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教育部長袁貴仁在一場座談會上發言,提到“加強高校意識形態陣地管理,加強對西方原版教材的使用管理,絕不能讓傳播西方價值觀念的教材進入我們的課堂”。短短幾十字,捅了輿論場的馬蜂窩,瞬間引發巨大爭議。有些媒體還翻找出袁貴仁過去意味不同的講話。後續報道則表明,袁部長指的是“西方錯誤價值觀”;求是網則在2日轉載《抓好高校意識形態工作要敢於拔釘子》,認為“社會上的一些公知大V也紛紛加入圍攻的行列……參與圍攻者越來越囂張。”
近幾個月來,關於中國高校教育的意識形態問題,已有幾波爭議熱潮。去年7月,中央第十二巡視組在巡視中,指出了一些高校的意識形態問題。11月,《遼寧日報》的一封《老師,請不要這樣講中國》公開信曾引爆了輿論。去年底,習近平親自就高校意識形態作出指示,強調加強黨對高校的領導,加強和改進高校黨的建設,牢牢把握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是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根本保證。今年伊始,中辦、國辦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1月24日,求是網發表年輕宣傳工作者徐嵐的文章《高校宣傳思想工作難在哪裏?》,點名批評賀衛方、陳丹青。
中國高校的意識形態問題吸引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高校外教似乎也難以置身事外。本文作者皮埃爾·塔勒比來自爆發過大革命、發表《人權宣言》的法國。他曾在中國授課三年,雖然謙遜地表示對中國高校思想教育和自由開放的中式網絡爭議並不熟悉,但期望結合親身經驗,談談對中國學生思想狀況的一些困惑。勃艮第大學經濟學博士研究生趙曉天翻譯、審校。】
賀衛方、陳丹青被點名的爭議還沒結束,教育部長袁貴仁又陷入輿論漩渦中
很多中國人似乎都沒有意識,其實中國擁有著和美國不同、但卻是強而有力的“軟實力”。這種軟實力更加低調但卻更加有效。在中國生活工作了好幾年,我也有幸能接觸很多中國的大學生,我能觀察到他們被事業的成功、物質、消費、愛情等等東西所激發出的動力,但是還很少能看到為國家的前途所激勵的學生——如果我的這番話不是太直接刺耳的話,請允許我繼續議論下去。
我念過於海的關於中國80後的文章,他在他的觀察中也說道:“這代人在他們的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關於物質、消費和個人目的的實現”。
我在中國不同的省份的大學教了三年書,我能在我的學生裏觀察到同樣的現象。能夠在中國教書應該是我這輩子最大的幸事之一了。當然,我不得不承認我的學生都受到過良好基礎教育、對一切都能保持好奇並且在學業上也有相當高的自我要求。
但是在學業之外,作為中國一切現象的熱情探索者,很多事情還是使我感到驚奇。
尤其是在我在課堂上教授經濟科學時,我總是希望讓學生們思考財富的源泉。我不是新古典自由主義者,所以我喜歡用我的方式來證明新古典自由主義經濟學隻能造成資本和社會資源的不平等分配,並且由於這個係統內資本過積累的緣故,也會造成原始生產力的枯竭。但是當我在課堂論證我的邏輯的同時,總能看到學生困惑的眼光-雖然他們一樣對我保持著禮貌和尊敬-往往在課後的交流中我會找到他們懷疑的來源:對不少學生來說,經濟學就是一門致富的學問,是使國民富裕、尤其是能使他們每個家庭都富裕起來的學問。我和學生們還有過關於類似經濟學不是金融學的有趣討論,往往中國學生和法國很多大學生一樣都會混淆這兩門完全不同的學科。
個人主義和短期利益的勝利?
我絕不是在這裏批評中國的年輕人。我隻是希望以一個“老外”的身份來理解一個和他們的祖父母甚至父母差別如此之大的一代人。比如有一次在課堂上,我向學生們展示國家幹預的必要和一個穩定的政治、安全環境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我還借用希臘危機的例子,向學生展示如果一個國家放棄履行自己該有的最高職責,那麽就是個人主義的勝利,而這種個人主義隻能是掠奪性和災難性的。而且,如果有機會和希臘人進行多層麵的談話,我們也會發現希臘人大多都隻會關注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而國家在哪兒他們並沒有過多的存在。希臘國家沒有能力更加沒有意願改變現狀。政府淪為人數龐大的公務人員隊伍(人數多到國家行政係統都統計不過來)工資的發放者,最嚴重的是靠借外債發工資,得過且過,這就是他們現在的狀況。其實希臘現在的情況,拋開“國際貨幣無體係”的原因不談,很大一部分還是大眾的個人主義在作祟。
不少學生也被這樣觸目驚心的案例震驚。然後我問了如下的問題: 你們在受到如此良好教育的情況下,你們願意以後為自己的國家做些什麽?
除開個別一些政治很正確的回答以外,我也聽到更多很直白的回答:隻有個人金錢和事業的成功才是重要的。
尋求短平快的金融投機邏輯
很少有學生能夠從不同的經濟思想方麵入手對經濟學科真正產生興趣。經濟對很多人來說,就是立即能夠獲取的快樂,如何簡單同時又不付出努力的情況下獲取最大的收益是不少學生的經濟學思考方式。
我覺得這是一代受過良好教育、知識技能高超卻沒有公共利益考量的一代。
我也好幾次被學生問到我對中國的看法。
我的回答如下:
對我來說,中國是一個有著十分熱情好客人民的國家,這個國家的政府能夠提供非常完善的基礎設施來為其人民教育提供保障,使其人民在文化和智力上都獲得發展。不同於巴黎或者很多歐洲、美洲國家大城市,中國城市的街道往往都非常安全。我所接觸到的無論是從非洲國家還是從俄羅斯來的同事,也都對中國政府能夠為其人民的自由發展提供如此良好的條件羨慕不已。
當時我們這些來到中國的外國人,都是從那些國家的角色已經基本從經濟、社會和街道生活中消失的地方到來。無論在歐洲還是美洲,製定一切社會經濟政策的隻有跨國大企業和背後的金融集團。那些被製定的政策,也隻朝著越來越有利於那些最有特權的社會階層的方向發展。
我的言論似乎總是會震驚我的學生們,或者說他們更多地生活在一種幻覺裏。社會平等安定的法國、充滿企業家和自由精神的美國:總之都是快速成功的典範。而作為世界上頭號強國的美國,超過五千萬人的三餐和醫療不能保證,很大一部分還需要依靠救濟券度日。這個結論很多人都不敢相信。
我的很多學生也不相信,至少他們沒有看見過。他們整日吞食著各種美劇,劇中的人物開著好車、住在安寧的豪華小區,自然也很少看到街上流浪的流民和大量的真實美國黑人。
如果要問美國的教育體製是什麽,拋開純粹就是一個培養世襲精英的機器不說,這個係統的結果就是使窮者更窮,富者更加占盡優勢。至於說理想美國範式的幻覺,通過美劇宣揚美式生活這種軟手段能達到目的的話,我還是把話語權留給美國各大城市的街道暴力和槍支濫用等現象,讓它們來說事兒吧。
本文作者皮埃爾·塔勒比
對國外文化的陌生
對國外文化和思想的開放態度是一件值得表揚的事情,並且也能讓人學到更多。但是我們不能混淆數量和質量的區別。對美劇的大規模傳播和消費其實就是一種智力欺騙行為,這種產品使人變得更加愚蠢,而且其中宣揚的理念(自由、平等)生產國本身都沒有遵守。這是一種消費主義的超市亞文化,使人臃腫肥胖。而個人主義就是這些劇集所宣揚的最大道德。
我發現就算這些年輕人從小受過不錯的家庭教育,他們也對國外文化保持極高的仰慕態度,尤其是美國文化—甚至他們在不知道美國文化是什麽的情況下就已經這樣了。美國的大眾文化似乎使得中國的年輕人不再有興趣去理解某個國家的曆史和社會現實。
另外,作為一個不那麽典型法國人來說,我觀察到一個十分讓我震驚的現象:中國的大學生在文學、藝術、曆史等領域的認識似乎幾乎都是空白。
文化和學術的豐富都需要我們在不同領域博采眾長,並為之總結。
如果這些學生都想去認識了解國外的文化,我想他們首先得更好地認識並了解自己的文化,這樣才有能力去挑選出國外文化中的精髓並為己所用。
教育必須著眼國家利益並彰顯公共利益之概念
以錢生錢、個人主義和物質消費主義等等這種國外的亞文化並不是創造幸福美好生活的方式。它們充其量隻是一些短暫的享樂,來得快去得也快。
如果現在沉浸在物質享受中的中國年輕人不知道現在所享有的這一切都是借由一個強大的國家政府和一個強大的、為多數人謀福利的發展意願所造就的話,那麽長遠來看,中國的未來堪憂。
自然,個人主義泛濫這是個席卷全球的問題。 但中國的政府和政黨目前還能夠超出短期經濟利益的考量而能夠在更大的公共利益層麵行動。
如果中國年輕人現在能夠享有這一切,隻能說是政府行為的正外部效應所賜。
中國在曆史上和所有其它所有皇權國家一樣,都有手握大量資源稟賦卻在短時間內葬送的經驗和教訓。
現在能夠行動起來還為時不晚。否則,不管不問,個人主義的泛濫能夠毀了一個國家。這種例子數不勝數。
中國之外地區很多有思想的年輕人,其實很多都想成長在今天的中國。中國是一個能夠為不同的個人提供各種教育和全方位發展條件的國家--希望這一代中國年輕人能夠盡早有這個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