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應該虛心當日本國民洗腦術的小學生

日本政府的國民洗腦術
 
教育體製在明治維新後走形 “軍國主義”一詞,本是從西方語係中來的,英語中寫作Militarism,中日學者均譯為“軍國主義”。 隨著“天皇製”國家體製的確立,日本的教育方向和內容也發生了變化,日本最終選擇了在利用西方教育體製的同時,推行軍國主義教育的“變種”教育體係。

這一起點的標記,是1890年10月30日《教育敕語》的頒布。 《教育敕語》成洗腦核心 《教育敕語》稱,“朕,念我皇祖皇宗,肇國宏遠,樹德深厚,我臣民克忠克孝,億兆一心,世濟厥美。此乃我日本之精華,而教育之淵源亦實存於此。望爾臣民……常遵國憲,時守國法,一旦危機,則義勇奉公,以扶翼天壤無穹之皇運。如是,則不獨可為朕之忠良臣民,且足以顯彰爾先祖之遺風。” 《教育敕語》實係當年日本教育的“綱領性文件”,其要達到的目標之一,是全體國民在國家危難之際都能“義勇奉公”。《教育敕語》的頒布表明,日本國民教育轉向了“尊神”“忠君”“愛國”三位一體的軍國主義教育。 軍國主義教育,由此成為日本國家教育的選擇。
 
當年,日本所有中小學和師範學校,均實施軍事訓練和武道科目訓練。 以小學為例,首先將小學的教育目的從過去的以知識教育為主,改為以“道德教育”和“國民教育”為主。1891年11月17日,日本製定了“小學教育大綱”,大綱的“修身科”規定,“修身把以《教育敕語》之精神,啟發培養兒童之良心,培養其特長,教授人道實踐之方法作為宗旨。” 所謂修身,其核心就是向小學生灌輸“效忠天皇”的思想,稱天皇是“萬世一係”的神,天皇“神聖不可侵犯”,即所謂“尊神”,使小學生長大之後絕對服從天皇,無怨無悔地為天皇服務。
 
日本近代史專家梅溪升在《教育敕語成立史—天皇製國家觀的成立》一書中稱,《教育敕語》以敕語具有的絕對權威確立的國民教育方向……將國民的道德意識統一到對天皇的忠誠上。” 從1891年開始,日本政府要求學生必須會背、會默寫《教育敕語》。1891年6月學校製定了《小學節日祭典規程》,把拜讀《教育敕語》和向天皇皇後的“禦像”禮拜,就如中國過去向聖賢孔子行拜一樣,作為學校的固定儀式。

各小學都要在最莊嚴的地方懸掛天皇的“禦像”,老師和學生經過“禦像”時,要恭恭敬敬地致以崇高的敬禮;在學校所有的節日和祭典上都必須唱國歌《君之代》。 如此這般的教育“洗腦”,軍國主義滋生了,為日本,為鄰國埋下了戰爭之隱患!

《軍人敕語》“異化”軍人 其實,學校教育隻是日本軍國主義教育的最基礎手段和形式,軍國主義的落實,最終要靠軍隊。 所以,軍隊的軍國主義教育成為關鍵,而這又以《軍人敕語》的頒布為開始。軍國主義的表述比《教育敕語》更露骨,無異於軍國主義“宣言書”。

1882年1月,明治天皇親自向陸海軍卿頒授了《軍人敕語》,敕語中闡述“我國軍隊世世代代均由天皇統帥”“朕為汝等軍人大元帥,故朕賴汝等為股肽,汝等仰朕為首腦”。強調軍隊必須絕對服從天皇的命令,誰敢違抗必將遭到製裁,誰提出不同意見,誰就是幹涉統帥權,最終將受到製裁。

《軍人敕語》還將“忠節”“禮儀”“武勇”“俠義”“質素”等五項武士道精神,作為軍人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繼而使武士道衍成“軍人道”。 《軍人敕語》中強調的“孝忠天皇”的軍國主義思想,其實在1873年1月明治政府頒布的《征兵令》中,已經開始體現。 為了強調軍隊效忠於天皇,日本政府將所設的常備軍取名為“皇軍”。天皇為加強對軍隊的直接控製,於1878年設立了直屬天皇的最高軍令機構“參謀本部”。

該部負責處理一切軍令事宜,軍部大臣可以不通過內閣會議討論,直接上奏於天皇。導致軍部的權力越來越大,最終進入瘋狂。 在建立有效組織的同時,還加強對軍人思想、意識的控製。 1878年頒布的《軍人訓誡》要求,官兵“對聖上禦事”,“不可鬆懈恭敬之意”。 據公開的資料,在日本軍隊中,士兵在整個服役期間,都要受到嚴格的強製性軍國主義思想教育。軍人在學生時代已被《教育敕語》“洗腦”,部隊的《軍人敕語》則將“洗腦運動”徹底化。

士兵要熟練背誦《軍人敕語》,如果背不下來或背錯,則要受到毆打等懲罰。

此外,士兵還要背誦《作戰要務令》《步兵操典》等,便軍人確立不以生命自己為重,而以天皇和國家為重的帝國軍人思想和精神素質。
 
為了達到教育效果,軍隊會樹標兵、立榜樣,用“英雄人物”的愛國忠君光榮事跡感化軍人。 日本軍人的最好榜樣之一,是1904年開始的在中國土地上發生的日俄戰爭期間湧現出的戰鬥英雄櫻井忠溫。 櫻井忠溫是被從屍堆中救出的,右手傷殘,靠一隻左手,寫出經典的日本“戰爭文學”《肉彈》。《肉彈》宣揚的就是軍國主義的“忠”“勇”,鼓吹武士道精神,該書因此被高度政治化,成為日本士兵“必讀書”,擔負著國家意識形態傳播使命。 軍人即便退伍了,也少不了軍國主義教育,甚至主動擔負起教育責任。如1910年成立的“在鄉軍人同盟”,對日本社會青年具有很大影響和精神約束力。

該同盟便由退伍軍人組織,大正天皇還為其頒布了《在鄉軍人敕語》。 係統、深刻的軍國主義教育,使日本國民“效忠天皇”的軍國主義意識極為濃厚。 日本的最大特點就是武力至上,有武力者有天下,信奉軍國主義。軍國主義的價值取向、道德標準和善惡觀念,早已融入日本民族血液之中,進而形成了日本人怪異獨特的行為方式。

日本的軍國主義思想不會因為“二戰”的失敗而從此銷聲匿跡,永久死亡。

安倍晉三在“8·15”致辭中不再提“堅持不交戰的承諾”,從側麵驗證了此學界觀點。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