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索要在華銀行設備源代碼 美國企業集體抗議

來源: 河裏的石頭1 2015-01-30 06:08:2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036 bytes)

[轉自觀察者網]

維護互聯網信息安全本是一國政府應有之義。但當我國即將推出網絡安全審查製度,維護個人與國家信息安全,美國公司卻以有違外國公司利益為由,先不高興了。外國公司團體不僅紛紛給中央高層寫信表示反對,美媒也給中國網絡新規貼上“保護主義”標簽,但也一語道破外國公司真正的擔心:怕被趕出中國。 

《紐約時報》就首先表態不看好,在1月29日的報道中表達不滿:“中美兩國在網絡安全及技術政策問題上針鋒相對,形勢嚴峻”。

據《紐約時報》報道稱,一些在中國擁有價值數十億美元業務的外國科技公司,最近得到的一份文件顯示中國政府實施新規定,要求向中國銀行出售電腦設備的公司提供機密源代碼,接受侵入性檢查,並在硬件及軟件中提供密鑰。中國政府在去年末批準的一份長達22頁的文件,被認為“會在未來幾個月公布北京方麵所謂的加強中國關鍵行業網絡安全的一係列政策”。

據新華社報道,更多關於檢查的細節將於2月提交給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所領導的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紐約時報》猜測,該小組在斯諾登泄密事件後成立,目前在負責中國鞏固和精簡網絡安全行動的領導工作。分析人士稱,它極有可能對這些新政策進行了組織或暗中為它們提供了支持。領導小組還試圖使中國脫離對外國技術的依賴,在斯諾登泄密事件後,這個長期的目標也變得愈加緊迫。

盡管滿心不高興,《紐約時報》卻也一語道破現實:外國公司愈發擔心當局試圖迫使他們撤出這個世界上最大且增長最快的市場。

周三(28日),由多位政策專家、遊說家和律師組成的美國商會(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給中共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寫信,表示反對新政策,並抱怨稱這些政策相當於保護主義。據觀察者網查詢,美國商會是一個代表多間企業和貿易協會的美國遊說團體。美國商會並不是美國政府的官方單位。美國商會是美國最大的遊說團體之一,每年的開銷金額超越了其他的遊說團體。

路透社報道,美國商會在信函中警告稱“網絡安全政策製定過於寬泛、不透明、存在歧視的做法會對中國經濟增長造成傷害”。信函說:“中國銀行業最近提出的國內采購及相關規定,會對中方獲取在全球供應鏈中製造的最可靠、最安全的技術產品的能力構成無謂的限製。”

美國商會在信中還表達了對更廣泛的“網絡安全審查製度”的擔心;根據這些製度,中國政府將通過審計和其他檢查,對中國銷售的硬件、軟件和技術服務的“安全性與可控性”進行評估。美國商會體稱,中國當局以網絡安全為由要求公司隻使用中國公司研發、控製的技術產品和服務的政策“愈演愈烈”,呼籲就此展開“緊急對話和討論”。

《紐約時報》一邊認清了中國未來的網絡安全舉措對外國公司影響的現實,一邊又在給此舉貼上了“保護主義”的標簽:“雖然目前不清楚新規定在多大程度上是出於安全考慮,以及在多大程度上為推動中國技術產業發展做掩飾,新規定遠遠超出了大多數國家采取的舉措,讓業內發出的保護主義指責顯得愈發可信。”

《紐約時報》們可能忘了,“保護主義”其實是美國的專長。中國主要的計算機服務器及手機製造商華為無法在美國出售產品,因為華為被認為可能為中國政府工作,在其設備中設有“後門”。

《紐約時報》惋惜美國一些主要高科技公司或許會因為這些規定而受到傷害,目前正在大舉進軍中國市場的蘋果公司(Apple)也包括在內。蘋果在iPhone 6中使用了新的加密方法,每部手機都有一個獨一無二的編碼,這個方法就建立在與一個編碼綁定的複雜算法之上。蘋果稱,公司也無法獲取這些編碼,但是根據反恐法草案,當局可能會要求它提供密鑰,使中國政府能夠破譯存在iPhone上的數據。

但對於華為在美國的遭遇,卻從未見美國方麵扼腕歎息,而是步步緊逼。2011年3月4日,美國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阻止華為收購3Leaf公司,而理由竟是華為總裁任正非的中國共產黨身份、政府背景、軍方背景等。2012年10月,美國眾議院發布報告,認為中國兩家通信設備生產商華為及中興可能會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將兩家企業擋在美國市場門外,美國眾議院情報委員會對這兩家中國企業的產品“涉嫌為中國間諜活動提供便利”的調查耗時近一年,9月中旬,華為和中興的高管分別被要求在美眾院聽證會上提供證詞。美國眾議院沒有提出證據顯示這兩家公司有相應行為,但最終認定其會危害國家安全。

 

2013年3月,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法案,規定美國聯邦政府機構(司法部、商務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以及聯邦調查局(FBI)等)禁止采購“中國所有、運營或提供補貼的企業製造、加工或組裝的信息技術產品”。美國民間企業也與政府站到了同一戰線上,同年3月,美國第三大運營商Sprint宣布將移除並禁用華為設備。

緊接著,2014年3月,“棱鏡監聽門”爆料者愛德華•斯諾登泄密的文件稱,美國國家安全局曾侵入並暗中監視華為總部的服務器,而且獲取了華為的路由器和複雜的數字交換機相關的技術信息。在中國政府的強烈反對下,奧巴馬竟稱美國調查華為服務器,隻是為了國家安全方麵的擔憂,但沒有竊取商業機密。

即使對越來越安全的中國網絡環境怨聲載道,但外國公司還是無法割舍中國市場這塊肥肉。據研究公司IDC透露,中國2015年在信息和通訊技術方麵做出的投資將會超過4650億美元(約合2.86萬億元人民幣),全球科技產業的增長,將有43%來自中國市場。

分析人士表示,中國的銀行規定等新政策,以及處於起草階段的反恐法會加大外國硬件及軟件公司在中國開展業務的難度。

“我覺得他們明顯是針對在華運營的外國供應商,”分析公司高德納(Gartner)分析師馬修•張(Matthew Cheung)說。“他們在推動本土科技公司的發展,如此一來,有能力為企業提供係統的本土供應商就可以獲得更多市場份額。”例如,銀行新規定稱,截至2019年,75%的中國機構所使用的科技產品必須達到“安全可控”級別。

越來越多的美國科技高管都對進入中國市場的新壁壘感到頭疼。

“銀行是據我們所知第一個發布了白紙黑字的監管文件的行業,”IDC負責企業研究的副總裁Jeffrey Yao說。“在其他一些行業,和客戶聊一下就知道,其中許多人就會受到采用本土品牌的壓力,但是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都通過高層官員下達的內部通知實現。”

 

去年6月,兩名美國商會官員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

網絡設備製造商思科係統公司(Cisco Systems)的首席執行官約翰•T•錢伯斯(John T. Chambers)提出了這一問題,芯片製造商高通(Qualcomm)的高管也提出了這一問題。本周,微軟(Microsoft)首席執行官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稱,他的公司正在處理與中國相關的“地緣政治問題”。

中國信息安全研究院副院長左曉棟稱,這些新政策和對自主創新的大力推動,並不是為了把外國企業趕出市場。

“我們目前受製於人。如果別人停止服務,我們該怎麽辦?”他說。他指出當微軟停止為Windows XP提供支持時,許多中國企業和地方政府都開始手忙腳亂。“從安全的角度而言,這根本是不能接受的。我們要杜絕這種局麵。”

觀察者網綜合紐約時報中文網、參考消息、上海證券報、維基百科等消息

 

所有跟帖: 

支持中國政府的爭議要求,中國也必須實性軟件自力更生,自主開發為主引進為輔的方針 -Chiyankun- 給 Chiyankun 發送悄悄話 Chiyankun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30/2015 postreply 08:24:57

搬起石頭砸自己腳的現世報 -EY2008- 給 EY2008 發送悄悄話 EY2008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1/30/2015 postreply 16:01:51

不執行就滾出中國 -空空曠曠- 給 空空曠曠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30/2015 postreply 16:10:0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