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奇帆: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尤需防風險

來源: v5 2015-02-16 22:31:32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9995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v5 ] 在 2015-02-17 09:13:20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黃奇帆: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尤需防風險
2015-02-16
 
  今天,國家統計局公布了2014年中國經濟運行數據,大家最關心的GDP,2014年的增速為7.4%,可以說,這一數據進一步印證了“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
  那麽,如何適應這種“新常態”下的經濟增長和發展?20日,在重慶市級兩會上,重慶市市長黃奇帆有一番解讀,認為應當著重防範和應對中高速發展中的經濟風險。
  以下是黃奇帆錄音整理。為方便閱讀,島叔給大家加了小標題。長,但絕對值得耐心閱讀。
  經濟靠什麽“穩增長”?
  在中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的背景下,中央提出“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的宏觀調控舉措。我理解,經濟發展由10%以上的高速增長轉向7%左右的中高速增長,這是新常態的顯著標誌之一。大家要明白,我國仍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是第一要務,“穩增長”是前提,而“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又是“穩增長”的手段。沒有這四個手段,發展動力就會缺失,“穩增長”就穩不住了。
  比如抓改革,去年我們搞基礎設施領域的PPP改革,吸引了1300億的國內外資金;搞國有企業集團五個路徑改革,吸引了1000億資金。這樣,就吸引了2300億。去年重慶經濟發展那麽快,基礎設施照樣上,政府性債務又削減了1000億,風險更加可控,這就是改革的動力。
  又如抓開放,重慶這些年著力抓內陸開放高地建設,以大通道、大通關、大平台為依托,特別是開通渝新歐國際鐵路大通道,形成了江北國際機場空港、寸灘水港、團結村鐵路樞紐站三個國家級一類口岸,在旁邊配置了三個保稅區。這樣,使得我們的進出口總額從原來的60多億美元變成了955億美元,六年時間翻了四番,這也是一個巨大動力。
  再如調結構,重慶本來是老工業基地,“傻大黑粗”的東西很多。通過近年來的持續努力,我們形成了電子信息和汽車等戰略性支柱產業。去年全市工業總產值2萬億,電子信息和汽車各占5000億,都分別增長了20%,其他支柱產業都增長了10%。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著重抓了產業集群,汽車產業方麵,我們集聚了國內外10個品牌商,同時形成了1000家零部件配套企業。電子信息產業方麵,我們集聚了10多個品牌商和代工商,零部件企業有860多家。還有重慶的服務業,去年金融業和新型服務貿易增長快於一般服務業,這也是調結構的一個體現。總之,沒有調結構,穩增長也是一句空話,調結構也是一種動力。
  還有惠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發展的目的,也是發展的動力。這些年,重慶的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五有”目標和生態環保等民生支出占比一直保持在50%以上,持續實施了22件民生實事,今年還將按照重點民生實事滾動實施機製的要求,重點辦好25件民生實事,這不但可以解決一大批群眾反映急迫的問題,也會通過惠民生擴內需,促進消費升級,為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那麽防風險呢?雖然重慶經濟近年來持續平穩健康發展,但仍然要時時敲響防風險的警鍾。
  中國經濟的風險何在?
  我國經濟運行中的風險,主要是金融風險、債務風險、房地產風險以及產能過剩風險等。
  比方說防金融風險,宏觀上就是要把握好融資結構。應大幅提高工商企業麵向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直接融資比重,引導商業銀行加大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支持力度,規範和約束非銀行金融機構融資行為。
  如果一個地方的發展,70%、80%的資金都靠銀行貸款,那就說明這個地方的金融有問題,搞得不活。一個地方的信托、租賃、小貸、抵押、擔保等非銀行金融機構得不到發展,高利貸、典當行、“老鼠會”等就會盛行,容易導致金融“三亂”。當然,如果一個地方50%、60%的融資都是靠利息比銀行高幾個點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又會導致這個地方企業融資成本整體很高。
  要更好地解決融資問題,關鍵是要努力推動直接融資市場、直接金融市場,通過股票市場、銀行間市場、企業債券等從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去年,重慶政府幫助企業籌集到一千四五百億的低利息、低成本的資金,都是從資本市場上來的,是直接融資。今年,我們提出新增6000億元融資,要做到25%來自直接融資市場,45%來自銀行,30%來自非銀行金融機構。以前,我們的直接融資大體隻有10%左右,希望通過加大直接融資的力度,能夠形成銀行、直接融資市場、非銀行金融機構45:30:25的融資比例。
  經濟生活中,大家可能沒有注意到產能過剩的風險,我恰恰認為這是最重要的風險。本質上講,市場經濟通過充分競爭才能有效益,這就必然會導致產能過剩,但產能過剩也有個度的問題。
  比方說,一個企業研究開發出一個新產品,這就會形成一個新的市場。先做的人一馬當先,獨占鼇頭,獲得效益最大化,這就是創新驅動的魅力所在。旁邊人看到先行者效益很高,群起而上都模仿,之後逐漸會達到供求平衡。供求平衡了還要競爭,就會有個後來者居上的概念。後來者本事比你大,人才結構比你好,資本更密集,就會把老企業淘汰出局。這時候,市場就會產生過剩。
  產能過剩有個經濟學邏輯:如果行業過剩10%—20%的時候會產生優勝劣汰,屬於良性競爭;一旦過剩超過20%,比如全行業過剩30%、40%甚至50%,幾乎所有企業,都會泥沙俱下,大家通通賠本,形成行業性虧損。現在中國差不多十來個行業,鋼鐵、電解鋁、玻璃、有色金屬、水泥等等都是如此。比如鋼鐵行業,市場每年需求6億噸,產能卻達到10億噸,嚴重過剩,行業平均利潤率在3%以下,企業普遍虧損。更嚴重的是,實體經濟產能過剩還會連累金融業,造成銀行壞賬,增加誘發金融危機甚至經濟危機的風險。
  從這個意義上說,防止產能過剩,既是宏觀經濟問題,也是微觀經濟問題,每個行業、每個企業概不能外,傳統工業、房地產業、高科技產業、金融業都是如此,都可能在市場競爭中出現過剩。俗話說:“千做萬做賠本生意別做”,任何時候都要保持清醒頭腦,任何一家企業都要關注自身行業產能是否過剩。
  縣長和企業家都不要碰過剩產業
  這些年,重慶經濟之所以表現良好,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按照中央要求,堅決不碰產能過剩行業。
  工業方麵,8年前,全國每年煤炭產量20億噸,重慶有4000萬噸。8年間,我們嚴格控製煤炭行業新增產能,在全國產量達到50億噸時,我們還是4000萬噸。2000年,全國鋼鐵產量1億噸,重慶是600萬噸,現在全國10億噸產能,重慶仍然是600萬噸。由於沒有跟風而上,產能過剩行業占比較小,我們工業麵臨的壓力就較小,效益自然就好。
  在房地產領域,要防止產能過剩,重在把握好六個比例關係:
  一是城市建設用地。按照城鎮化規律,每1萬城市人口配置一平方公裏建設用地,就能基本平衡。重慶主城1000萬人口,城市規模也就是1000平方公裏。有些城市隻有50萬人,卻搞了100平方公裏,規模過剩就容易變成鬼城、空城、死城。
  二是商品住宅。一般是人均40平方米,1000萬人就造4億平方米住宅,造得再多,房子賣不掉,房產商破產,銀行貸款收不回來,就會連累整體經濟。
  三是商鋪,原則上每2萬元商業銷售值要配備1平方米商鋪。如果一個城市隻有四五十億商業零售額,卻建了100萬平米商鋪,每平方米商鋪零售額不到一萬元,肯定賠本。
  四是寫字樓,大體也是2萬元GDP配一平方米的比例,不能造得太多。
  五是各類貿易批發市場,包括鋼材市場、建材市場、生產資料市場、家具市場等。現在有的區縣城,一搞批發市場,就想搞成義烏那樣100萬平方米、年銷售額100億元。中國畢竟隻有一個義烏,從現實出發,我們舉全市之力搞一個是可能的,如果每個縣城搞一個,肯定過剩。
  六是城市綜合體。這種集百貨零售、寫字樓、餐飲娛樂、住宅於一體的大型綜合體,一個區縣城奮鬥三五年搞一個,是能夠盈利的,如果一時興起,搞上五六個,量變引發質變,大家就都會虧本,這樣的生意做不得。
  產能過剩不僅表現在傳統產業、落後產能,戰略性新興產業如果不按市場規律辦事,一哄而上,也可能出現產能過剩。比如光伏電池,那是高科技產品,是新興戰略產業,也是節能環保產業。但前幾年,全國大幹快上,產能嚴重過剩,照樣一年虧損幾百億。當年,長安集團也想在重慶搞這類項目,化醫集團也有投資衝動,但都被市政府壓下了,回過頭來看,這個決策是有先見之明的。
  不管區縣長還是企業家,一定要牢記,賠本生意不做,過剩產能的事不做,要有基本的行業分析。
  經濟風險的源頭是產能過剩,工業、服務業的產能過剩會帶動整個金融的產能過剩。同樣,金融如果不為實體經濟服務,自我循環、自我膨脹,也會搞得過剩,誘發金融危機,美國金融危機前車可鑒。這方麵,沒什麽高端產業和落後產業之分。信托投資看似高端,搞自我循環,會遭遇過剩危機。縣城裏家家樓下搞小飯館,最後沒有顧客,也是全麵虧損。反之,哪怕你是洗腳理發,隻要與市場需求匹配,經營得當照樣賺錢。
  總之,有市場需求的產業才是好產業,我們搞調結構,關鍵就是把過剩產能壓下去,把有市場、有效益、有資金流量的產業發展起來。這樣,經濟發展才會順暢,保障和改善民生才能更有基礎。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