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祝"是在58年大躍進年代裏,由上海音樂學院管弦係學生何占豪,丁芷諾和作曲係學生陳鋼等多人集體寫作的,上海越劇界一些前輩提供了重要幫助,當時學院黨委領導孟波等也積極參加意見。但最後僅署名何占豪,陳鋼。這是上音集體創作的一個例外,絕響。以後,無論文革前或以後,何的專業從小提琴改為了作曲,他和陳鋼都是學院留校的作曲係教師。但都沒有再寫出有分量的作品,這倒是值得思考的。"梁祝"和陳鋼父親陳歌辛在抗戰時期寫時代曲的音樂活動沒有關係。無論上海音院的什麽方麵都從未提到陳歌辛的歌曲和"梁祝"創作有任何直接或間接的關係。
? ? "梁祝"當年署名是何占豪前,陳鋼後。文革後陳鋼在國外出版時改為陳鋼在前,何後。本來集體創作就個人知識產權而言就是一本糊塗賬,而且好幾位為作品付出積極貢獻的名字提都沒提到,象陳鋼這樣的做法不是很妥當的。近年,陳在寫關於他父親陳歌辛往事的時候,似也有人為抬高的情況。其實,真有那麽大本事,再寫大作就可以了,何必靠吃五十多年前的老本呢?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和陳鋼父親陳歌辛寫時代曲並無關係,梁祝的動人音樂來自越劇。而陳鋼對越劇音樂並不熟。如陳鋼真有"舉世才華",那
所有跟帖:
• 當時何占豪的專業是小提琴,陳剛的專業是鋼琴。.... -客山村人- ♂ (354 bytes) () 03/28/2015 postreply 14:0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