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崛起的革命性意義

中國難以融入西方,很多人歸結於西方媒體對中國的刻意曲解和歪曲報道。譬如同樣是伊斯蘭武裝分子,攻擊查理周刊就是恐怖主義,在昆明製造血案就是絕望的呼喊。同樣是企業的發展和興旺,發生在西科公司身上就是自由市場製度的勝利,發生在華為身上就是不公平競爭和中國的經濟陰謀。
西方曲解中國,部分原因是以訛傳訛,但是恐怕更多原因是中國崛起的性質與美國等西方國家崛起的性質完全不同,具有非同以往的革命意義。西方從根本上 無法接受中國的崛起。西方媒體的曲解,與其說一種無知,不如說是一種恐懼、仇視和焦慮情感的展露。簡單的說,西方能否客觀報道中國呢?非不能也,實不想 也。
  那麽中國的崛起,跟美國相比,有哪些不同,又有那些所謂的革命意義呢?試著簡單的列舉一下:
  1,首先,對金融寡 頭的態度截然不同。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歐洲的銀行家們,譬如羅思柴爾德家族,就已經通過國家債務控製了美國聯邦政府。其中最關鍵的人物就是伍德羅·威爾遜總統。他幫助金融寡頭完成了對美國政府的徹底控製。換句話說,從金融角度來說,美國在成為世 界霸主之前,就已經向來自歐洲的銀行家們俯首稱臣了。歐洲的金融寡頭們,隻不過在美國的崛起過程中向美國轉移了部分資產,通過美聯儲控製美國聯邦政府的方式把 宿主從英國逐步轉換為美國而已。所以,從經濟基礎的角度來講,美國的崛起對歐洲並沒有什麽革命效應,跟蘇聯的崛起不一樣。
  相反,中國的 崛起過程中,則沒有向西方的金融巨頭們屈服,具體表現在:金融體係長時間不向國際資金開放,人民幣不可自由兌換,房地產限購,股市IPPO,允許地方政府破產以賴掉西方影子銀行的債務,四大銀行不讓外國資本控股 等等。這一切都表明,如果中國 崛起,那麽西方銀行家們壟斷世界的日子就到頭了,這將對全球的經濟秩序來說都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革命。
   2,其次,社會製度不同,使得對待現行國際秩序和過去的曆史的態度天壤之別。作為19世紀的霸主,英國與美國都搞帝國主義,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講,他們是一 條戰線上的戰友,所以,19世紀末美國崛起的時候,英國的政治精英們並沒有設法徹底消滅美國,而是通過一係列國際條約,通過把美國逐步納入自己操控的國際 體係,即類似於“互相持股”的辦法,默認了美國的崛起。
  中國的崛起則完全不同。中國的身份首先是唾棄西方民主的共產主義國家,其次是飽受西方殖民主義羞辱迫害的發展中國家。
   如果中國崛起了,將在客觀上為廣大的發展中國家展示第二條不通過西方民主製度也能走向繁榮的道路,導致廣大發展中國家紛紛效仿,走上毛澤東主義道路,沒收西 方在發展中國家控股的礦山、土地、森林和工廠,終結西方對發展中國家經濟命脈的控製,也將排除西方國家通過向發展中國家轉嫁危機來維持繁榮的可能,這將對 西方國家的經濟產生致命的打擊。
  如果中國崛起了,由於中國是發展中國家,為了保有對自身主權的控製,不太可能實行西方那種資本化了的民 主製度,免得被資本獨大的西方滲透和控製。西方資本控製不了中國政府,就不會對中國產生信任,從而不太可能主動地分配更多的資源和市場給中國。而在這種情況 下,中國要想發展,要保證自己的能源和資源供應,就得打破西方國家對發展中國家資源能源的壟斷,就不得不與發展中國家一起瓦解西方銀行家建立的國際秩序,這從意識形 態上來說,也將是一場革命,決定了中國無法融入西方主導的國際體係。
  如果中國崛起了,西方的殖民曆史的評判將按照中國這樣的飽受殖民主義羞辱的發展中國家的視角重新書寫,這將牽扯到目前主要由西方建立的國際秩序是否合理,是否應該延續的問題,對世界秩序的衝擊也是革命性的。
   3,種族不同、信仰不同。美英同文同種,都是盎格魯-薩克遜族,都信奉基督教,都是白人,所以無論從民族、種族還是意識形態來講,都存在廣泛的合作可 能。中國和美國則沒有這種可能,雙方的世界觀完全不同,也是完全不一樣的兩個人種,哪怕都是資本主義製度,也無法傾力合作。當年日本無論怎麽親美,也被美國視為威脅,必欲通過《廣場 飯店》協議除之而後快。二戰中同樣是納粹軸心國的民族,美國日裔就得進集中營,而美國卻從來沒有過德裔或者意大利裔集中營。同屬西方國家,日本、韓國亞裔在美國就因為其黃皮膚而飽受歧視。而即使冷戰時代,東歐國家譬如波蘭、東德、羅馬尼亞移民美國的移民,也從來沒有遭遇過種族歧視。
  綜上所述,中國崛起的過程,不僅對於美國而言,對於整個西方而言,都是一場顛覆性的革命,性質與當年蘇聯的崛起有過之而無不及(蘇聯人畢竟也是白人),所以未來40年之內,國際局勢必然是一片刀光劍影。

佚名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