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工業黨的逆襲:黑胖子論霧霾

來源: 唵啊吽 2015-03-05 14:05:5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0958 bytes)

本發言自柴靜的視頻而起。視頻本身,背後必有推手,這是不存在懸念的。在中國這樣的大國,討論這樣的敏感話題並且得到主流媒體的力推,憑借某個離職記者的一己之力,是不可能的。

之所以想寫這個東西,是因為@夏爾謝夫工程師,這小夥子義憤填膺。誰都年輕過,誰都激奮過。但激奮不能解決問題,更不能解決霧霾。激奮會導致人體消耗更多能量,增加碳排放,不環保的。

工業化和汙染的問題,本窮也思慮過很久。其實這涉及到幾個令人不寒而栗的問題,不麵對這幾個問題,就不能討論霧霾。

 

 

第一,世界人口應該有上限嗎?

第二,什麽人應該被選擇,什麽人應該被淘汰?

第三,有尊嚴的生活是理所當然的嗎?

 

 

我們先說霧霾。

 

本窮生活在北京,這是個霧霾嚴重的城市。但另一麵,這也是個環保措施極其嚴厲的城市。有兩個比較突出的例子:

 

 

汽車,北京的排放標準極為嚴厲,不達標的汽車休想上路。21世紀之初,北京曾經有一批很差勁的空調大巴,夏天帶著空調一踩油門就像墨鬥魚一樣。然後,北京市政府不惜代價,連換了幾代公交車,期間還有一批燒天然氣的綠皮公交車。這樣的投入,換到國外的很多城市,可能直接就財政破產了。對私人汽車,本窮的私車每年查尾氣。不能通過的,就別想領那個綠標了。

取暖,這在淮河以北是剛需。進入21世紀之後,北京市政府用一種裝甲推土機的氣勢拆掉了幾乎所有私人煤爐和小型取暖管網,用巨型熱力站和煤改電解決問題。

 

就這樣還是不行,霧霾還是一天天籠罩在人們頭上。

關於霧霾的成因有很多討論,有人說是華北地區風力減小,有人說是河北工業汙染飄到北京。但本窮可以拿出一個結論來,北京的霧霾,真的不是政府監管不力。

柴靜的片子裏說了各種環保犯法問題,但是必須知道,即使符合國家標準的排放也是排放,大家一起排放,就算都能拿到那個小綠標,一樣能熏死人。

對霧霾的厭惡,似乎是近幾年的事情。就本窮個人的理解,是對比出來的。北京是個經濟發達的城市,有出國經曆的人不計其數。讓他們看到了各種藍天白雲的外地和外國,回到灰蒙蒙的北京,突然陷入了霧霾一般灰暗的心情。然後就有兩種思潮在奔騰。

第一“我們小時候”。

這個話題對北京人來說根本就是扯他娘蛋。討論這個話題的人,有幾個是在北京度過童年的?北京是個移民城市,握有話語權的人,多數是在北京以外度過童年的。本朝政權從草根生長而來,因此對於征召貧寒農家子弟進京有著異乎尋常的熱情。30甚至20年前,很多貧寒地區連冬季的燃料都不夠用,哪來的霧霾?有一個例外可能是山西,這個煤炭資源豐富的省份似乎不缺取暖的燃料。09年本窮在平遙呆了一個元旦假期,回京的時候,衣服肮髒的程度超乎想象。在京裏整冬不洗都沒這麽髒。

第二“你看人家外國”。

本窮去過歐洲,澳洲,東南亞和中東。歐洲早就去工業化了,瑞士靠洗黑錢,英國靠高吸攬儲,其他國家靠借錢養懶漢。英國甚至拆掉了發電廠,用電找法國買。法國靠核電站。所以人家當然沒有霧霾。中國也想跟著學嗎?先把核電站鋪滿了好吧。澳洲靠養羊和挖礦,墨爾本港灣西岸的工廠區已經全都拆平了,蓋成別墅區賣給中國移民,當然也沒有霧霾。中國也想跟著學嗎?找塊新大陸殺光原住民先。東南亞天天下雨,多大的霧霾也洗幹淨了。中東根本就沒有什麽工業,挖出來的油全都燒在其他國家。這些國家的汽車普及率當然很高,問題是全法國才5000萬人口,全澳大利亞才2100萬人,一個北京就2000多萬常住人口。排放強度,我們比歐洲高多了。

 

要解決霧霾的問題,無非是向上和向下兩種路子。

 

向下就是退回農業社會去。但是必須想清楚,沒有霧霾的農業社會裏都有些什麽。首先是食物匱乏,沒有工業化體係提供的農業生產資料,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人當場就餓死了。至於說北京,沒有工業社會的供應能力,就算用糧包把北京圍起來,在當下的人口規模之下,還是會大麵積死人,因為沒有供水體係。就算家家一口井,一個星期之內就會發生全城瘟疫。農業社會,至少是沒有能力對付傳染病的。在人類曆史上,幾種為人熟知的傳染病反複流行,殺人無數。隻有到了工業社會,這些微小的東西才不會輕易要了我們的性命。可以對比一下非典和埃博拉。麵對非典,工業化的中國立刻發動龐大資源,把這種從未知曉的疫病控製住。麵對已經流行過的埃博拉,未曾工業化的非洲疫區死得十室九空。

如果要在不降低生活水平的前提下減少排放減少霧霾,就隻能消滅人口。

如果北京減少到改開初期的800萬人口,至少排放問題就基本緩解。這是本朝似乎在做的事情,把人口疏散到河北去。然而問題並沒有就此解決,中國有10多億人,世界有幾十億人。每個人都有權力謀求更好的生活,汽車、空調、冰箱、現代化的廚房~~~~北京人可以疏散到河北,中國人疏散到哪裏?外國人疏散到哪裏?

這個世界應該容納多少人?

如果可以給出一個上限,超過上限的人怎麽處置?

誰應該被留下,誰應當被消滅?

如果有人應當被消滅,用什麽手段去消滅?

在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早期,這些問題都沒什麽難度。饑荒可以輕易消滅各種過剩人口,所謂人命如草芥,不是誇張而是寫實。因為供應匱乏的歲月裏,不能得到足夠資源來維持的生命就應該終止。還有一種手段就是大規模戰爭。饑荒和戰爭,可以在人口增加到影響環境之前,就自動把它平衡掉。

然而,經過幾代科學家的努力,尤其是那個頭發亂糟糟的猶太人,人類終於把大福氣和大殺器都造出來了。有了化肥和農藥什麽什麽的,就不再有饑荒。有了核武器,就不再有全麵戰爭。如今的主要工業國家都失去了全麵戰爭的意願。而即使最狂熱的戰爭狂,如果不能得到工業體係的全麵支持,也不可能發動一場足以平衡人口的戰爭。

不能死人,就隻能和平發展。人類在長期和平中是可以積累財富的,也就是生活水平一路上升。所帶來的必然是排放的攀升。

當然,任何模式都有自己的平衡方式。即使當前這樣的模式,人口問題也有著自己的平衡方式。不能適應環境的生命體,會逐漸喪失繁衍能力。就北京來說,買不起房買不起車吃不起飯以及各種活不起的人,就隻能剩下去,剩到失去生育能力的年齡,就此滅絕。此等案例多了去了。這個進程在洋大人那裏早就開始了。這算不算新常態的一部分?至於說汙染引起的疫病,也是一種自然選擇。活不起的,真的隻能去死。

當然,也可以限製生活水平的提高,別TMD人人都追求有尊嚴的生活,該苦逼就苦逼。問題是多數人不肯接受這種模式,而且苦逼一般無後。

再次提出那三個問題:

 

 

第一,世界人口應該有上限嗎?

第二,什麽人應該被選擇,什麽人應該被淘汰?

第三,有尊嚴的生活是理所當然的嗎?

 

如果不敢麵對這三個問題,就隻能向上。

就目前人類掌握的技術,隻要還依靠燃燒來獲得能量,就必須排放。對北京來說,就必須出霧霾。想擺脫霧霾,就要學學英國人,把燃煤電廠拆了。拆了電廠還要發電,不燃燒的電廠似乎有很多方案。但是要想供應北京這樣的巨型城市,現有技術中,隻能靠核電。在這個問題上,@夏爾謝夫工程師正在留學的日本已經把證明過程完成了。日本在霧霾問題上得天獨厚,兩邊都是海,經常下點雨,什麽都洗幹淨了。日本作為一個技術先進的國家,對風電、潮汐都做過研究,最後選擇核電作為電力供應的骨幹,不是沒有道理的。隻有核電的供應能力才能與熱電廠相提並論,風電什麽的隻是陪襯而已了,除非人類能製造出10公裏級別尺寸的葉片來做發電機。

還有一種選擇是把電廠搬遠點,搬到天上去。據洋大人測算,隻要在靜止軌道上放幾個太陽能電站,再用激光或者微波把能量射回來,就可以拆光地上的電廠。然後我們都開電瓶車,一點都不排放。發射電站用的火箭可以采用氫氧燃料,燒出來都是水,一點都不汙染。而且,我們可以把製造火箭和太陽能電池的工廠搬上月球,完全不汙染。聽起來是不是不錯?沒那麽容易的,製造火箭是需要工廠的,製備液氫液氧是需要用電的,運輸火箭是需要卡車的。在太空電廠發電之前,還有大量的排放和汙染要發生。想躲掉這個過程和周期是不可能的。

人類是不斷前行的。本窮曾經和工信部的一位高官交談。此人水平很高,他說,農業社會不能解決自己的問題,工業化才解決了農業社會的困擾。同樣的,工業社會的困擾,也需要一個新時代來解決,可能是信息化。信息化怎麽解決汙染,這個話題可能太龐大了。但是對整個人類以及北京來說,不前進,就是一個死!想治理汙染嗎?想去掉霧霾嗎?現在的人類用現在的手段是沒戲的,市場化什麽的完全是在說胡話,不過是為了漲價找借口。漲價的目的就是推高生活成本,導致更多苦逼絕種,是向下的選擇。

人類隻能向上,至少,發明一種能持續運行下去的、不排放或者少排放的供電手段,然後強製全社會轉向少排放不排放的生活方式。不向上,連停滯都做不到。因為人類都是看著別人眼紅,然後就是爭奪,就必然導致戰爭,就回到消滅人口的道路上去了。

當然了,實現向上之後,人類會麵臨新的問題。現在是霧霾,今後可能是其他的什麽。煩惱這東西不會終結的。

所有跟帖: 

好帖,頂起來! -NiceJing- 給 NiceJing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3/05/2015 postreply 14:28:12

言之有物:)) -淡黃柳- 給 淡黃柳 發送悄悄話 淡黃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05/2015 postreply 14:42:37

頂! -hercules007- 給 hercules007 發送悄悄話 hercules007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05/2015 postreply 16:06:51

+1! -wjsun- 給 wjsun 發送悄悄話 wjsun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05/2015 postreply 17:16:53

透徹! -棋盤- 給 棋盤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3/05/2015 postreply 18:55:43

和和, 大都是紙上談兵, 就是用煤發電也可以避免絕大部分汙染....技術上, -hillhawkus- 給 hillhawkus 發送悄悄話 hillhawkus 的博客首頁 (392 bytes) () 03/05/2015 postreply 19:52:27

在中國的火電站你也看不到黑煙吧,大型火電站對排出物是有嚴格限製的。另日本煤電隻占27%,油氣電66%。 -不必當真- 給 不必當真 發送悄悄話 (146 bytes) () 03/05/2015 postreply 20:30:56

中國的技術進步不可否認. 而原貼說 -hillhawkus- 給 hillhawkus 發送悄悄話 hillhawkus 的博客首頁 (851 bytes) () 03/05/2015 postreply 23:05:50

你講的有一定道理,現在也不是那個年代。技術進步是環保的唯一出路。但人多,資源少,經濟落後,這是中國的國情, -不必當真- 給 不必當真 發送悄悄話 (482 bytes) () 03/06/2015 postreply 08:31:34

你的思路有道理。我十年前就把這個問題想通了。 -solo1- 給 solo1 發送悄悄話 (454 bytes) () 03/05/2015 postreply 20:28:37

三個問題,問的好。揭開了環保精英的畫皮,直接砍到骨頭上。 -吃素的狼- 給 吃素的狼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3/05/2015 postreply 21:22:58

精英沒好意思說出口的是,你們低等人過低碳生活,保證我們高等人過現在的生活。 -馬甲2014- 給 馬甲2014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3/06/2015 postreply 07:55:10

-小篆香- 給 小篆香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3/06/2015 postreply 09:18:11

樓主的意思是霧霾無解,中國人要麽餓死,要麽霾死 -好望角駱駝- 給 好望角駱駝 發送悄悄話 (192 bytes) () 03/09/2015 postreply 14:01:41

90年代就有學者提出:按中國的人口數量城市規劃不適合人人擁有私家車,應該大力改善公共交通。然後不了了之,繼續摸石頭過河直到掉河裏 -iask- 給 iask 發送悄悄話 iask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13/2015 postreply 14:05:28

人民生活提高,能耗還要再增加一兩倍。隻要有技術,汙染可以減低十倍。 -jianhuihong- 給 jianhuihong 發送悄悄話 jianhuihong 的博客首頁 (33 bytes) () 03/15/2015 postreply 21:34:59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