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豪:中國經濟,要起風了

文/占豪

最近,網上上不斷傳播著這樣三種信息:一、大量外資出逃中國,中國經濟堪憂;二、中國麵臨通縮;三、中國降息降準調控政策出晚了,應該兩年前就開始降準降息。

大量外資出逃是真的嗎?中國經濟真的麵臨通縮?中國降息降準的政策出晚了嗎?請看占豪下麵分析。

所謂大量外資出逃中國,真的是毫無根據的亂說,因為事實恰恰相反。據聯合國貿發會議日前發布的《全球投資趨勢監測報告》數據顯示,2014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流入量達1.26萬億美元,比2013年下跌8%。中國2014年吸收外資規模達1196億美元(不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同比卻增長1.7%,外資流入量首次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

全世界範圍內,外國直接投資資金流入下降8%,中國不降反增了1.7%,並躍居全球首位。請問,這哪裏是外資大量出逃的情況?更讓你大跌眼鏡的是,排名第二的也不是美國,而是中國香港。

我們都知道,香港去年搞了3個月的占中運動,這對資本流入造成了一定打擊。而且,香港又隻是一個700萬人口的城市,不可能有吸收近千億美元直接投資資金的能力。這麽多資金為什麽會流入香港?主要還是為了投資大陸。中國大陸和中國香港資金流入加起來是美國的兩倍多(由於大陸和香港是分別進行統計的,有不少資金是先流入香港再流入大陸,故兩者有部分重複),這是大量外資出逃嗎?分明是大量外資流入才對。連這些數據都沒搞清楚,在那鼓吹什麽大量外資出逃,豈不是鬧笑話?

是不是有外資出逃中國?當然有。一些廉價勞動力的企業的確在撤離,譬如前些天日本在廣東投資的一家手表製造企業就忽然撤離了,上千工人正在維權。類似跑路的日韓企業也有不少,出逃的原因是中國人力成本的提升及稅收優惠的取消等。但是,中國處於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轉型期,這些靠吃廉價勞動力紅利的企業本來就是要淘汰的企業,其出逃也是正常的新陳代謝,有什麽問題呢?相比出逃的資金,進入的規模更大,這才有2014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外國直接投資資金流入最大的國家。這哪裏是什麽大量外資出逃?

事實上,2014年通過QFIIRQFII、滬港通及人民幣國際化回流回來的資金規模相比過去是空前的,這些資本項目下流入的資金個人沒有具體統計,但加在一起至少有數千億人民幣。事實上,隨著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序幕拉開,中國大戰略計劃的逐步實施,以及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加速,加來必然有更多的境外資本流入中國。中國,已經進入了資本開放的快車道,也進入了資本流入的加速周期。

根本就沒有資本大量外逃的事實,又哪裏有因為外資出逃帶來的經濟堪憂?所以,這種言論都是些不靠譜的臆測言論,缺乏事實根據,不過是唱衰中國的變種而已。

現在還有一個論調很流行,即中國要通縮了。根據是什麽呢?主要包括兩個方麵,一是外貿數據在20151月由較大幅度下滑;二是PMICPIPPI等相關數據的不理想。

據海關數據,20151月,我國進出口總值2.09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10.8%。其中,出口1.23萬億元,下降3.2%;進口0.86萬億元,下降19.7%;貿易順差3669億元,擴大87.5% 中國1月貿易順差達600.32億美元,創曆史新高。

首先,我們知道,歐美經濟都不怎麽樣,外需下降決定了外貿出口增長空間不大。所以,我國早已調整了依靠出口帶動經濟發展的模式。之所以1月進出口的額度降低了,最大的原因是價格的下跌。據統計資料,20151月比20141月進口減少的額度是2110億。其中,進口原油省了565億,進口鐵礦砂省了283億,進口煤炭省了15.7億,進口成品油省了115億,進口初級形狀塑料省了21億,進口銅材省了21億,加在一起節省約1021億人民幣。這意味著,進口減少的2110億中,近一半是我國進口境外大宗商品省下的錢。當然,大宗商品的規模也降低了,特別是鐵礦石、煤等,原油倒是基本持平。之所以下降,原因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影響。

進口大宗商品省錢了,相應出口的價格一定也會受到影響,再加上西方國家因經濟原因需求增長空間有限,所以進出口出現下滑就可以理解了。但我們應該注意的是,在貿易下滑的情況下,貿易順差則是創了曆史記錄。這說明什麽?說明我們的產業升級、經濟結構轉型是有成效的。說白了,進口商品價格大跌為我們國家省了錢,出口的商品總體價格有所上升或部分商品價格下降但因成本降低而利潤增加,這說明我國出口的商品能獲得比過去更多的整體利潤。

站在經濟結構轉型和產業升級角度觀察,現在這種狀況是很理想的轉型狀態,怎麽就叫快通縮了呢?

有人之所以認為要通縮了,還有原因就是1月的PMICPIPPI數據。這些數據所體現出來的,是經濟增長壓力增大,這一點毫無疑問。但是,中國經濟今年保持7%的增長速度是沒問題的(據報道在今年兩會將調降今年經濟增速)。7%的淨增速,哪裏有中國這麽大的經濟體增長在7%還能叫通縮的?如果中國經濟都叫通縮了,那歐盟零增長算什麽?是不是已經快縮死了?

更何況,中國的存款準備金率決定了中國金融體係有足夠的流動性可以釋放,中國也有足夠的降息空間,中國政府的財政收入也還在良性增長。這些,都決定了中國的宏觀政策麵可以用的工具還有很多,這種情況怎麽可能會讓通縮出現?所以,所謂通縮的擔憂是多餘的,中國現在有足夠的調控能力,讓經濟維持在正常的軌道。

還有一個論調,即“中國降息降準晚了,應該兩年前就開始”。真的是這樣嗎?非也!我們在前麵那篇《如何讀懂大國較量下的宏觀政策?》已經闡釋過,進行宏觀調控要考慮國際因素,特別是美聯儲的決策。如果兩年前就開始降息降準,如今我國貨幣政策已經用得差不多了,未來美聯儲加息,中國用什麽工具對衝?如果不能對衝,經濟增速下降,是不是會有更多資本流出中國流入美國?真是那樣,中國經濟才真正遇到重大困難。

所以,這種論調是對當前世界局勢和國內經濟了解不夠透徹導致的。對中國來說,現在的經濟增速正是調結構、產業升級的理想增速。增速太快,隻能增加高耗能、高汙染企業的投資,增加房地產的過度投資,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轉型動力就減弱了。如今,雖然有一些行業和企業困難,但轉型和升級進行得比較順利,這對長遠經濟發展是有利的。

在這裏,占豪對中國經濟給一個較為大膽的預估。即,中國經濟2015年將是壓力最大的一年,但也是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由政策調整到經濟內生從而進入正軌的一年。從2016年開始,我國經濟增長壓力會逐漸減輕,2016年經濟增速至少應會和2015年持平或有更好增長。到了2017年,我國經濟增速將會出現較為明顯的回升,2018年到2019年經濟增速將重新回到8%左右。那些所謂中國崩潰論將會如過去60多年一樣,終究是夢幻泡影,中國經濟將繼續大步向前。

如果不出意外,中國企業利潤明顯增長將會在2017年和2018年全麵體現出來。在這之前,兩個領域將會出現大機會:一是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和產業升級所涉及的新經濟的相關領域;二是中國股市。中國股市的春天來了。雖然,中國經濟未來兩年仍然較為困難,但中國股市會提前反應未來的深改紅利和經濟增速重新回到8%左右的預期。對此,我們拭目以待。

風,要來了。不必想著作風口的豬,還是作迎風的鳥比較好!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