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與靈魂:中國新富的宗教情結 (zt)

來源: v5 2014-12-29 17:02:3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6295 bytes)
NEW YORK TIMES
財富與靈魂:中國新富的宗教情結
張彥 2014年12月29日
在北京的藏傳佛教寺院雍和宮,信徒們燒香拜佛。
Rolex Dela Pena/European Pressphoto Agency
在北京的藏傳佛教寺院雍和宮,信徒們燒香拜佛。
 
現年39歲的莊思博(John Osburg)是羅切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Rochester)的人類學助理教授,也是《焦慮的財富:中國新富階層的金錢與道德》(Anxious Wealth: Money and Morality Among China's New Rich)一書的作者。該書以他在中國西南城市成都的調查研究為基礎,詳細描繪了中國人在商業界拉關係、獲得成功的複雜方式,手段往往包括在夜總會拉攏政府官員,常常涉及豪飲和性。書中還描述道,他們對於賺取的金錢能否長期維持,有著普遍的擔憂。在本次訪談的第一部分,莊思博談到了腐敗行為在中國社會嵌入得有多深,習近平打擊貪汙將帶來怎樣的改變,以及為什麽這麽多的富人移民到國外。在第二部分中,他將討論自己最新的研究,談談中國很多新富階層投身藏傳佛教和其他形式的心靈慰藉的驚人轉變。
問:你會以為,人越有錢會越有修養。但你發現其實不是那麽回事。
答:我看到很多人的確向往更高雅的品味,更美滿的生活方式,而不是隻知道山珍海味,去夜店喝酒,但他們往往還是要和那些跟他們品味不同的人做生意。也許你打算要一瓶相對不知名的加州葡萄酒,比什麽波爾多要好上百倍,但你招待的政府官員可能會認為你小氣,不尊重他。所以為了保險起見,你要上拉菲或木桐,或是別的什麽他知道的酒。
但是品味在演變是肯定的,雖然很慢。現在,隨便一個山西煤老板的情婦都能買得起路易威登了,為了彰顯與別人不同,一些新貴開始轉向別的嗜好和品味。
我認為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對靈修和道德培養的興趣。一些人真的相信靈魂轉變,變成更好、更高尚的人。但這股潮流還有一個社會地位差異的元素在起作用。如果山西煤老板的情婦什麽都買得起,那麽你如何跟那個人群區分開來?如果不能在奢侈品消費的領域實現這種差異,就得到別處想辦法了。
問:你個人的精神導師。
答:對。但在他們的宗教追求中,還是常常有一種地位競爭的因素。過去,他們爭的是誰認識級別最高的官員。但現在,富人們爭的是誰結識了地位最高的僧人。
問:還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嗎?比如,一旦擁有了一切,你就會想知道還有其他什麽?或是出錢為來世買個保障這種想法?
答:一些人隨著年歲漸長,會有一種負罪感,這是他們過去的惡行引起的。也有健康方麵的因素。夜夜豪飲給他們中的許多人造成了嚴重影響。他們有時候還會用其他東西。放棄這種生活方式後,他們想知道如何打發時間。
問:他們在宗教上找到什麽樣的答案,有什麽普遍的規律嗎?有些人似乎喜歡這樣一種觀點,即可以通過給寺廟捐錢贖清罪過,不用真的反思或熟知教義。
答:肯定有這種因素。這麽做的想法是,給喇嘛或寺廟捐錢,就能赦免你過去的惡行,保護你將來不會遭遇不幸。一些人認為這是一種維持在塵世裏的成功、確保生意順利運轉或自己不被當局調查的途徑。我甚至聽到,一些人把捐給寺廟或喇嘛的錢叫“精神保護費”。
但其他人對此更認真,嚐試將佛教教義應用到日常生活乃至生意中去。我遇到過幾個生活因佛教而徹底改變的人。
問:為什麽是藏傳佛教,而不是漢傳佛教?
答:漢人中存在一種觀點,認為藏傳佛教受過去60年的文化和政治動亂破壞的程度較小。對藏傳佛教所持的觀點,也反映了他們對西藏本身前現代、唯心、幸福的印象。有很多人告訴過我這一點。漢人認為,藏人很“幸福”,且信佛是他們能夠幸福的關鍵因素。
同時,藏傳佛教也被認為比漢傳佛教更神秘、更強大、更靈驗。我才剛開始研究這個領域,但我覺得宗教活動也是吸引他們的因素。我認為,漢傳佛教不會像藏傳佛教那麽重視信眾背誦佛經,以及跪拜儀式等活動。漢人常把要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的這一套儀式和活動稱作功課。
問:對於他們是否更認同藏人的追求,你有何看法?
答:考慮到這個問題的敏感性,我通常隻問他們對藏人的總體看法。信奉藏傳佛教這一點似乎促使一些人推翻了之前對藏人的一些負麵成見,比如藏人落後、原始。但我還不清楚這種宗教上的接觸,會不會改變他們對西藏問題的態度。我不願說任何絕對化的東西,因為我沒有足夠的數據。
問:你提到了,通過給予宗教人士錢財和威望,這一點如何扭曲了藏傳佛教的一些方麵。否則,那些宗教人士的地位可能相當低。他們不知何故,恰好吸引了一個有錢的漢人,獲得了大量資金。他們是如何被發現的呢?
答:一些年輕的僧侶來到漢人居住的地區,目的就是為了吸引漢族信徒。不過有時,這種情況的發生非常偶然。但是,這種偶然的邂逅通常被解讀為命運的安排。比如在飛機上,一位富有的企業家可能坐在了一名普通僧人的旁邊。可能他正在遭遇心靈危機,他覺得自己和這名僧人坐在一起是命中注定,並因此成了他的信徒。即使這名僧人根本不這麽認為,但作為一名僧人,他的責任就是普度眾生,因此很可能不會拒絕這個人。
問:不少富有的西方人也信奉藏傳佛教,這隻是一種巧合嗎?藏傳佛教中是不是有什麽讓富人喜歡的東西?
答:藏傳佛教在中國的崛起顯然與它在全球被廣泛接受存在關聯。藏傳佛教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西方興起,並在此後不久在台灣和香港吸引了眾多追隨者。中國內地的居士閱讀了許多在全世界流行的佛學書籍的漢譯本。與在西方一樣,他們把藏傳佛教看做是現代化的許多弊病的解藥。因此,它與全球的大趨勢有關,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一種“出口轉內銷”。
不過,藏傳佛教在中國有一些獨特性。以五明佛學院的興起為例。色達縣喇榮五明佛學院[位於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創始人晉美彭措仁波切的願景是,藏傳佛教未來應該傳播到漢人居住的地區。五明佛學院的發展是獨立的,區別於藏傳佛教作為一種精神自助形式在全球的興起,然而許多一開始閱讀流行佛學書籍的人最終來到了色達。
如今,有超過1萬名僧侶和居士在那裏學習,許多人是漢人。五明佛學院甚至還舉行講道活動,並推出了在線課程。
問:道教為什麽沒有變得更加普及?
答:在我看來,與我交談的多數人總體上對宗教是感興趣的。有些人對基督教有過了解,後來轉而信仰了佛教。還有一些人可能一開始接觸的是佛教,後來則轉向了其他宗教。
我采訪過一個人,他最初接觸藏傳佛教的時候,以為自己找到了答案。後來,他參加了一場關於儒教的講座,又認定這才是他一直以來所尋找的東西。現在,他又把目光投向了道教。他告訴我,他有足夠的錢,不需要工作,他的人生目標就是宣揚中國的文化傳統。他現在開了一家茶葉店,他想在那裏振興插花、焚香和茶道等傳統藝術。
他不認為自己隻信仰佛教、儒教或道教中的一種,而是把這三種宗教的元素都融進了自己的人生,事實上,在整個中國曆史上,多數的宗教活動參與者都屬於這種情況。
本文最初發表於2014年12月18日。
張彥(Ian Johnson)是《紐約時報》駐京記者。

所有跟帖: 

燒香拜佛,是修行吧,還談不上信仰 -好酒- 給 好酒 發送悄悄話 好酒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2/29/2014 postreply 20:13:10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