郭鬆民:服裝政治學

政治和文化自信的恢複,從外在的形象上看,也應該包括恢複與重建自己的服裝文化——如果政治領導人,連代表自己革命傳統的中山裝都不敢穿,還談什麽自信呢?

也許自人類走出蒙昧時代開始,服裝與政治就建立了密不可分的關係。不同的服裝,標誌著人們不同的政治地位、政治理念、政治認同和政治歸屬。皇帝穿龍袍,意味著至高無上,官員 可以著絲綢,平民百姓則隻能穿“布衣”,不同社會地位的人各衣其衣、各安其位,所以中國自古就有垂衣而治的說法。

由於服裝和政治的關係是如此密切,因此服裝的變化往往意味著政治的變化。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不必多說了,北魏孝文帝改革,則是從易胡服為漢服開始的,清兵入關之後,推行 剃發易服政策,激起漢族民眾的強烈反抗,多爾袞指揮清兵強力鎮壓,殺人盈野,血流成河,此後漢族竟成56個民族中唯一沒有自己民族服裝的民族。到了清末,康有為主導百日維新,專門 給光緒皇帝上《請斷發易服改元折》,要求廢長袍馬褂而改穿西裝。

中山裝成“奇裝異服”意味深長

到了近代,服裝和政治的關係更為密切。1919年,中國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綜合了西式服裝與中式服裝的特點,設計出的一種直翻領有袋蓋的四貼袋服裝,被稱為中山裝,此後中山 裝大為流行,北伐後更成為國民政府的文官製服。由於一代偉人毛澤東一生愛穿中山裝,所以西方也習慣性地稱呼中山裝為“毛裝”。中山裝貫穿了中國的國民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 主義革命,成為當代中國最具有政治涵義的服裝。

改革開放以後,在當時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的倡導及示範下,除了老一輩的領導人如鄧小平、陳雲、宋平等堅持穿中山裝外,西裝取代中山裝成了各級領導人的標準服裝。這次政治領 導層大規模的“易服”,被媒體稱為“改革開放新形象”,但在直觀上,無疑表明中共要與自己的革命傳統決裂,而站在西方的角度看,又何嚐不是傳遞了中共由革命者變為“歸順者”的新 形象呢?

中山裝在政治領導層中留下的唯一痕跡,是在每10年一次的國慶閱兵式上,國家主席身著中山裝檢閱部隊。為什麽會保留這一傳統?至今沒有看到官方的正式解釋。也許是因為1984年國慶35周年時,小平同誌穿了中山裝?也許是因為穿西裝檢閱解放軍過於古怪?也許是因為穿軍便服不符合國家主席的身份……總之,中山裝作為一種頗為“奇葩”的風景在國慶大典上被保留下 來了。

但這一保留,卻無形當中使中山裝成為中國最古怪的服裝。試問:中山裝在中國是比西裝更為隆重的禮服嗎?如果是,那為什麽國家主席之外的其他領導人都不穿呢?難道他們認為今天的 儀式配不上中山裝嗎?如果不是,那為什麽國家主席要穿呢?難道他認為在天安門城樓上檢閱解放軍和遊行群眾是一個不值得嚴肅對待、可以隨便穿衣服的場合嗎?最後,那是不是中山裝是國家 主席的專用服裝,除了他誰都不可以穿呢?顯然也不是。

如果一個國家想通過國慶閱兵式向國內外傳遞什麽信息的話,那麽自信應該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條。但由於中國政治領導層在著裝上的混亂,所傳遞的信息卻是瞻前顧後、患得患失、緊張 的手不知道該怎麽放的不自信——既是政治不自信,也是文化不自信——這真是國慶閱兵式上的最大敗筆,讓外界覷破了領導層內心的虛弱,幾乎抵消了為籌辦國慶大典所做的全部努力,表 明中國的政治精英階層仍然沒有完全走出1980年代以來的失敗主義情緒。

其實,中國的政治領導層著裝完全可以不必采取非此即彼的極端做法,而是可以既通過穿西裝展示開放創新的形象,又通過穿中山裝展示對自身傳統的尊重,確立中山裝和西裝並重的新 風尚,比如在黨的代表大會和一些隆重的儀式上穿中山裝,在一般的國務活動和外事活動上穿西裝。

軍裝改革不應患“失憶症”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政治上、文化上喪失自信,也更加鮮明地體現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裝的沿革上。總的來說,解放軍軍裝的改革經曆了一個去紅軍化,趨美軍化、趨國軍化的過程。 身著07式新軍裝的解放軍,變得麵目全非,和曆史上的解放軍幾乎毫無共同之處,像是患了失憶症的病人,不知道自己是誰?從哪裏來?準備到哪裏去?

改革開放之初,解放軍仍然是“一顆紅星頭上戴,革命的紅旗掛兩邊”的65式軍裝,應該說,這身軍裝最能體現解放軍作為“人民子弟兵”的性質,給幾代人留下了美好的回憶。當然, 隨著軍隊建設的推進,軍裝必須進行改革,但改革應該體現出對自身傳統的繼承與尊重,而不是和自身的傳統一刀兩斷;新軍裝應該以自身的傳統為榮而不是以自身的傳統為恥——但遺憾的是 ,指導07式軍裝改革的思路恰恰是後者。

本來,解放軍以其光榮曆史和輝煌戰績,在國際軍事界是可以和美軍、蘇軍/俄軍分庭抗禮的、充滿自豪感的一流軍隊,這種鼎足而立的地位,也曾經鮮明的體現在解放軍的軍裝上。但07 式軍裝改革,至少在直觀上使解放軍淪落為和韓軍、“台軍”乃至日本自衛隊同一序列的二流軍隊了。新軍裝使解放軍成為世界上最大規模的美軍粉絲團,幫助美軍確立了對解放軍的心理優 勢——難道明星會害怕自己的粉絲嗎?

07式新軍裝對解放軍士氣的打擊也是一種深重的暗傷和隱痛,因為其所傳遞的全部暗示就是生怕自己不像美軍——怕自己不像美軍,實際上也就怕了美軍。

也許有人會質疑:為什麽武器裝備可以學習美軍,軍裝則不能學習美軍呢?道理很簡單,因為軍裝體現了審美觀和價值觀,其象征意義僅次於軍旗!

中國應該有自己的服裝文化

猶記得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的口號是“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當時的中國雖然舉辦了奧運會,但還不敢有自己的夢。十八大以後,習大提出“中國夢”,並將其內涵定義為“中華 民族偉大複興”,中國開始有了自己的夢,這就是一個進步,也是自信心開始恢複的一個標誌。政治和文化自信的恢複,從外在的形象上看,也應該包括恢複與重建自己的服裝文化——如果 政治領導人,連代表自己革命傳統的中山裝都不敢穿,還談什麽自信呢?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