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相信鄧小平子女,還是相信劉曉波之流的胡說八道?
顛覆官史,否定中國人民的領袖,是反共反華人士慣用手法。近日,《多維曆史》有一篇奇文,再次利用了這種手法,企圖損毀周恩來的光輝形象。
司馬清揚、歐陽龍門合著《新發現的周恩來》,提出“周恩來對鄧小平複出真實態度,並不是中共官方所認定的主動積極,而是被動、消極的”。該書的作者還臆想和研議根本不存在的事實,“鄧小平隨後的升遷同周恩來地位的削弱在時間存在著直接的關係,或者說鄧小平就是踩著周恩來的“肩膀”一步步的高升起來的,是毛澤東嚴厲批判周的結果,毛澤東啟用鄧小平的目的是非常明確的”。作者從劉曉波的“觀點”出發,否定《我的父親鄧小平》中,毛毛關於鄧小平複出的記述。原因是劉曉波說了,“文革結束之初的中國,由於中共的黑箱製度”,“鄧小平縱容改革初期的褒周貶毛,也是為了利用周在黨內和民間的人望,來獲取黨內高層(特別是平反了的高官們)和民意的支持”。
毛毛在《我的父親鄧小平》一書中說,“1973年2月下旬至3月初,周恩來抱病連續幾次主持政治局會議,專題討論鄧小平的問題。周恩來提出,要恢複鄧小平的黨的組織生活,恢複鄧國務院副總理的職務,要讓鄧小平複出。江青、張春橋等中央文革大員根本不可能讚同,於是便百般阻撓,從中作梗。政治局會議上充滿了尖銳的鬥爭。不過,這次讓鄧小平複出,是毛澤東的決定,中央文革再心懷不滿,也未能得逞。”
《新發現的周恩來》的作者,對此認為毫無可能。 毛毛在《我的父親鄧小平》一書中說,“周恩來急於要讓他的老戰友鄧小平盡快複出,周恩來知道,鄧小平複出,將會發揮很大的作用,並完全可以頂替他的工作”。作者極力證明毛毛的說法, 是“鄧小平的回歸可以大大增加對抗周恩來的力量”。
果真如此嗎?眾所周知《我的父親鄧小平》作者毛毛,是鄧小平的女兒鄧榕,1950年生於四川重慶。1993年出版《我的父親鄧小平》(上卷),成書時鄧小平還健在。鄧榕多次跟隨父親外出視察,特別是在父親的晚年時期。在鄧小平1992年南巡的時候,鄧榕時刻跟隨在父親身旁,不但要攙扶父親,由於父親耳朵不好,還要把別人說的話轉述給父親聽,然後把父親用濃重的四川口音說出來的內容,又轉成普通話給其他人聽,因此,可以說鄧榕是鄧小平南巡講話最好的見證人。不用推測,《我的父親鄧小平》(上卷)中的毛周鄧的關係,毛毛一定會向鄧小平求證。
鄧樸方是鄧小平長子。2014年1月7日,他在《周恩來、鄧小平——20世紀真正的知己》一文中說, 提起周總理來,我父親曾經講過:“我們認識很早,在法國勤工儉學的時候就在一起住,對於我來說,他始終是一個兄長。全國人民都尊重他”。在這篇文章中鄧樸方再次記述,周恩來從1973年2月底到3月初,連續開會,討論父親複出問題,連續很多天開會,反複商量。
“1973年2月,我父親得到通知回到北京。這年年初,周總理的病複發,這時候本應該很好治療,但是,他從1973年2月底到3月初,連續開會,討論父親複出問題,連續很多天開會,反複商量。直到3月9日,大概討論完了,他才向政治局講明他的病情,請假去治療。同一天,他向毛主席作了匯報,毛主席批準了,3月10日,關於鄧小平複出的中央文件正式發出。這是周總理為父親的複出在病中堅持工作的情況”。
鄧樸方還說,1973年3月28日,鄧小平和李先念一塊兒見周總理,第二天參加毛主席召集的會議。 當天晚上,周總理就開政治局會議,討論安排我父親工作的問題。這段時間,周總理都在病中,都在治療之中。
鄧樸方談到,毛主席決定恢複他父親的工作,作為周總理來說,是根據毛主席的決策來辦事,這個事情他不能多說,但是必要做的該做的他都做。周總理是一直希望他父親能夠接替他,特別是他患重病的時候。 這是周總理的心願,也是他這幾年一直在努力地做的事情。 鄧樸方還談到,1972年6月,周總理批了一個文件,恢複他父親的工資待遇,同時也批準他到北京來治病。1972年8月,鄧小平寫了封信給毛主席。 周總理得到毛主席的指示以後,立刻向政治局傳達,並且作為文件來傳閱。10月, 周總理給紀登奎和汪東興寫了一封信,先談譚震林的事情,讓他回北京,後來又談關於鄧小平的事情 請他們議個辦法出來。1973年4月12日,鄧小平第一次露麵,是迎接西哈努克親王的宴會。 周總理那時候也是剛做完治療,趕到城裏來參加這個宴會的,鄧小平出麵了,露麵了,很多人印象非常深刻。周總理專門把鄧小平讓到前麵,給大家介紹,給西哈努克親王介紹。5月,中央召開工作會議,這是鄧小平複出後第一次參加中央工作會議。周總理在會議專門還講了一段,對鄧小平的複出,絕大多數人都是滿意的,他特別強調這一點。他做事考慮問題都非常周到的。
1973年,鄧小平問題逐步解決的過程當中,周總理也受到了批判。從11月中下旬一直到12月初,一直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批評周總理。毛主席批評他:“大事不討論,小事天天送”。批周根本不是如《新發現的周恩來》作者所說,是因為毛用鄧打周。這是鄧小平複出過程中的突發事件,主要原因,是毛主席對周總理與基辛格的談判涉及“核保護”一事不滿。江青講,這是“十一次路線鬥爭”,說總理迫不及待。 但毛主席批評了江青,說“十一次路線鬥爭”講得不對。另外,不是總理迫不及待,是她才迫不及待。繞過這個激流險灘後,毛主席在他主持的政治局會議上,決定鄧小平恢複到領導職位上,參加主要領導工作。
周總理對鄧小平複出,在1972年1月10日就起動了。毛澤東在陳毅的追悼會上,在同張茜等人談話時,把鄧和在當時任政治局委員的劉伯承並列在一起,說鄧小平與劉少奇是有區別的,是人民內部矛盾。在場的周恩來當即暗示陳毅的親屬把毛澤東的評價傳出去,為鄧小平的複出製造輿論。經過1972到1973年上半年艱苦的工作,1973年4月12日,鄧小平第一次露麵。這個過程非常艱難,一方麵是周總理的病情不斷加重,另一方麵是外界的壓力不斷加大,當時周總理處境非常艱難。《新發現的周恩來》的作者,罔顧這些史實。
四屆人大召開在即,躺在病床上的周恩來,舍命去長沙,與四人幫鬥爭。1974年12月23日,周恩來在醫生的護送下乘專機直飛長沙,和在那裏養病的毛澤東商討第四屆人大組閣的人選問題。確定了鄧小平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副主席,同時擔任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兼總參謀長。周恩來為鄧小平的複出,戰鬥到生命最後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