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輛蒸汽機車龍號1881年出廠,中國第一架飛機甲型一號1919年出廠,中國第一艘萬噸輪官府號1920年下水。
中國第一艘萬噸輪建於1920年
早在1920年,建造“東風”號的江南造船廠的前身——江南造船所,就造出了中國第一艘萬噸輪,而且還不隻是一艘,而是美國政府訂造的四艘:“官府”號(Mandarin)於1920年6月3日下水;“天朝”號(Celestial)於1920年8月3日下水;“東方”號(Oriental)於1921年2月23日下水;“震旦”號(Cathay)於1921年5月26日下水,四艘船的規格均為載重量10000噸、排水量14750噸。據《江南造船所紀要》稱:“船殼、鍋爐、煙箱等由富有經驗之匠目甘(火肅)初、李慶祥等包工承造,木作工程由何祖康、慶瑤等包工承造,機器、輪軸等件由本所機器廠製造。”這四艘船完工後均開赴美國交付,直至二戰時仍在美歐航線上使用。
中國人自產的國貨“洋火”
“中國火柴大王”劉鴻生
1879年,廣東佛山就出現了第一家中國人自己開辦的巧明火柴廠。1920年11月,劉鴻生創辦“鴻生火柴公司”,1930年時年產銷量已占全國的22%。1934年,他又兼並了長江沿岸7家火柴廠,成立了大中華火柴公司,資本激增至365萬元,年產火柴15萬箱,成為當時中國最大的火柴公司,劉鴻生也被稱為“中國火柴大王”,並涉足水泥行業。1949年,他一度遠走香港,後來在周恩來的感召下返回大陸。1956年,官方實行公私合營政策,劉鴻生名下的企業改行公私合營體製。
國產水泥長期壟斷中國市場
1906年,周學熙籌建中國第一家水泥廠“啟新洋灰公司”。由於產品質量優異,中山陵、上海外灘、上海郵政總局等民國知名建築都選用啟新公司的“馬”牌水泥建造,建國後的人民大會堂、曆史博物館等新中國“十大建築”也同樣使用啟新“馬牌”水泥建造。經過幾十年風雨,這些建築大部分完好無損。而啟新公司的“馬”牌水泥與劉鴻生名下的“象”牌水泥、以及南京中國水泥公司的“泰山”牌水泥一起,長期壟斷了民國時期的中國水泥市場。建國後,毛澤東於1954年4月22日視察了啟新公司唐山水泥廠,啟新公司也與劉鴻生火柴公司一樣,實現了公私合營。
晚清江南製造總局的生產車間
晚清與民國:可造槍支大炮軍艦飛機
清末,洋務派集中國家力量發展軍事工業,在短時間內開辦了江南製造局、福州船政局、安慶內軍械所等近代軍工廠,以及漢陽鐵廠等配套工業,讓中國獲得了槍支、大炮、輪船等裝備的製造能力。在甲午戰爭前後,江南製造局就成功量產了120mm、150mm口徑艦炮,福建船政局也造出了全鋼甲戰艦“平遠”號。辛亥革命後,福州船政局又於1919年8月造出了中國第一架雙翼水上飛機“甲型一號”,此後又造出了雙座教練機、海岸巡邏機、魚雷轟炸機等17架飛機。
抗戰時國民黨武器自給
抗戰軍興後,國民政府的兵器生產能力更是得到長足發展,兵工署直轄兵工廠(不含修械所)為二十四個,在陸軍常用的武器彈藥中,僅憑國產就能完全滿足消耗的有三大類(迫擊炮、重機槍、各種榴彈),能夠基本滿足消耗的有四大類(步槍、輕機槍、槍彈、迫擊炮彈)。從1939年到1944年,國民政府生產步槍364,0111枝、輕重機槍42,189挺、迫擊炮8,441門(含60mm、82mm、120mm等口徑)、擲彈筒91,098具、槍炮彈上億顆,還造出半自動步槍、戰鬥機、轟炸機、運輸機等裝備。直到1958年,新中國第一機械工業部部長趙爾陸還在國防工業電話會議中說:“我們工廠生產的衝鋒槍,隻打了十幾發子彈,擊針尖就斷了,還不如閻錫山兵工廠生產的好。”
解放前共產黨也能造槍造炮
而在中國共產黨方麵,“我國人民兵工的創始者和奠基人”劉鼎是軍工方麵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早在1933年就為紅軍造出了35mm迫擊炮和炮彈。在抗戰期間,劉鼎又應彭德懷的要求,成功研發出“八一式”步馬槍及擲彈筒,讓八路軍擁有了可與日軍抗衡的步兵火力,以至於日軍瞎咋呼“八路軍在太行山上興建了現代化兵工廠,擁有先進設備與外國專家。”到了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的工業基礎轉移到了當時國內工業最發達的東北地區,毛澤東在1947年7月10日給各解放區的《一年作戰總結及今後計劃》指示中,高瞻遠矚地指示負責東北工作的林彪、羅榮桓:“東北軍事工業應全力接濟關內,目前開始的一年內,你們必須用大力建立大規模軍事工業,”。東北軍工體係的建立,為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了重要的物質基礎。粟裕大將不無感慨地說:“淮海戰役的勝利,要感謝山東老鄉的小推車和大連的大炮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