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蔣百裏和《國防論》
蔣百裏最出名的軍事論著集就是《國防論》(雖然現在沒幾個人看過)。這個《國防論》也就是某些人稱的最先論述對日寇持久戰的著作,毛澤東從中抄襲了論持久戰的那部書。可是翻遍《國防論》——即使懶得看,你可以找個電子版的CTRL+F搜素一下嘛,就會發現書中根本沒有提到“持久戰”三個字,而提到“持久”二字的共有如下兩段:
“國防的部署,是自給自足,是在乎持久,而作戰的精神,卻在乎速決,但是看似相反,實是相成:因為德國當年偏重於速決,而不顧及於如何持久,所以失敗,若今日一味靠持久,而忘了速決,其過失正與當年相等。”
“堅固者,於各事之衝突上所生意誌之抵抗之謂,忍耐者,則意誌抵抗之自時間上言者,二者甚相近,而其本則相異,蓋堅固僅由於情之強,而欲其持久不變,則不能不藉於智之徹,蓋行為之繼續愈長,則對於行為之計畫亦愈密,而忍耐力則實生於智力之計畫者也。”
兩處段落共215字,請大家看一看這些文字,這和抗戰中的《論持久戰》有什麽關係呢?
《國防論》是蔣百裏考察歐洲各國後對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歐美列強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的總結,吸取西方新的軍事理論和中國古代的軍事思想,以闡明對中國國防建設的一種構想,涉及日本的僅限考察日本明治維新和日俄戰爭,實際上相當於軍事科普論文,根本就沒有多說談中國抗日戰爭的問題,沒有如何以持久戰來抵抗日本的具體戰略方針,更沒有什麽“對日作戰的完整戰略構想”。
至於某些資料上稱,蔣百裏在其它場合也闡發過持久戰的主要論點:第一,用空間換時間,“勝也罷,負也罷,就是不要和它講和”;第二,不畏鯨吞,隻怕蠶食,全麵抗戰;第三,開戰上海,利用地理條件減弱日軍攻勢,阻日軍到第二棱線(湖南)形成對峙,形成長期戰場。蔣百裏並且犀利地指出,中國不是工業國,是農業國。對工業國,占領其關鍵地區它就隻好投降,比如紐約就是半個美國,大阪就是半個日本。但對農業國,即使占領它最重要的沿海地區也不要緊,農業國是鬆散的,沒有要害可抓。所以,蔣百裏的結論是,抗日必須以國民為本,打持久戰。
可惜,以上觀點隻有別人的回憶,蔣百裏的著作裏沒有記載。而這些論斷公開出現時,蔣將軍已過世多年,以上結論也似乎人人皆知了,那麽以上論斷是否後人偽造呢?不敢妄加評議。
二、毛澤東和《論持久戰》
毛澤東的持久戰思想最早見於文獻的是1935年12月,毛澤東發表的題為《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公開講話:“中國革命戰爭還是持久戰,帝國主義的力量和革命發展的不平衡,規定了這個持久性……要打倒敵人必須準備作持久戰……要求我們勇敢地拋棄關門主義,采取廣泛的統一戰線,防止冒險主義。不到決戰的時機,沒有決戰的力量,不能冒冒失失地去進行決戰……”文章是公開發表的,比《國防論》早了一年半,而且矛頭直指日寇。從那時起,許多中國的傑出軍事人才講抗日時都開始從毛澤東的持久戰立論中吸取營養了。
1938年後,毛澤東的持久戰思想在戰火中得到了檢驗,他揮筆寫下為抗日專門著述的兵書《論持久戰》。而《論持久戰》開篇第一段就說“當下也有許多人在談持久戰”。毛澤東從來主就沒有說過持久戰的概念是自己的獨家發明,偉人的高風亮節可見一斑。
毛澤東的《論持久戰》在升華持久戰觀點同時,更深入地論述著:“很多人都說持久戰,但是為什麽是持久戰?怎樣進行持久戰?很多人都說最後勝利,但是為什麽會有最後勝利?怎樣爭取最後勝利?”
隨後毛澤東就此展開了論述:怎樣有效地持久戰,抗戰將怎樣分階段進行,怎樣,發動群眾進行人民戰爭及以人民戰爭為基礎進行持久戰;怎樣做到存人失地人在皆在;怎樣做到既保存自己又消滅敵人;怎樣以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展開戰鬥;在何種情況下不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怎樣以遊擊戰為主在運動戰中打擊敵人,怎樣建立廣泛的敵後根據地,及國際形勢會因為持久戰發生什麽樣的變化……可以說毛澤東的《論持久戰》指明了抗日的前途和方略,精確地預言了抗日戰爭的全過程。
話說至此,隻是因為《國防論》成書早於1938年毛澤東專門論述抗日戰略的《論持久戰》,遂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爆炒,牽強附會、空穴來風,無中生有的說《國防論》最早提出了對日持久戰的戰略。這些人為什麽不去和成書早於《國防論》的《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比比呢?如果是因為蔣百裏說過“持久”兩字就可以認為毛澤東的《論持久戰》在抄襲,那我可以說所有人的著作都在抄襲,抄的是《康熙字典》,因為你著作裏的所有文字都能在裏邊找到。
武漢會戰結束後,在陪都重慶,周恩來第一次向白崇禧介紹了《論持久戰》。其時,國民黨內也一直存在著“持久戰”的論調,隻不過沒有人對此進行過探究,更沒有人係統而深入地進行闡發。據白崇禧當時的秘書程思遠回憶,白崇禧聽完周恩來的介紹,有著十分的興趣,他讓周恩來一定送給他一本。在得到這冊《論持久戰》後,白崇禧進行了認真研讀。讀完後,白崇禧拍案讚賞,對程思遠說:“這才是克敵製勝的高韜戰略!”
白崇禧在國民黨上層不斷宣揚、介紹“持久戰”理論,很快在當時中國軍事界產生了重大影響。白崇禧為毛澤東“論持久戰”理論和觀點所折服,甚至還將毛澤東歎為軍事天才,這些都逐漸傳到了蔣介石耳中,並引起他的注意。白崇禧趁此向蔣介石轉述了《論持久戰》的主要精神,並讓程思遠送了一冊過去。在蔣介石的支持下,白崇禧把《論持久戰》的精神歸納成兩句話:“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並在取得周恩來的同意後,由軍事委員會通令全國,作為抗日戰爭中的戰略指導思想。
《論持久戰》在成為國共兩黨領導抗戰的共識之外,在國際上也引起了重大反響。當時周恩來寄了一冊給香港的宋慶齡。讀完文章後,宋慶齡深為認同毛澤東鞭辟入裏的分析判斷,她找到自己親近的朋友愛潑斯坦等人把《論持久戰》翻譯成了英文,準備在海外出版。毛澤東得知後,特意為英文本寫了序言:“希望此書能在英語各國間喚起若幹的同情,為了中國的利益,也為了世界的利益。”
三、陳誠和《陳誠持久抗戰論》
1937年11月14日,戰時生活社編輯發行了《陳誠持久抗戰論》。全書一共68頁,前20頁標注陳誠所寫錄自救亡日報,第21-26頁文字標注郭沫若所寫,第27-31文字為附錄,第32-50頁文字標注為解放周刊的洛甫所寫,第51-56頁文字為中共抗日十大綱領,第57-64頁文字標注為美國民族周刊史達華所寫,第65-68頁文字標注為史良所寫。
單就書中陳誠所論對日持久作戰來看,統共隻有三節:一、持久抗戰應有的認識:共分四小點:“不能不可存依賴心理而限製戰鬥”;“精神戰勝一切”;“務存必勝之決心”;“不要惜任何之犧牲”。二、持久抗戰的幾個重要點。三、持久抗戰的戰局談。通讀下來,可以做一個簡單的概括,即陳誠強調消耗和持久作戰,“三五年如一日”,文章在精神層麵、決心層麵的筆墨分配占據了絕大部分,如何進行持久抗戰、抗戰分為幾步走、更為具體的戰役、戰術層麵的分析基本為零。文章強調“對倭作戰,必須實行消耗與持久戰,換一句話說,就是隻有拚命的專門犧牲,而且要長期的專門犧牲”,而在民眾動員方麵僅僅強調了“文化界”戮力同心、民眾“慰勞捐款”方麵克服“各自為政”困難,文章強調的持久抗戰,根本上反映了一種依靠專門軍隊抗戰的片麵抗戰路線。這本書像一本宣傳資料,有持久抗戰與消耗戰的說法,但沒有起碼的論述,典型的宣傳鼓動文章,符合他軍政部長的身份。也許就是秘書或他人代筆,自己掛名而已。
對蔣百裏及其《國防論》無限拔高,其作用何在呢?無非是抵消《論持久戰》的意義和作用,貶低毛澤東的功勳,進而貶低或否認中國共產黨的抗日功勳。總之,無論是吹捧蔣百裏也好,黃萬裏也罷,都無非為了貶毛貶共而已。
跟帖: 抄襲之說,當時為何沒有人提,反而現在甚囂塵上?當時所有的當事人都在世,而且毛的理論可是被國軍自己大肆宣傳的,要真是抄襲,當時人看不出來?當時國軍可是正統,還掌握著話語權,如果毛真的抄襲蔣,白崇禧看不出?宋慶齡看不出?蔣介石看不出?當下這幫毛黑,如同發現新大陸一般,個個引經據典,刻苦更新《我比蔣介石白崇禧毛澤東聰明係列》的連載,真不知是何居心!
網址:http://www.zhihu.com/question/27064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