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決策是根治霧霾之本

來源: Chiyankun 2015-03-20 12:10:5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8672 bytes)
這個問題現在已經用不著長篇大論了。中國的霧霾三個主要原因,

第一是燃煤太多,能源的60%是煤炭,2013年少了36億多噸煤,是英國曆史上的峰值的12倍!

第二是落後的高汙染的產能,本該淘汰但是被私人企業繼續使用,有的本來就是被大型國企淘汰的,私人賤價購去繼續使用。如果不堅決淘汰,將會發展到劣質企業成本低反而在市場化的大潮中淘汰優良的企業。

第三是私人汽車。有人會說中國人有私車的比例還遠不及歐美。不錯,但是中國人口密度也比人家高得多,而且總數太大。先大概已經有一億五千多萬輛私車了。

對策:

不燒煤,是不可能的。中國的能源在今後的二十年到五十年,還必須以煤為主。這是中國的資源決定的。有人幻想以國際大循環解決中國需要的能源和原料。這隻是幻想。如果走上了這條路中國就危險了。我希望進來的低油價不要讓某些人頭腦發熱,一位中國可以從國際市場上買到足夠的石油甚至天然氣。我記得茅於軾說過,世界上有足夠的額糧食,中不必保持耕地。如果世界上不賣給中國糧食隻能是中國做了什麽讓人不能原諒的事情。(原話記不得了,可惜當時沒有立此存照,現在怕是不好找了。)而是就在不久前,中國的奶粉除了問題,加上炒作不少人到香港和國外都要帶點奶粉回來,這居然在香港引起不少也是中國人的不滿現在已經限購了。難道是中國的這些嬰兒做了什麽讓香港人不能原諒的事情?我不知,詢問茅於軾先生也無解。這個經驗中國人應當記牢了。切不可再聽信茅於軾這類騙子的話。能源問題也是如此,切不可在天真下去以為什麽國際大循環靠得住。中國必須依靠自己的能源。煤炭清潔燃燒不是不可能的。這些年在這方麵有不少有利的探索。但是最經濟可行的,還是氣化。這是至少有六七十年曆史的成熟技術。當然這些年也有所進步。如果廣泛采用這個技術來改造我們的熱電廠,並大力發展適用這種技術的集中供暖,中國的霧霾問題可以有一個迅速的改觀。因為已是事實就是冬季霧霾天多,而夏季少,這就是因為兩個原因。一個是冬季氣溫低,空氣流通汙染排放困難;第二,燃燒用煤遠遠多於夏天。

我是主張發展新能源的激進派。但是客觀現實——技術發展和人們的思想滯後——使得新能源不可能很快得到應用。假如我們中國人真正有科學的發展觀,真的能夠認識到科學已經提供的能源前景。這個問題就好解決的多。不多及時我們以最快的速度開發新能源,煤炭在未來的二十年內也還是中國的主要能源。大概在五十年之後中國可以有相當比例的新能源,煤炭不再是最重要的能源了。也許一個比較現實的估計是在一百年之後甚至更長的時間才能達到這一點。

年輕的朋友可能認為我還是太保守了。不多這也是經驗之談。想一想我們前麵說的煤炭氣化,在二戰結束前就已經成功應用了,但是我們今天不還是的當做新事物反複宣傳才能采用嗎?

1993年,諾貝爾獎得主CERN(歐洲粒子物理中心)所長盧比亞用實驗證明用加速器促發核裂變能源的技術可行性。這本來是一個劃時代意義的偉大發明。但是卻被封殺在實驗室裏,一直不能走上適用開發的地步。我再次呼籲中國的領導人重視這個技術,這是已經被證明沒有任何理論上的障礙的前景非常光明的新技術,隻待被技術實現,就是從實驗室走到工業能源界。中國有非常成熟的加速器技術,又有很好的核工業基礎,完全有能力實現這個轉化。但是缺乏自信的中國同胞隻喜歡跟蹤研究而不敢不肯為他人之先。而外國的能源巨頭當然不肯讓這個技術奪取他們的賺錢利器。須知一個新能源的出現就意味著就能源的末路!

如果中國向搞原子彈那樣全力以赴,也就是說為這個項目開綠燈,大概不出五年,就可以建成一個實驗性的加速器促發裂變核電站再用十年到十五年,就可以讓它與常規的石油電站相競爭。因為這個技術具有固有的安全性,現在的核電站的巨大的成本可以大大減少。比如他可以燒所有的鑭係元素,而不需要濃縮鈾,有沒有那麽多的核廢料。(本質上他可以是一種處理核廢料的方法。)按照盧比亞的說法,它的成本比天然氣還低。它的固有安全性在於,使用的燃料不能自發進行鏈式反應,而必須加速器的驅動。隻要關閉加速器,裂變就停止,不能進行,也就不再產生能量。
這種能源燃料的來源很廣,不但鈾238可以用,而且可以使用釷。這是比鈾跟豐富的元素。足夠人類使用幾千年。

但是這個世界就是這麽奇怪。目前似乎隻有少數幾個地方在進行純科學的研究。中國本來有一個8XX項目(我記不起來了),但是在主持人丁大釗去世之後好像就沒有這個項目了。唯一的成果似乎是方守賢領導的加速器研究利用CERN捐贈的廢棄波導管做出一個加速器,達到了預期目標。我不反對因陋就簡,但是中國官方的這種小家子氣實在太沒有出息。

中國需要對能源問題花費更多的額精力。應當有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比如風能,能不能跳出別人已有的套路放眼全球把開發地球上最豐富的風能提到日程上來,對於一切有思想的研究方案給以可能的支持。科研這個東西沒有投入是不行的,也不能指望所有的投入都必須成功,而且必須短平快地成功。那種把主觀願望當成路線規律的事情不要再重複了。隻要放開眼界,就不難知道我們地球上有豐富的風能,主要集中地高緯度的海上,特別是南半球45度以南的地方。如果能把這個風能開發出來,應當足夠地球人之用。如果用心研究,應當能夠發明一個技術係統,是這種開發變得經濟可行。我相信最終應當能有一個比到中東去采石油更經濟方便的方式。我希望中國人有這個雄心壯誌,去進行這個研究。而且我可以說南海就是一個不錯的試驗場。那裏的風能當然比不上南半球,但是也比黃海東海好得多。海洋風能至今還是一個空白。誰能捷足先登誰就將引領這個潮頭。

淘汰落後產能,這一點沒有人反對。但是腐敗橫行的結果就是那些貪官衙內的利益式的這個工作難上加難。但是如果把反腐與這個工作結合起來就可能事半功倍。必須把那些超標的企業關掉。那基本上倒都是所謂的民營企業呀。主張民進國退的人們是不會願意的。

發展電動汽車,這一點現在似乎比較重視。希望堅持下去,搞出規模。而且不要單打一,要注重各種可能的發展。...

舉個過去的例子。電視機的顯像管,多少年以來都是真空管占據優勢。其實液晶以及二極管的的理論比真空電子管還要早。而且電子管的技術到更複雜。1998年我到紐約跟一位朋友說起液晶應當能替代真空管,我那位很聰明的校友還跟我爭論說這個問題那個問題,我說都是可以解決的。他還不信。沒想到幾年之後,就徹底改朝換代了。而現在連我這個並不趕潮流的也用上二極管的電視機。

電動汽車,現在是蓄電池,石墨烯為主,但是燃料電池也是一個很有潛力的技術。應當大力研究,要大膽滴另辟蹊徑。

電動汽車的一個問題是充電。能不能采用更換電池組件?就像換煤氣罐那樣,設計一個簡便更換的電池組件。有一套快速測試的方法。這可能比加油都更方便。也許可以有兩組電池,用完一組就去更換另一組還能有必要的裏程。

在太陽能方麵,半導體技術還是占優勢。我還是認為需要廣開門路另避蹊徑。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值得學習和模仿。

所有跟帖: 

問題就是從上到下都不當回事,沒人把中國當作自己的家。幾百萬部委高校的精英就沒人能幹點正事。不是柴靜,根本沒人討論這些更別提研發了 -大號螞蟻- 給 大號螞蟻 發送悄悄話 大號螞蟻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20/2015 postreply 12:57:10

同感,當年遊三峽看長江水混,就但心水土流失,問遍所有人沒一個對這話題有興趣的,國人真不是東西! -fortlee- 給 fortlee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3/20/2015 postreply 13:52:21

還是院士說話看問題水平高:中國人是不是人?是人就該有更高的人均排放量,是人就該和別人一樣少吸霧霾。如何平衡是一會事,欺騙同胞甚至 -相當冷靜- 給 相當冷靜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3/20/2015 postreply 13:51:3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