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後,你們會後悔的。”(梁思成,1901~1972)

 舊皮還須層層剝,身心才會全透紅。”               ---梁思成

2001,建築師貝聿銘在北京接受訪問時,談到北京古都的保存,提到在1978年會見副總理穀牧時,有被問到,能否在長安街上蓋一大樓,他回說:
不敢做,做了以後,將來人要罵我。他也說,應以故宮為中心,由內往外分層次控製建築物高度,避免北京市區的高樓建築破壞了由故宮向外望的「天際線」,應該“城裏麵保留,高樓做在外麵”。這使人回想起梁思成當年主張將行政機關遷出中南海,往郊區發展,保留整個北京古城牆,做成一個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環城立體公園。規劃北京為像美國首府華盛頓一樣高度綠化的政治文化都市,不要發展大規模工業。他所得到的回應是:“中南海皇帝住得,老子怎會住不得? ”北京最後還是大拆城牆修建內外環路,護城河後來也成了地下鐵路線。
 
梁思成認為北京是一個集曆史、文化、思想之大成的大博物館,希望能規劃北京由政治中心發展成旅遊城市。他熱情幻想著:“古老的城牆正在等候著負起新的任務,它很方便地在城的四周,等候著為人民服務,休息他們的疲勞筋骨,培養他們的優美情緒,以民族文物及自然景色來豐富他們的生活。” 可是北京市長彭真卻在天安門城樓上對他說:”毛主席說,將來從這裏望出去,要看到處處煙囪。”

     梁啟超、梁思成、梁從誡,祖孫三代都是學者,此一書香世家之命運,可說就是中國知識分子百年來命運之縮影。以天安門城樓為構圖的國徽,不僅出現在中國之政府機構,也印在每一張中國紙幣上,可說是全世界被印刷最多的圖案,此圖案之主要設計者梁思成和林徽音。

    由於首都鋼鐵的工廠對北京環境汙染之嚴重性,對於北京用水量的重大負擔,民間持續發出「要首都還是要首鋼?」之呼聲。身兼「自然之友會」會長的梁從誡1997向政協大會提出建議“首鋼遷出北京”,但無大進展。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後,喊出“綠色奧運、文明奧運的”口號,有了 ”迎奧運、講文明、樹新風”這一新的推動力,“首鋼搬遷”的意見在社會上終於形成壓倒優勢。2005年國務院給了首鋼搬遷方案的批示中,要求首鋼在北京地區的產能必須盡快往下調。至2010年首鋼的生產終於全部遷出北京。
 
  今天北京居民能看到一部份北京城牆和古跡留存,要感謝梁思成以他晚年生命做了最大之努力,保住了些許古都麵貌。然而當年力主維持舊城牆可是他被打成反動學術權威的主要罪名。梁思成畢生的努力在於他相信“建築是民族文化的結晶和象征” ”。在對建築係畢業生的致詞中,他也指出,建築師事業的間接作用是: “文化的記錄者,曆史的返光鏡。”
 
梁思成的晚年伴侶林洙是如此形容他:「為了祖國之富強,寧願做為一個右派死在祖國的土地上。」他本人則說:「隻因恐怕落後,所以拚命向前」,也自認有舊社會的封建思維,在被批判時,更以「舊皮還須層層剝,身心才會全透紅。」表明願在新社會全心全力地學習。然而他所最掛念的古城牆、牌樓,卻仍被一層層地從北京的文化風貌剝走了。梁思成當年吶喊:”五十年後,你們會後悔的。”當人們後悔時,一切都來不及了。林洙又說「然而他所經曆的最後歲月,竟是一條在曆史倒退之路」,並以「沒有找到答案」作為 《建築師梁思成》最末章的標題。

四十年後,北京清華大學,建築係館中的梁思成雕像落成,清華建築係的曾昭奮,在《讀書》發表一篇文章《第十二座雕像》,說:
“梁先生的雕像安放在門廳側廳的盡端。這側廳是下沉式的,似乎不是放人物雕像的地方。透視過去,給人的感覺是,雕像像是壓在那長長的漢白玉樓梯的下邊。為什麽不把雕像安放在正廳呢?”曾昭奮暗示,長久以來知識分子在中國社會中未被正確對待,今後應放在更適當的位置。
一九五九年冬天,梁思成在廣東的一場演講,當年在現場的曾昭奮記得,梁思成談到北京的城牆和城樓時,激動說:“拆掉北京的一座城樓,就像割掉我的一塊肉;扒掉北京的一段城牆,就像剝掉我的一層皮。”五十年後,人們還記得梁思成的話否?


 


所有跟帖: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