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讓中國人吃飽飯的是毛澤東

來源: 淡黃柳 2015-02-23 06:02:4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3031 bytes)

牛頓上大學時,他的數學老師巴羅教授曾告誡牛頓:“許多看起來很正確很簡明的理論,實際都是錯誤的,它們都缺乏嚴謹地論證。”這句話使牛頓養成了嚴謹的治學風格,終結碩果。

我們普通人之所以不偉大,不能成為科學家,就是因為我們普通人看問題習慣靠直覺,看到什麽就是什麽,不往深層考慮,不能嚴謹地推理論證。古人看到太陽東升西落,憑直覺就以為太陽是圍繞地球轉的,而實際上恰恰相反,地球是圍繞太陽轉的。憑直覺去看問題,錯誤不小。


農業實行單幹後,糧棉豐收了,中國人能吃飽穿暖了,於是中國乃至世界就有許多人憑直覺說,是單幹讓中國人吃飽穿暖的,中國人吃飽穿暖是XXX的功勞;毛澤東隻會搞政治,搞鬥爭,不會搞經濟。


這些話,乍一聽起來非常正確,可是經過嚴謹論證了嗎?如果經過嚴謹論證之後,會不會恰恰相反呢?


單幹能提高農民種田的積極性和責任心,這話我舉雙手讚成。但是,僅僅提高積極性和責任心,農業就能豐收,中國人就能吃飽穿暖了嗎?


從三皇五帝開始,一直到民國,中國一直都是單幹,農民的積極性和責任心都一直在極點,為什麽一直都吃不飽穿不暖,為什麽“豐衣足食”一直都是中國人的夢想?


毛澤東時代確實貧窮,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經曆過毛澤東時代的貧窮,也聽過年紀大的人說過毛澤東時代的貧窮。但是,要知道的是,並不單單是毛澤東時代貧窮,毛澤東時代以前一直到三皇五帝時代,大多數的中國人一直都是吃不飽穿不暖的。


解 放前,我祖父是中農,一家四五口人種三四十畝地,畝產幾十斤,成百斤,粗細糧食加一起一年不過產兩三千斤,去掉種子和喂牲口的,就僅僅夠糊口的,還得和野 菜搭配。我祖母在世時常常說,那個時候隻有過年才舍得吃全細糧的飯。在穿上,那時我祖父連鞋都舍不得穿,夏天赤腳,冬天穿草鞋,哪有布做鞋呀。那時,有巴 掌大的一塊破布,都要收好保藏起來,以補衣服用,或攢多了,做一件百衲衣。那個時候,哪個農民要是有一件袍子,就好比現在有一輛大奔一樣讓人羨慕。而我的 祖父,就連一件袍子都沒有,到七十年代才做一件袍子。中農尚且如此,大量的貧農雇農就更不用說了。大量的窮人一年要有大半年挨餓,許多窮人冬天連草鞋都沒 有。我們這裏的老人們說,那時我們這裏有個給地主放牛的孩子,有名有姓的,冬天沒有鞋穿,就把腳伸到熱牛糞裏去焐。毛澤東時代,盡管最低時一人一年隻有幾 尺布票,盡管我們這裏的人冬天仍然習慣穿草鞋,但是單布鞋還是人人都有的,棉布鞋也幾乎都有,已經進步不小了,是幾千年來沒有的事情。


為什麽幾千年來一直延續的單幹不能讓中國人吃飽穿暖?為什麽XXX一搞單幹中國人就能吃飽穿暖了?如果說是單幹的功勞,可是為什麽以前幾千年的單幹始終都不能讓中國人吃飽穿暖呢?誰能嚴謹地回答這個問題?


當 單幹的中國農民,搞人海戰術,一家老少齊上陣,牛耕人割,不分白天黑夜在地裏摸爬滾打,鋤禾日當午的時候,發達國家的農民操縱機械,一天隻幹幾小時,好似 閑庭信步,輕輕鬆鬆就種好收好了,單產還比我們高幾倍。農民出身的毛澤東最知道這個情況,所以他說:“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而不在於單幹。一下子 就抓到了實質。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幾千年的單幹實踐證明,靠單幹是不行的,要使農業發展起來,得靠機械化。


而機械化僅僅是使農業豐收的必要條件之一,是必要條件的代表。要使農業豐收,除了機械化外,還得靠水利,靠良種,靠農藥,靠肥料,靠科學管理。這些是使農業豐收的硬件。積極性和責任心是軟件。


如 果硬件不好,沒有機械,沒有良種,沒有化肥,沒有農藥,沒有科學技術,沒有水利,非旱即澇,到處是鹽堿地,坑坑窪窪,就算積極性再高,責任心再強,吃住都 在田地裏,都不能豐收,照樣畝產幾十斤,甚至顆粒無收。如果硬件好,就算一天隻幹2小時,玩8小時,照樣豐收。主次要能分清楚。現在的農民種地的積極性和 責任心都已經很低了,比集體時還要低得多,幾乎沒有鋤禾日當午的了,很多地都象草原;還有不少農民,隻在種和收到地裏去,平時根本就不到地裏去,但是產量 照樣很高。為什麽?就是因為現在的硬件好了。


而要發展硬件,需要強大的重工業作為基礎。沒有強大的重工業,造不出來足夠的鋼鐵、煤炭、石油、水泥等,就造不出來機械、工廠;造不出來機械、工廠,就造不出來農業機械、化肥、農藥等,也就談不上農業的發展。


所 以,毛澤東特別注重發展重工業,這是工業的基礎,也是農業的基礎,是整個國民經濟的基礎。所以,雖然那時毛澤東注重的是重工業,其實是遠遠地瞄著農業的, 也是瞄著整個國民經濟的。等重工業發展起來了,機械、石油、化肥、農藥等都充足了,後麵就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事了,躺著都可以讓農業豐收,讓國民經濟 發展,與單幹不單幹無關。怎麽能說是XXX的功勞呢?


既 然是毛澤東使中國人吃飽穿暖的,那麽他那個時代為什麽貧窮呢?很簡單,從窮到富有一個過程,這好比栽樹和摘果子。從栽樹一直到結果這段時間,是沒有果子吃 的,當然貧窮。隻見勞動,不見回報。結果之後,就富裕了。前任領導帶領大家栽樹,後任領導把果樹分了單幹,有果子吃了,就說功勞是他的。


拿 培育良種來說,袁隆平1973年就培育出雜交水稻,可是當年就能解決吃飯問題嗎?不能。因為良種的推廣有一個過程。簡單地說,比方第一年獲得20斤良種, 這20斤良種能用於填肚皮嗎?不能,要當種子。第二年用這20斤種了一畝地,收獲800斤。同樣,這800斤也不能用於填肚皮。第三年,用800斤種了 40畝地,收獲32000斤,這些也不能用於填肚皮,要繼續推廣。第四年,種植1600畝,收獲1280000斤,這些仍然不能用於填肚皮,仍然要繼續推 廣。直到該種的地都種上之後,才能吃。這期間,隻見勞動,隻見豐收,而不能有糧食吃。如果這期間把部分種子吃了,雖然暫時快活一點,但是要使發展速度降低 很多。


再 拿發展工業來說,這個和培育良種的道理一樣。發展重工業期間,隻見工業不斷發展,鋼鐵、機械等產量連年提高,就是沒有農業機械使用,因為全部的鋼鐵和機械 都要當“種子”用,而不能當最終消費品使用。比方說,第一年生產100噸鋼鐵,這100噸鋼鐵是用於造拖拉機還是用於造采礦機械和煉鋼設備?如果造拖拉 機,那麽采礦機械和煉鋼設備就不能造,第二年鋼鐵產量仍然是100噸。如果造采礦機械和煉鋼設備,那麽采礦機械和煉鋼設備的數量就增加了,第二年鋼鐵的產 量就可能達到500噸。這500噸鋼鐵能用於造拖拉機嗎?仍然不能,仍然要繼續造采礦機械和煉鋼設備。如此反複,鋼鐵產量就會迅速提高,然後才能用於造汽 車、拖拉機、織布機等最終消費品。這期間,仍然是隻見勞動,隻見經濟增長而不見生活水平改善。


而 要發展重工業,有一個難題,並不是說發展就能發展的,因為發展工業和發展農業存在矛盾。要發展工業,就需要大量的工人,需要大量的農民去當工人,這就要求 農村的糧食有剩餘,足夠養活大量工人的。糧食有剩餘,是社會分工的一個必要條件。而當時是,農業的產量很低,農村糧食剩餘很少,甚至沒有剩餘,不夠養活大 量工人的,所以不能發展工業。而不能發展工業,農業就發展不起來,糧食就沒有剩餘。這就出現惡性死循環了。


怎樣打破這個惡性死循環呢?


靠 市場經濟是不行的。因為市場經濟裏,政府無權插手經濟,隻能讓經濟自由發展,任由這個惡性死循環一直循環下去,發展十分緩慢。所以中國幾千年的經濟一直都 沒怎麽發展,始終都是牛耕人割。印度就是這樣的,建國和中國差不多一起,也是一樣一窮二白,因為始終都是市場經濟,自由單幹,在死循環裏循環,所以至今還 吃不飽,穿不暖。

 
要打破這個惡性死循環,要迅速發展農業,發展國民經濟,就得靠公有製和計劃經濟。


計劃經濟可以用行政手段調撥部分農民當工人,還可以從農村調撥有限的糧食到工業上去,並限製口糧,大家都少吃一口,這樣能養活更多的工人,可以最大限度地發展工業。


同 時,計劃經濟不是市場經濟,計劃經濟裏不存在市場規律,不需要遵守市場規律,也不需要利潤,可以不斷循環地隻發展重工業,使重工業迅速發展。比方說,生產 出來鋼鐵就造采礦設備,然後生產出來更多的鋼鐵,然後生產出來更多的采礦設備,然後再生產出來更多的鋼鐵,這樣鋼鐵的產量就能最快地提高。而市場經濟裏不 是這樣的,市場經濟要遵守市場規律,要圖利潤,哪個利潤高就生產哪個。比方說,生產出來10噸鋼鐵,富人要花100萬買轎車,造轎車比造采礦設備的利潤 高,生產商就要造轎車,這樣采礦設備就少,鋼鐵的產量就很難提高。所以發展經濟緩慢。印度就是這樣的。1950年,印度的鋼鐵產量是200萬噸,中國的鋼 鐵產量是61萬噸。1980年中國鋼產量3712萬噸,印度943萬噸,落後於中國2769萬噸,中國增長60倍,印度增長3.7倍。原因就是中國實行了 20來年的計劃經濟,打破了市場規律,打破了惡性死循環。

 
在 修水利上,公有製也有優勢。中國幾千年的曆史中,水利工程很少,為什麽?一是政府沒錢,二是釘子戶太多。挖一條河,要經過很多私人的土地,在“風能進,雨 能進,國王不能進”的私有製社會,私人是很難同意的。要麽賠錢,要麽強征。賠錢就需要政府有錢,強征要惹眾怒。隋煬帝修大運河,鎮壓了許多釘子戶,怨聲載 道。而且修水利的民工也需要工資,也需要政府有錢。所以,建國後,如果仍然是私有製,那麽就不可能建設那麽多水利工程,那麽到今天,農業也不怎麽能豐收。


如 果沒有毛澤東以及他的堅決鬥爭,就沒有那20來年的計劃經濟,就沒有重工業和水利的迅速發展,農業也就沒有今天的豐收,就是單幹也枉然,會和幾千年中的單 幹一樣,和印度一樣,中國人照樣吃不飽穿不暖。同時輕工業也沒有今天的成就,中國經濟就沒有今天,中國人會仍然和印度一樣貧窮。如果不遇同誌的阻力,那 20來年的計劃經濟能順利進行,成果會更好。如果公有製和計劃經濟能一直持續到今天,中國會更富裕,可以說,中國農村幾乎都會和南街村、華西村一樣。


老 子說,上善若水,上德不德,下德不失德。意思是說,最好的善,就象水一樣,向下滋潤萬物而不爭名利,最好的德就是讓人看不出來有德,最差的德就是讓人看出 來很有德。鄭國有一條河,沒有橋,百姓過河不方便,宰相子產就用他的車架幫助百姓過河,所以鄭國百姓都誇子產有德。而孟子卻批評說,子產為什麽不建橋呢? 當然,建了橋後,子產就沒有幫助百姓渡河的機會了,百姓就看不到他的德了,而這正是上德。這就是下德和上德的區別。


毛澤東讓中國人吃飽穿暖,讓中國的經濟有今天的成就,卻很少有人知道是他的功勞,反而有許多人把他那時的貧窮歸罪於他,怨恨他不會搞經濟,這正是他的上善和上德。

所有跟帖: 

毛的特殊在於: 豐收的年景也能餓死很多農民。 這不是書生的邏輯思維能夠理解的。 -不開竅- 給 不開竅 發送悄悄話 (6 bytes) () 02/23/2015 postreply 07:02:57

*****的。 -花果山主- 給 花果山主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23/2015 postreply 08:00:13

一,文革極左,讓結婚不讓談性,無避孕,生的。二,化肥和農藥提高了糧食產量。全世界的人口都增長了,全是毛的功勞? -asiancarp- 給 asiancarp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23/2015 postreply 11:34:51

糾正一個小錯誤,日東升西落,不是因為地球繞著太陽轉而是地球的自轉。如果不自轉僅僅靠地球圍繞太陽轉那一天就不是24小時而是八千多小 -Chiyankun- 給 Chiyankun 發送悄悄話 Chiyankun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23/2015 postreply 07:20:22

+1.是一篇有理有據的好文章 -Chiyankun- 給 Chiyankun 發送悄悄話 Chiyankun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23/2015 postreply 07:27:21

糧票,布票,肥皂票;油票,肉票,火柴票 橫批:無一不票 -笑天下大事- 給 笑天下大事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23/2015 postreply 07:31:16

這有什麽可笑的,德國在二次大戰後一樣用這種方法 -547788- 給 547788 發送悄悄話 547788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23/2015 postreply 07:43:39

在那個曆史階段,那樣做就是對的,沒什麽可笑,也沒什麽可自卑的,相反,都值得稱頌 -547788- 給 547788 發送悄悄話 547788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23/2015 postreply 10:24:13

不是可笑是可惡。毛主席的票是極少數人的特權供給,占人口總數80%以上的物質生產者隻能吃他們剩下的以至大量餓死 -黨戴飆- 給 黨戴飆 發送悄悄話 (1415 bytes) () 02/23/2015 postreply 08:03:38

但就是有人胡說八道一通,就以為可以為僵屍還魂了,可笑之極。 -花果山主- 給 花果山主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23/2015 postreply 08:09:51

俺父母是普通職工, 70年代一個月30斤糧票。 居民差不多如此。 -hillhawkus- 給 hillhawkus 發送悄悄話 hillhawkus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23/2015 postreply 08:26:53

而且,大米,白麵和小米這些所謂細糧的配給量很少,30斤的主要部分是粗糧玉米。有些地區連綠豆都算在細糧定量裏。 -asiancarp- 給 asiancarp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23/2015 postreply 11:40:50

70年代好多了。 餓死人的是大躍進,三麵紅旗,人民公社吃食堂的3年。 -不開竅- 給 不開竅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23/2015 postreply 13:21:25

吃飽飯主要是老毛的功勞, 吃好飯鄧大人的功勞也不能否定。 -hillhawkus- 給 hillhawkus 發送悄悄話 hillhawkus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23/2015 postreply 08:12:48

樓主完全回避了正是老毛頭腦發熱搞大躍進,人民公社,總路線,大煉鋼鐵導致三年饑荒餓死幾千萬人 -賭城安家- 給 賭城安家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23/2015 postreply 08:18:26

真正讓中國人在和平時期吃不飽飯,大規模餓死的是毛澤東!這是中國曆史乃至人類曆史的恥辱一頁。 -相當冷靜- 給 相當冷靜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23/2015 postreply 08:26:51

全世界人口戰後都增長了。你看不到嗎?啥東西障了先生之目?主要原因不是毛,是化肥農藥增加了糧食產量。 -asiancarp- 給 asiancarp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23/2015 postreply 11:44:50

簡單的邏輯`:如果沒有大規模餓死人,80年代末的人口可能不是9億而是10億了。 -近仁1995- 給 近仁1995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23/2015 postreply 12:23:59

說毛主席時代窮的人,都是和現在比較, 他們永遠是正確的。 -遊子愁- 給 遊子愁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23/2015 postreply 09:16:20

瞎扯。隻要不戰亂,中國人大清朝的時候也有一口飽飯吃。四億五千萬人是天下掉下來的? -asiancarp- 給 asiancarp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23/2015 postreply 09:36:18

除了他之外,讓每一個國民都嚐到饑餓滋味的是老毛。這不但在中國史,即使在世界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spruce- 給 spruce 發送悄悄話 (141 bytes) () 02/23/2015 postreply 09:43:10

這是當花瓶黨應得的待遇。 -近仁1995- 給 近仁1995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23/2015 postreply 12:25:06

原來老毛才是大右派的大救星,寧可餓死老百姓,也要保證大右派幾菜幾湯. -yxhd- 給 yxhd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24/2015 postreply 02:15:47

好個追求平等的普世! 除了他之外這世世代代還真沒有哪個讓少數權貴和多數人一起同甘共苦! -372l- 給 372l 發送悄悄話 372l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23/2015 postreply 11:02:00

難道我生長的年代不是毛年代? 為啥我吃不飽? 為啥我周圍的農民閑時吃稀, 忙時才吃加粗糧的幹。 -welldone2007- 給 welldone2007 發送悄悄話 welldone2007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23/2015 postreply 10:48:14

幹的變成原子彈了,所以才有你今天幹的稀的隨便吃,沒有鬼子來欺負你親親。 -372l- 給 372l 發送悄悄話 372l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23/2015 postreply 11:10:21

你動點腦子就知道, 沒那個蛋蛋也沒人再敢打中國了。 中國不是動物園的獅子也是一頭大象。 -welldone2007- 給 welldone2007 發送悄悄話 welldone2007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23/2015 postreply 12:10:48

毛搞的大躍進,直接餓死四千萬農民(亦說六千萬農民)。 -BananaeEggs- 給 BananaeEggs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23/2015 postreply 10:52:46

中國幾千年的曆史中,人口封頂在一億。這到了清朝才有轉變。轉變的根源是引進外國的糧食作物。 -Sic~semper~tyrannis- 給 Sic~semper~tyrannis 發送悄悄話 (386 bytes) () 02/23/2015 postreply 11:12:41

這才是正解。有人啥事都給老毛貼金,惡心。 -asiancarp- 給 asiancarp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23/2015 postreply 11:28:36

很精明,就是良心壞了。 -fortlee- 給 fortlee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23/2015 postreply 16:16:02

典型的無賴 -yxhd- 給 yxhd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23/2015 postreply 19:29:5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