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際可:這樣的院士製,沒有它會更好

來源: 天愚 2015-01-17 07:12:43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2368 bytes)

武際可:這樣的院士製,沒有它會更好

記得還是大學生的時候,我們幾位基礎課的老師是院士(當時稱為學部委員)。我們覺得他們很容易親近。江澤涵先生抽著煙鬥給我們做解析幾何答疑,娓娓道來,很像是一位慈祥的老父親,至今記憶猶新。學生們經常帶著羨慕的心情議論他們的科學貢獻,盡管那時對他們的成就還似懂非懂,但我們也能夠如數家珍地一一道來。那時,每當我們提到院士,無不升起由衷的敬意。崇敬他們平易近人,崇敬他們幾十年堅持教基礎課,和我們這些毛孩子混在一起,崇敬他們突出的科學成就。那時院士和其他老師是平等的,他們不比同級的老師多拿錢,也不比同級的老師住的房子大。

  如今,院士們在我們心目中的形象變了。院士從原來的智力高超、道德高尚的形象,一變成為一種權勢代表。因為在實際上,院士意味著住大房、拿大錢、搶資源。如今無論哪個單位,院士分房總是最大的;院士的工資都是最高的,有的單位為招聘一位院士開出年薪數百萬的價碼,這已經超出普通教授許多倍的天價了。更有甚者,有的單位懸賞,能夠拿到院士帽子的會給一千萬的賞格。院士的研究經費是最豐盛的,院士受到的獎勵名頭也是最多的。但是工作情況怎樣呢,我們隻聽說院士們到處忙兼職,有的在五六個單位兼職,拿多份工資。院士的作用還在於為各單位搶科研資源和經費。有院士牽頭,起一個名目,動不動數千萬的研究經費到手,可是實際工作大部分不是他們做。在高等學校裏我再也沒有聽說有哪一位院士堅持數年或數十年教大學一年級的基礎課了。如果有這事,那真是天方夜譚了。

其實,院士並不是神仙。我的同學王選有過一段話,這段話說得很實在。他說:“我覺得世界上有些事情非常可悲和可笑。當我26歲在最前沿、處於第一個創造高峰的時候,沒有人承認。我38歲搞激光照排,提出一種嶄新的技術途徑,人們說我是權威,這樣說也馬馬虎虎,因為在這個領域我懂得最多,而且我也在第一線。可悲的是,人們對小人物往往不重視。有一種馬太效應:已經得到的,他使勁地得到,多多益善;不能得到的,他永遠得不到。這個馬太效應現在體現在我的頭上很厲害,就是什麽事情都是王選領導,其實我什麽都沒有領導起來,工作都不是我做的。有時候我覺得可笑,當年當我在第一線、在前沿的時候不被承認,反而有些表麵上比我更權威的人要來幹預,你該怎麽怎麽做,實際上他確實不如我懂得多。我也懶得去說服他,就采取陽奉陰違的方法,一旦幹到具體活,他根本不清楚裏頭怎麽回事。我55歲以後就沒什麽創造了,反而從1992年開始連續三年每年增加一個院士頭銜,這是很奇怪的。院士是什麽,大家不要以為院士就是權威,就是代表,這是誤解。現在把我看成權威,這實在是好笑的,我已經脫離第一線5年,怎麽可能是權威?世界上從來沒有過55歲以上的計算機權威,隻有55歲以上犯錯誤的一大堆。(笑聲、掌聲)

我發現,我真正是權威的時候,不被承認,反而說我在玩弄騙人的數學遊戲;可是我已經不幹什麽事情,已經到了靠賣狗皮膏藥為生的時候(笑聲),卻說我是權威。當然一直到今年61歲我才賣狗皮膏藥,講講過去的經曆、體會,所以有人講:“前兩天電視上又看到你了。”我說:“一個人老在電視上露麵,說明這個科技工作者的科技生涯基本上快結束了。”(笑聲、長時間的掌聲)在第一線努力做貢獻的,哪有時間去電視台做采訪。1992年前電視台采訪我,我基本上都拒絕了。現在為了方正有些需要,事業需要,有時候就去賣狗皮膏藥,做點招搖撞騙的事情。(笑聲)我到61歲才這麽幹的,所以也是可以諒解的。年輕人如果老上電視台,老賣狗皮膏藥,這個人我就覺得一點出息都沒有。人們把我看成權威的錯誤在什麽地方呢,是把時態給弄錯了,明明是一個過去時態,大家誤以為是現在時態,甚至於以為是能主導將來方向的一個將來時態。(笑聲)院士者,就是他一生辛勤奮鬥,做出了貢獻,晚年給他一個肯定,這就是院士,(笑聲,長時間掌聲)所以千萬不要把院士看成當前的學術權威。

在我剛過55歲的時候,提了一個建議,說:“國家的重大項目,863計劃,學術帶頭人,要小於或等於55歲。”──把我排除在外。這個當然不見得能行,但我還是堅信這是對的。我們看世界上一些企業的創業者、發明家,沒有一個超過45歲的。王安創業時是30歲;英特爾的3個創業者,最年輕的31歲,另外兩個人也不到40歲;蘋果公司的開創者也隻有22歲;比爾•蓋茨創微軟的時候是19歲;雅虎創業者也是不到30歲。所以創業的都是年輕人,我們需要一種風險投資的基金來支持創業者,要看到這個趨勢。”

王選說的無疑是老實話,不過在現今數以千計的院士中,能夠說這種老實話的我看到的僅此一例。王選的話以他個人的經曆說明,一個人得到院士的頭銜,隻能說明他過去做過一些好的工作,並不能說明他今後能夠做出更好的工作,更不能說明他現在的水平最高。所以,院士,實際上應當是一個榮譽稱號。這在世界各國都是這樣看待的。是對過去他做過好的工作的一種肯定和尊重。就是愛因斯坦,當年的薪水,也不能比別的教授多好多倍。他們不能因為一頂院士或諾貝爾獎金的帽子就不上課,或有什麽特權。

麻煩就出在,我們在實際上已經將院士這一頭銜從“榮譽稱號”在不知不覺中抬升為實權在握的高位了。校長,非院士不可;學會理事長,非院士不可;重點科研項目領頭人,非院士不可;這就難怪,院士已經在中國學界炙手可熱得變態了。而這種變態,實際上就是過分抬高大批已經不在搞研究的“權威”對正處於創新精力最旺盛像王選38歲以前那樣的年輕人進行指手畫腳,搶奪他們的研究資源,乃至掠奪和扼殺他們的成果。它不僅不會激發創造力,反而會阻礙社會創造力的發揮。人們對院士的態度,也不知不覺地從原來佩服、崇敬,逐漸變為一種趨炎阿勢、拍馬逢迎了。

也正因為把院士從“榮譽稱號”改變為實權和實利權位。才使院士這一頭銜,爭奪得十分激烈。張曙光為要當院士,行賄達千萬。而且僅差一票落選。人們自然要問,那麽多的錢給了哪些院士了?愛因斯坦曾說:“金錢隻能喚起自私自利之心,並且不可抗拒地會招致種種弊端。”我們給院士以住大房、拿大錢的誘惑,隻會培養一批研究人員蠅營狗苟,追逐利益之心。在它的引誘之下,像張曙光之流的這種唯利之徒,就會削尖腦袋往院士堆裏鑽營。張曙光是沒有得勢的,人們自然會問,得勢的有多少呢?靠假學位、假論文,靠行賄和拍馬屁成為院士的人恐怕也不會是個別人吧。

當院士成為炙手可熱的稱號時,推薦院士也便是一項需要把持的“特權”了。記得大約是20世紀80年代,每當學會推薦院士時,我所在的學會做得是很認真的。事先通知學會的每位常務理事或理事,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向學會提出推薦名單。由學會辦公室匯總後,再由常務理事會指定一些人組成推薦委員會對這個匯總的名單進行民主表決,從中表決出若幹名為學會正式推薦名單。 大家認為我平時說話還比較公道,加以我本人從來沒有“問鼎”院士的野心,所以幾次都被常務理事會推薦為推薦委員會的成員。不過等到有一位院士理事長上任後,方式突然改變了。改為由學會常務理事中的院士來商定最後推薦名單,我們當然沒有插嘴的餘地了。其實,在院士的推薦製度上,已經充分照顧到院士的權利了,因為它規定每位院士可以推薦三名後選人。所以還規定學會和省市地方推薦,就是考慮需要有一部分候選人是吸收學會或地方部門的意見,以使候選人照顧的麵更廣。可是,我們的那位院士便不滿足於他僅有的三個推薦名額,還要把本來屬於群眾學術組織的推薦權,獨攬於自己手中。實際上,推薦渠道的縮小,或將推薦人僅限在院士手中,這就為賄賂和走後門大開方便之門。因為要賄賂的對象大大縮小了,從推薦到最後表決,都牢牢把握在院士手中,賄賂的對象一清二楚,賄賂的成功率也便大大增加。須知院士也是人而不是神,院士也會喜歡別人把自己當神來供奉,院士也會腐敗,也會剽竊,也會弄虛作假。

還有一樣,我們力學界有一個周培源基金,是周老逝世後,他的孩子們用他的遺產和部分學生捐獻的款項建立的一個為獎勵對力學有貢獻的後學而設立的。近幾屆完全被院士們包圓了。其實院士這個榮譽稱號已經足以使這些院士們流芳百世了,增加這個獲獎,也不會使他們顯得更榮耀,何必再錦上添花把應當給年輕人的那些獎項全拿走呢。這豈不是很奇怪嗎。

如上,現在演變而成的這種院士製度,已經使院士退化為權勢的代名詞,成為新的名利場;它會阻礙社會創造力的發揮,會使科研資源的分配畸形,會使科學成果的評價失去活力;會使不幹活的掌握資源、掌握評價權,結果形成有錢的不幹活,幹活的沒有錢的局麵。這樣的院士製,要是沒有,我們的科學和教學會更健康。這樣的院士製應當死掉。

有沒有辦法起死回生呢?有,兵法雲,置之死地而後生。辦法是要把給院士的特權都剝奪掉,回複院士隻是一種榮譽稱號。這樣,那些對學術沒有興趣的好利之徒就不會有興趣往這裏鑽營了,院士也不會掌握實權變為科學的障礙了。

不僅如此,教師和研究人員中名堂眾多的諸如“千人”、“萬人”、“傑青”,之類的稱號也應當廢除。因為這些名堂眾多的稱號隻會使一部分人趾高氣揚,另一部分人遭到人為歧視。它絕對不利於和諧的科學隊伍的建設,唯一的好處是有利於某些人政績、滿足某些人的權欲。須知,創新絕對不是抓出來的,而是在一種和諧的氛圍中冒出來的。自古所有的重要科學發明、發現,沒有一項是權勢抓出來的,也沒有一項是金錢買來的。權勢和金錢能夠得到技術的成果,但是卻得不到科學成果。從牛頓力學、微積分、量子力學、相對論、進化論、龐加萊猜想的證明、最近從證明方法上向孿生素數猜想邁進一大步等等,沒有一項是權勢介入的成果,也沒有一項是金錢收買到的。這就是科學發展的規律。除了營建和諧寬鬆的氛圍外,一切瞎指揮和過多的折騰,不僅於科學無利而且有害。

對於院士,當隻有一個簡單的名譽稱號時,引來的是人們的佩服和尊敬,可是後來的名堂越多,腐敗的現象也越多,引來追名逐利的好利之徒也越多,它已經並不代表科學了。這個曆史的發展充分說明那些瞎折騰的措施隻會越辦越壞。

來源:科學網

所有跟帖: 

Academicians enjoy benefits comparable -panlm_- 給 panlm_ 發送悄悄話 (232 bytes) () 01/17/2015 postreply 18:23:25

普通人還是貧窮,卻要養多少闊氣大佬啊。怪不得世風日下!! -見風是雨- 給 見風是雨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1/18/2015 postreply 11:48:2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