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責任轉帖】民國很黑的,大家不要萌它 一。(轉載)

一、兩極分化的民國印象
  按照我們在傳統教科書上讀到的信息,從1912年清朝覆滅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的民國時代,是中國近代史上最黑暗的時期——主權淪喪、積貧積弱、災禍不斷、餓殍遍地、軍閥混戰、列強橫行、日本入侵……像《包身工》、《白毛女》、《三毛流浪記》、《茶館》、《駱駝祥子》等膾炙人口的革命主流文學名著,都從各自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民國時代社會動蕩、剝削殘酷、民不聊生、朝不保夕的悲慘現實。
  但是,在改革開放之後,隨著台灣和海外的現代文學作品流入大陸,張愛玲、周作人、胡適等人的作品也被從故紙堆中翻出來,讓我們似乎又從另外的視角,看到了一個截然不同的民國。
  尤其是一係列以民國時代為背景的瓊瑤小說,例如《情深深雨蒙蒙》、《水雲間》、《蒼天有淚》等等,在大陸受到追捧並且翻拍成電視劇之後,我們更是看到了一個充滿小資情調的民國時代——教會學校出身的賢淑小姐、出國留洋的文雅少爺、主仆情深的狡黠丫鬟、善良寬厚的豪門太太、持重仁愛的鄉下老爺、愛國愛民的資本家老板……
  總之那裏的思想是進步的,戀愛是自由的,生活是悠閑的,情調是小資的,求愛是浪漫的,官府是勉強還算過得去的,洋人都是彬彬有禮的,還有各式各樣的舞會、酒會、書畫比賽、文娛活動、慈善活動,感覺完全是一個文明進步的摩登社會嘛!
  嗯嗯?原來教科書上那個黑暗殘酷、民不聊生的舊社會,竟然也有如此和諧美好的一麵?
  而對於民國時代的百姓生活,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新思維”,以及種種令人“耳目一新”的“新發現”。例如“1927年的武漢紡織女工月薪30多塊大洋,可買6000-9000個雞蛋,養活一家四口毫無壓力”;“舊社會學徒工待遇遠比現代血汗工廠優厚,每年帶薪休假72天”;“民國時期的‘溫飽’早已不是問題,‘員工福利’大大超過新中國的任何時期”;“新中國60年,中產階級收入水平還沒有達到民國貧困線”……
  於是,在看過上述這些“新發現”之後,我們就忍不住感到納悶了:哇!既然解放之前的舊社會是如此美好,社會福利是如此的先進,地主和資本家是如此有良心,為什麽當初中國的工人農民,還有許多知識分子在內,全都鬼迷心竅地“腦殘”了?連命都不要,非得鬧革命?自己放棄自己的高工資,打碎自己的安定生活,埋葬這個“幸福”的舊社會不可?

 ——如果這一切才是真實的民國社會,那麽整部中國近代史恐怕都要倒過來讀了。
  對於這個顯而易見的問題,自然會有很多“公共知識分子”跳出來,異口同聲地叫囂道:全都是因為不學無術,沐猴而冠的土鱉共產黨在蘇聯人的幫助之下,學習邪教大搞宣傳鼓動,欺騙這些“無比幸福”的工人、農民和學生們起來造反,硬是搗毀了精英們建立的國民政府,毀掉了自己自由民主的美好生活。從而讓中國迎來了漫長的悲慘年月,以及一場場駭人聽聞的災禍,例如“餓死3千萬”、“十年XX”等等。
  ——感情在他們的眼裏,共產黨就等同於奧姆真理教?
  如此這般搞到最後,根據一個微博上流傳的段子,當代“公共知識分子”對中國近現代曆史的基本觀念,大致上可以歸納如下:“……現在有幾個人知道這樣一個偉大的政府:它推翻了腐朽的封建王朝,建立起了多黨製的兩院製民主政府,擁有一支堪比發達國家的現代化軍隊,創辦了很多自由而現代大學,為民族工業帶來了黃金時代,依靠自己的實力收複了外蒙,但卻被一隻外國人出槍出錢出顧問武裝起來,實行一黨專製的野蠻軍隊所消滅!”
  ——唉,實在是讓人無語了……
  為什麽這一前一後的描繪口徑,竟然存在著如此巨大的差異?究竟哪一邊在胡說八道?
  怎麽說呢?這兩邊的說法,都不能算是絕對的胡說八道,隻不過是彼此的階級立場迥然相異罷了。
  ——民國時代的舊中國,對於不同階級的觀察者來說,確實是有著兩副截然不同的麵孔。區別隻在於由什麽人持什麽立場,從什麽角度去看待那個社會。
  要知道,每個人的內心都是自私的,通常隻會從個人利益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簡單來說,就是屁股決定腦袋,也決定了每個人的思路。
  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來說,美國在19世紀中期的南北戰爭和解放黑奴運動,是美國曆史上堪稱浴火重生的裏程碑事件。而美國文學史上的兩部巨著《湯姆叔叔的小屋》和《飄》(改編為電影之後名為《亂世佳人》),也分別從北方和南方陣營的角度,反映和描述了雙方對黑奴製度的觀點。
  ——即使是對於同樣的曆史,站在不同地位和立場的人,其看法和感觸也肯定是完全不同。
  與《飄》相比,《湯姆叔叔的小屋》或許更能真實地反映那個時代。畢竟,《飄》是在南北戰爭結束了半個世紀之後的作品,感覺更像是現在的中國人去寫民國時代。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