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學習小崗村——小崗村趕超南街村

作者:[雁渡寒潭2] 
來源:人民網


小崗被嘲笑、被挖苦得太多,這很不人道。筆者想,並非因網友痛恨小崗本身,而是痛恨小崗的單幹經濟給全國農民乃至工人帶來的深深創痛,從小崗的單幹發源開始,多米諾骨牌效應在三十年間幾乎讓全國的集體經濟喪失殆盡。人們有理由痛恨小崗內涵的非正常外延,小崗承載了太多小崗本身不能承載的代價,這些代價已被精英們轉嫁到全國工農承載,並將在一段時間繼續承載著。


無論小崗承載的是真理,抑或是謊言,都已被無情的事實所澄清,隻不過有些東西已難以逆轉,精英們再也不需要放大類似小崗所承載的信息遮遮掩掩他們的真實意圖,麵對農村的“三農”問題、城市的下崗問題和百姓的“新三座大山”問題,精英們已可肆無忌憚的宣稱,犧牲幾代中國人的利益,以成就他們眼裏的“變革”。

小崗的工具效應被利用完後,真正的“犧牲”便開始了。如果僅僅是小崗被犧牲,倒也應驗了自作自受的古訓,問題不僅僅是小崗被犧牲。啊哈,閑扯幾句。

小崗的劣勢是什麽?一是小崗的示範信譽喪失殆盡,這並非小崗人之錯,但城門起火,小崗必然被殃及。比如筆者認為小崗人小農意識濃厚,急功近利,鼠目寸光……這是人文環境惡劣的現實。

二是小崗折騰了三十年,不要說集體經濟積累,個人能填飽肚子已很不錯了,即便按市場原則發展股份製經濟,小崗村的那點積累在高通漲時代恐怕隻能買幾隻雞鴨鵝狗,成不了什麽大氣候。

三是組織渙散。被渙散了組織重新組織起來不是沒有可能,但小崗的“單幹光環”注定小崗還要繼續保持“單幹”的特色,這並不由小崗人說了算,這就注定了小崗短期內不可能靠集體經濟致富。除非……

怎麽辦?地方和國家過去已給了小崗巨額資金扶貧,但那隻是修修路,建建紀念堂倌,搞幾塊漂亮的廣告牌遮遮不堪深入的破敗景象。驢子屙屎外麵光的東西解決不了長遠發展的問題。這樣搞下去小崗永遠是糊不上牆的稀泥,那些放大小崗內涵的精英永遠隻能把臉當屁股被人打。

前期專家給小崗出了一個餿主義,說要把小崗建成紅色旅遊景觀。筆者覺得這是要出小崗和專家自己的洋相。可能嗎?小崗紅在什麽地方?驢子屙屎外麵光的地方?把驢糞拔開怎麽辦?顯然行不通。

筆者覺得反其道而行之,把小崗建成一個“返古”自然村,倒還真有點可行性。鳳陽也算一個有點曆史文化的地方。比如出了個朱元璋,出了個沿街吟唱的鳳陽花鼓,延續了幾千年的單打獨鬥民風……這些都是小崗的文化資源,把這些資源整合起來,應該有點文章可作。

比如把小崗農民的房子統一改造成具有安徽特色的遠古茅房建築,組建幾個花鼓戲班,這也花不了幾個錢。通過競爭,花鼓戲班充分挖掘花鼓戲中蘊涵的辛酸與悲劇文化,隻要能賺取旅遊者的眼淚,就一定能賺取銀子,因為眼淚是悲劇的永恒主題,什麽鑽石永流傳那都是扯淡的事情。隻要賺取了第一桶金,再慢慢發展花鼓產業,比如花鼓戲樂具,花鼓戲創作,將花鼓產業的影響擴散到全國,現在單幹的不是小崗一個地方,比小崗貧窮的地方多的是,類似花鼓戲的需求產生的效益應是一個天文數字。

至於其它一些細節問題,小崗的朋友可以回去自己琢磨。別整天想天上掉餡餅的好事。這個思路也不是什麽丟人的思路,比如前幾天筆者就看到一份晚報的正麵報道,說某城市一個殯儀館的“哭嫂”,每天替別人哭訴,月收入少則8000元,多則2~3萬元,現在已成了真正的富翁。

其實花鼓產業真不是什麽丟人的職業。沿街唱花鼓是鳳陽幾千年以來的文化沉澱,把這種文化集中起來弘揚,也是延續傳統文化的需要。市場經濟不相信眼淚,但可以用眼淚做足文化文章,一部賺眼淚的大片都可賺數十億元錢,何況小崗一個賺取眼淚的產業?

這樣既可弘揚小崗文化,又可靠單幹致富。既富裕了小崗村民,又檢驗了單幹仍然可以共同致富,還可以帶動其他貧困地區的眼淚產業發展,還可證明小崗是可以超越南街的,何樂而不為?





小崗村


小崗村牌坊




小崗村的農業機械化



南街村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