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期間經濟並不是像有些人說的那樣麵臨經濟崩潰的邊緣,而是恰恰相反,是中國經濟發展最快的時期!有一個事實即可說明,從68年至70年代初,企業大量招用工人是最多的,我們煙台幾乎所有的企業在這期間增加的職工人數都是以往職工總數的幾倍!不僅知青全部回城,而且農村的複員軍人也大量的被招收到企業,我就是那個時候入廠的,我們廠68 69 70年招收的工人是以前職工的兩倍還要多.這個你可以隨便到煙台任何一個老企業或者勞動部門去查查就行了,如果經濟崩潰還會大量招人?可以說,當時全國也是同樣的情形.
70年代初自行車、收音機、縫紉機、手表開始大量進入普通百姓家庭,家具行業空前繁榮,結婚開始講究排場,當時流行什麽什麽幾大件,多少條腿 ,婚宴上開始講究什麽幾涼幾熱等等,就是指的這些東西,這都足以說明經濟繁榮的表現.
而且當時國家還投資了一大批新企業,以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如雨後春筍。像手表廠 棉紡廠 無線電廠等等.作為一個港口城市,隨著外交事業發展,對外貿易迅速擴大,到港外輪和遠洋輪迅猛增長,煙台港自70年代初便開始了港口大建設.
伴隨著經濟發展的轟轟烈烈,街道的大叔大媽.甚至殘疾人也不甘落後,將原來的小手工作坊 代工點變成一個個獨立的小廠,主要生產貼近生活的輕工產品,像製繩廠,鞋帶廠,無線電元件廠等等,繁榮了經濟,養活了一大批人。像當時給我們廠加工手工的街道服務站,都是一些沒有工作的中老年婦女,給了她們幾個老品種,她們便成立了一個街道新廠,經營的有聲有色,紅紅火火.為了管理這些街道小廠,煙台這裏還成立了一個主管局--第三輕工業局。(第一是國有,第二是大集體)
當時的工廠三班倒的很多,一到晚上10點至1點多時間,大街上車水馬龍,人流如潮,下班的人有走路的,騎車的,還有工廠的班車來來往往,熱鬧的很。哪有搶劫、強奸這一說?不僅經濟繁榮,而且社會安定。倒是現在,過了晚上10點,就不大敢在街上走了,隻能打個出租安全。再說現在也很少有三班倒的了,晚上幾乎看不到上班的了。
這些難道不是經濟繁榮的表現?作為一個老百姓,我切身感受到生活確實是一天比一天好,而且以後會更好.
以上這些是我的所見所聞,親身感受,老百姓不懂得什麽經濟,也不會看什麽數字,卻能從生活中感受到經濟帶來的變化,所謂經濟崩潰論,不過是反毛小醜編造的罪名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