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土過後是多雲
來源:人民網
2015年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大會4月28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並代表中共中央、國務院致以節日的祝賀。習近平同全國勞模代表座談時強調,必須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崇尚勞動,造福勞動者。他指出:“黨和國家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創造更多就業崗位,改善就業環境,提高就業質量,不斷增加勞動者特別是一線勞動者勞動報酬。”總書記的話,聽得咱心裏暖暖的,覺得勞動者的前途,開始光明起來,也對這些年來不斷壯大的另一個群體,農民工群體的前途充滿了希望。
我在《如何核算中國經濟發展總成本》一文中曾舉過一個例子。一對貴州農村的夫婦,來到廣州打工了,男的在廣州的工地上做瓦工,女的在東莞一家鞋廠做女工。他們倆一年的總收入是八萬元,平時吃住總共花去三萬元,那麽,帶回去的五萬元是否就是純利潤呢?這八萬元是否就是他們夫婦的經濟總量呢?我想,現在的所有打工之人包括國家統計局可能都是將八萬元當做自己的經濟總量,而將那五萬元當做純利潤的。這其中,自己投入的勞動力成本肯定被忽略了,夫妻倆因為各自顧著各自打工掙錢而將本來應該過的夫妻生活給或略了,把他們的年邁父母因為未得到兒女在麵前的孝敬照顧而損失的兩年壽命給忽略了,更把自己年幼的孩子因為得不到父母的關愛成為留守兒童而變得自閉痛苦給忽略了,請問,那五萬元的利潤能抵得過這個這幾項巨大成本嗎?這麽一算你就會發現,農民外出打工的苦楚有多深,他們的付出有多大?這樣的剝奪有多殘酷?難道他們都愚蠢得不會算賬嗎?不是的!是現行的政策逼迫他們背井離鄉外出討生活的。
我所舉的例子,可能還是億萬外出打工農民中最幸運的一個,更多的人,要麽就是做著“訂單統治”下的“富士康”的包身工,要麽就是住在天橋下的各種工地上的廉價苦力,要麽成為城市中的拾垃圾者、站街女,他們中,被凍死在城市路燈下的有,成為矽肺受害者的有,累死累活一年到頭被欠薪的有,被黑窯主打得終身殘廢的有,這些人難道都是“自願”的?
中國經濟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就已走進死胡同,開始了不可逆轉的大蕭條。但當局為了掩蓋“改革”方向性過失,開始鋌而走險,采取所謂的“投資性拉動經濟”的策略,大搞各種基本建設。這種不顧產出的惡性投資並沒有攙扶中國經濟走出陷阱,由此,為了彌補經濟實際崩潰的巨大漏洞,當局不得不連續出台向百姓轉嫁經濟負擔的所謂“改革發展政策”,諸如各類加稅政策,使稅收增幅每年竟達20%以上。即使這樣,仍不能維持國家經濟運轉,所以,又開始陸續將本來應該在稅收中支出的國民教育成本、醫療成本、養老成本、住房成本全麵推卸給社會,由百姓自己承擔。這是外出農民工產生的第一個原因。農民外出打工,可能是為了家庭的一個病人或是一個上學的孩子。 這之後,幾乎每項“改革政策”,都是為前麵的政策失誤買單,到上世紀末,實在運轉不過來了,許多地方政府已經將手伸向養老保障金,萬般無奈之下,中央政府隻好默許地方政府賣地度日。一時間,土地轉讓盛行。為了使掠奪來的土地賣上好價錢,地方政府協助開發商通過“政策”哄抬房價,“城市化城鎮化”便是在這個背景下誕生出來的怪胎!
國家把幾乎全部資金都用於搞超大城市化和所謂的工業化,而持續減少對新農村建設和水利建設的投入,加上地方政府為了繼續維持土地財政,要盡可能多地剝奪農民的生存資源,一時間,“依法征地”如火如荼,被征掉地的必須外出打工,沒被征掉地的,也人心惶惶,不敢再向手中的土地搞投入,怕資金投入下去地又被征了。有些鄉村農民好不容易有了一點積累,住上了三層小樓,結果,一個“城鎮化”就把一家幾代人積累的房產給扒掉了,自己的鄉村產業諸如魚塘沒了,果林沒了,養殖場沒了,因此,不得已,也隻好外出打工。這是第二個原因。
第三,是政府拚命壓價農產品,讓種地無利可圖無法生存。為了壓低糧價,發改委出台了極其嚴厲的處置政策,糧價稍有上漲就立即打壓,以此逼迫農民放棄種地,為了達到這一目的,近年來不惜逐年加大糧食進口,逐步將中國的肚皮管理權交給外國人,也不讓農民通過種地獲利。農民的生存資源被剝奪之後,無奈成為名副其實的“無產階級”,無“根據地”、遠離土地,遠離家鄉,無牽掛地進入一個個“城市”,這樣一來,就為買辦資本和新生資產階級準備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廉價勞動力。如此三重壓力下,你讓農民怎麽辦?
有些無恥的“學者”和“官員”把對農民和底層民眾的這種殘酷的壓榨和剝奪美其名曰“人口紅利”,揚言在今後還要“進一步開發”,甚至提出要取消農業補貼,依靠進口糧食,大力推進城市化,迫使大批農民離開土地,從而一方麵保證土地財政對農村耕地的占有,另一方麵保證為“世界工廠”繼續提供廉價勞動力,為此,可以不惜取消勞資集體談判,降低勞動人口薪酬待遇,更多地榨取人口紅利。這種對勞動者的訛詐與中央提出的“崇尚勞動,造福勞動者”完全背道而馳,格格不入。
我在“談農民問題的出路”一文中提出,要解決農村和農業問題,國家必須轉換發展思路,真正把農村工作與國家整體發展合並起來抓。其最根本的一條是要取消城鄉差別,全國公民統一戶口管理,搞城鄉一體化,或者叫農業工業化。農民不再叫農民,而叫農業工人。農業走農場化或公司化的道路。國家按照農民人口布局安排工業發展規劃,充分考慮目前的農業人口在家門口就業,讓每一位國人在享受勞動權利的同時,也能享受幸福生活的權利,在這一點上,華西村的運作經驗應該盡快向全國推廣。
以殘酷剝奪農民工為能事的所謂“人口紅利”該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