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麟觀察: 再過幾年,香港年輕人拿什麽和內地同輩競爭?

再過幾年,香港年輕人拿什麽和內地同輩競爭?

香港現在的年輕人處於經濟高速增長的時代,他的競爭優勢是在喪失而不是增加。香港號稱每年培養三萬五千個高新科技人才,政府給了這些人什麽職位?我們的數碼港現在是什麽港?房地產港。我們除了數碼港外還有什麽?吐露港外的科技園裏本港的企業有多少?深圳的前海現在有一千兩百家香港的企業在那邊注冊,為什麽它就沒有辦法在香港紮根?香港培養的高新科技人才、新媒體人才、IT人才都到台灣、大陸、新加坡、韓國打工,香港這座城市沒有實體經濟它能夠走多遠,年輕人怎麽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

我們現在能培養自己的青年企業家、青年銀行家,甚至一個有大誌、大格局的青年政治家嗎?沒有,這不是我們每個年輕人的責任,這是我們政府的責任,它沒有這個心也沒有這個力。讓那麽多的年輕人跑到金鍾中環銅鑼灣住了79天,不完全是這些孩子的錯,是有錯綜複雜的因素。

教育的原因,有意無意、自覺不自覺地去中國化,才會導致我們現在知道的這種優越感和疏離感。對中國曆史你可以不了解,但對中國文化、中國的現狀你不能不了解,你不了解它就沒有辦法跟它打交道,你一出招都是錯的,一說話都是幼稚的,是沒有知識的,你怎麽跟它博弈?你怎麽去維護作為一個香港的中國人的尊嚴?你怎麽去嗬護未來幾十年的一國兩製現狀而不變?你怎麽堅持香港來之不易的核心價值觀?

好了,下麵第二個問題,這是港媒的說法,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是美國總領事說他們沒這麽玩,奧巴馬也跟習近平講我們沒有顛覆,沒有插手香港的街頭運動。但是香港的美國領事館是所有駐外領事館編製最多的一個領事館,這是事實,比中聯辦的編製還要多。美國資金在香港是第一位的,第一任的董建華先生跟美國的關係是非常淵源,非常深的。這種東西我不做任何的定論,但是有人提出這樣的質疑,甚至言之鑿鑿,到底是還是不是。這要引起我們的思考。

港人當自強,這不是羅文唱的歌,這是我們要做的事。獅子山下的精神現在剩下什麽?我們還有自強不息的勇氣嗎?我們如果能夠在金鍾吃火鍋,何不在其他的領域做出自己的創意呢?香港年輕人不笨的,跟世界的發展是同步的,接受的信息是比中國大陸的年輕人、同齡人要多得多的,但為什麽我們就逼著我們隻能到街上去住,我們自己要做什麽呢?所以我們要反思,香港今天的年輕人能不能為香港爭取前途、為香港爭取高度自治的高度?這個高度需要我們去爭取、我們去思考。

【香港慢了,台灣小確幸了】

我們比較一下現在兩岸三地年輕人思想狀況。剛剛馬旭輝教授給我們分享,有一個香港大學生帶了一千塊港幣到了東北的大連,一去就發現動不了,因為錢不夠,一千塊連住酒店都不夠。一千塊十年前在成都玩三天錢還有多,那個時候的成都消費很低的,一千塊就是爺了。但現在不一樣了,經濟發展了,你不去了解它的變化怎麽和它打交道,甚至怎麽去影響它呢?

台灣人二十多年民主政黨輪替把國民黨推翻兩次,民進黨又推翻一次,沒有流血沒有政變。親美的政權從韓國一直到伊朗,沒有一家不是政變的。韓國的樸正熙,菲律賓的馬科斯,印度尼西亞的蘇哈托,南越的阮高祺、阮文紹,泰國就更不用說了,政變就和打噴嚏一樣,一直到伊朗的巴列維。但隻有台灣,沒有軍人幹政,沒有流血,紅衫軍,施明德搞的,我在那兒呆了一個月,幾十萬穿紅衣服的人席卷台北街頭,沒有發生打砸搶。這本來隻有香港人做得到的,但台灣人做到了。台灣人的民主轉型,香港的堅守法治,這是中華民族最難得的精神財富,但是我們今天的年輕人能把這個財富堅持下來嗎?我們整天怨氣十足,但是能不能腳踏實地為這個城市、這片土地做一些事呢?

香港現在是在麵對第二次現代化的迷茫,大陸看起來好像有希望、好像很陽光,但是大陸的問題也很多,大陸的年輕人也有很多你們同樣要麵對的問題。我到北京中關村拍蟻族,拍蝸居,就離人民大學不遠。一個房子裏住一二十個大學生,但是個個在裏麵幹什麽呢?在裏麵找機會。北京的人現在的走路速度超過我們香港人了。以前我們香港人走路就像走去廁所,走路速度非常快的。這個香港速度現在變慢了,香港是一座本來就缺乏資源,要靠人去努力的城市,一種怠惰。

台灣現在還好,1985年之後產業轉移,搞高新科技,搞電子集成,他們有富士康,我們香港有李嘉誠,他們有林百裏,我們香港還是隻有李嘉誠。哪有一個城市、一個經濟體是靠房地產、靠金融業、靠旅遊業來支撐的?這個城市如果經濟是這樣掏空的,是很危險的。

但是回歸十七年了,我們的政府有什麽作為?世界上沒有一個城市是如此抗拒有錢但是習慣不太文明的中國遊客。法國、英國百貨業的售貨員、導購都會用很嫻熟的中文跟他們討價還價,我們今天香港人講普通話好辛苦的,講粵語你就找不到工作,在香港找工作很困難,在大陸找就最多隻能在珠三角。香港英文水平的低落或者退步、國語的不普及,就麵臨著跟新疆維吾爾族的問題一樣,南疆的那些人不懂國語就找不到工作,不是沒有工作,是找不到。如果我們的語言政策、教育政策、青年政策還是像現在無所作為的話,香港原有的競爭優勢在消失,這是很讓人坐立不安的。

台灣還有“小確幸”。台灣的年輕人找不到工作還可以回鄉下,他在鄉下還有一畝地兩頭牛,還可以種點水果、種點小麥維持生計,家裏的房子還是自己的。這種小確幸是玩自己的,自己玩自己的,不和你玩的,這就是拒絕經驗和對社會的探討,大量的隱喻。他們希望有人情味、家園、禮貌、包容、民國風、歲月靜好,沒有過去那種打拚精神,《愛拚才會贏》已經變成了一首歌而不是一種精神了。

香港的年輕人租個房子都很困難,我們哪有鄉下可以回去,這種危機感,這種焦灼感,為什麽我們政府在這十七年裏整個經濟轉型就是寸步難行呢?整天跟中央政府要政策,苦哈哈的,你要什麽人家給什麽,就有惰性了。香港現在就好像是中國大陸最大的國營企業一樣,央企。但這種東西能維持多久?

1984年北京提出接受用一國兩製政策處理香港問題,它給香港的三個戰略任務,第一就是垂範台灣,做給台灣看;第二開放管道,1984年的中國剛剛開放,極左思潮,經濟也不行,希望通過香港引進資金,這是第三。開放管道、資金來源、垂範台灣。十七年之後,現在大陸在香港問題上沒有再說垂範台灣。開放管道,現在大陸的生產對村莊都很開放了。資金來源方麵,現在中國大陸的外匯儲備全球第一,香港原來有的競爭優勢在減弱,我們要麵對這樣一個減弱的趨勢去奮起直追,去尋找新的支撐點,但這17年我們尋找了什麽?我們搞中藥港、數碼港,到現在都沒了;高興科技,我們的科技園裏自己的企業有多少。

而香港,上一代人我們在最自由的地方,最自由的經濟體係,遍地黃金,到處是機會,隻要你自己肯努力,你也可以是張嘉誠、王嘉誠、李嘉誠。那個時候覺得你有機會,我也有機會,現在不一樣了。現在機會已經少了很多了,社會階層的變動不同了,你說香港現在最優秀的人在工商界、教育界,但他們買個房子也都很辛苦,因為都是寒門子弟出身,要靠自己努力的。我們不能隻講經濟要講質量,不講GDP要注重環保,這些當然都是要的。我們現在對自己的前途、自己的定位、對這座城市的命運,你都沒有一個很清晰的想法,這叫迷失。所以我想,再啟蒙是很有必要的。

世界創客中心本來應該可以是香港的】

分享一下李克強今年的工作報告,首次提出創客這個詞。這預示著中國大陸迎來新一輪的創業潮,深圳馬上宣布成為世界創客中心。年輕人有夢給你一筆錢你去創業,這叫創客。其中科技行業、新媒體是亮點。科技創一代要改變中國未來的十年。

我舉兩個例子。深圳兩個湖南人,人民大學畢業的,女孩子是金融專業的碩士,去年才在東莞剛剛搞了一個熱貸網,去年到今年營業額75億,已經被美國上市的互聯網公司收購,兩個發起人現在每人身家三億美元,大陸現在就是這樣的了。

我一個朋友的兒子,南京農業大學去年畢業,在上海搞了OTO的互聯網金融,十億營業額,大陸現在是這樣的速度。你可以覺得內地那麽多貪官我不和你打交道,但你不能討厭這個市場、這個城市,這個國家現在正是經濟蓬勃上升,新科技、創客等,我們還在滿足是我們是世界金融中心、旅遊中心,什麽中心等等,但是我們不知道高興科技人家已經走很遠了。

世界創客中心本來是香港,香港的經濟支柱、就業支柱不是李嘉誠,是香港三十五萬家的中小企業。但我們政府給了這三十五萬家中小企業什麽?創一代正在改變中國,我們還在整天想什麽時候去上水圍堵水貨客,水貨客70%是香港人,沒有空間去就業隻能去帶水貨。

我再講一個飛機的故事,會對我們很刺激。大疆無人機,汪滔,港漂,從科技大學讀完書之後在香港找不到事做,於是回大陸,現在市場上3/4的無人飛機都是他發明的。這些人本來是要香港留下來的寶貝啊,現在他公司市值過億美元,還沒上市。這就是汪滔。我不知道你們坐立不安了嗎,年紀跟你們上下差不多,但他現在是“中美十大創新人物”。

香港現在早期前一百位富翁,40%是偷渡過來的,但是在香港找到了機會,我說的傳統產業,做牛仔褲、做服裝、做地產、做金融。我們可以不喜歡那個劉夢熊,因為他是偷渡過來的,當時拿著兩塊木板,嘴裏高喊毛主席語錄,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爭取勝利。他做到了。香港現在的學生有這樣的精神嗎?王滔去年銷售了5億美元,70%的民用無人機市場,市場估值100億人民幣。當時他要申請港簽不給他通過,如果他能夠在香港,那這些就是香港的財富了。

小米手機,去年4月8日在香港登場,售價不到一千港幣,當天香港官網的下單金額5400萬港幣。香港是有錢的。2014年香港的世界杯獨播權被TVB買下,隻提供22場比賽,免費台播出,看所有的賽事要付費。而小米盒子,一夜之間紅遍香港,也隻能通過小米的盒子收看免費的世界杯比賽。

香港原來在商業競爭上我們過於強調個人努力,在競爭中出頭也是主流價值觀。九七年前李嘉誠的創業故事一直在激勵我們積極向上奮發。90年代TVB的影視劇裏麵大量的情節都是窮小子如何出人頭地,不管你是周潤發、劉德華還是鄭耀棠,包括梁錦鬆曾蔭權、梁振英,基本上沒有一個是世家出來的,都要靠自己努力打拚。這是曾經的香港。我們要想一想香港本土的汪滔在哪裏?也在金鍾吃火鍋嗎?在上水趕水貨客嗎?香港的小米手機在哪裏?原來有的創造力在哪裏?香港有的年輕人現在以及未來五年,我們拿什麽跟深圳的創客、內地的同齡人競爭?(錦麟觀察)

所有跟帖: 

香港一個城市而已,還是多考慮怎麽和新加坡,台北,深圳競爭吧。 -yaowangshanhaiguan- 給 yaowangshanhaiguan 發送悄悄話 yaowangshanhaiguan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0/2015 postreply 15:06:53

香港如論如何也是我們自己的城市,不能那幾顆老鼠屎攪了一鍋湯。對香港我們還是要扶持的 -547788- 給 547788 發送悄悄話 547788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0/2015 postreply 16:30:38

跟深圳競爭沒戲。以後的最好出路是深圳直轄市香港區。 -馬甲2014- 給 馬甲2014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10/2015 postreply 21:12:51

那些在占中中掛了號的人,連進入內地發展的路子也被堵死了。 -black_head- 給 black_head 發送悄悄話 (114 bytes) () 04/10/2015 postreply 15:20:31

那占中的還說,想到內地找實習的工作 -糊裏糊塗2020- 給 糊裏糊塗2020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10/2015 postreply 15:31:56

活該。 -馬甲2014- 給 馬甲2014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10/2015 postreply 21:03:36

寫這個文章的港人的漢語水平真差, 有點像他們英語的水平。 -豬頭肉- 給 豬頭肉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10/2015 postreply 15:44:41

挺好的話題 -首推- 給 首推 發送悄悄話 首推 的博客首頁 (27 bytes) () 04/10/2015 postreply 22:58:45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