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什麽是高科技,誰說了算?

回答: 汙蔑小米有完沒完?register00012014-12-02 07:21:04

http://www.caijingz.com/caijing/bidu/55694.html
發布時間:2009-11-08 作者:admin 來源:財經網
什麽是高科技,誰說了算?
經曆了11個年頭的風風雨雨,中國創業板近日終於橫空出世了,為中小企業融資開了一扇門。由於創業板設立最初就被定位為高科技和高成長性之板,因此創業板的推出也讓高科技企業成為各界關注焦點。
11月1日,在中央電視台2套播出的以創業板為主題的《對話》節目中,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揚回憶起高科技企業華為公司的創業往事。李揚稱,十多年前,他曾參與了“創業板”方案的設計。後來,這個概念一度改為“科技板”。由政府選擇科技型企業上市,同時也設立了“發審委”,當時的“發審委”比現在還豪華,都是院士。但院士的價值取向是理論是否有貢獻,而企業的取向是“我要賺錢”。“華為當時沒有通過論證,因為說它沒有科技含量。”
雖然這是10多年前當時“發審委”對高科技企業的判斷,但在我們看來,這無疑折射出國內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到底什麽是高科技?高科技究竟應該由誰說了算?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正是這家當年被認為“科技含量低”的華為公司,卻打造了國內通信產業的傳奇。截至2009年6月底,華為公司累計申請專利39184件。而且,華為模式的成功也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世界對中國企業和中國產品的看法。
其實不僅僅是華為欲上科技板被否這樣的大事,現實中有關高科技方麵的小事也是層出不窮。例如,一些企業在申報項目的時候會發現,設計軟件產品的不算高科技,生產軟件,比如刻盤的,就算高科技!這是什麽邏輯?但問題是,政策文件就是這麽定的,政府部門的一支筆成為決定企業是否可以貼上高科技招牌的關鍵。
在我們看來,企業的科技含量究竟有多少,應該由市場來評判。但實際中卻是由政府部門來審批、認證,造成了國內高科技企業的魚龍混雜,也使人們對高科技的理解越來越偏離其本質。值得警惕的是,如果一個國家的產業發展環境,完全是由掌握了資源、權力的政府部門說了算,那麽這個國家卻是一點希望也沒有,因為高科技的高度,是由官僚們的知識程度來決定的。
觀察目前國內對高科技的認識,可以發現有這樣幾個特點:一是過於技術化——強調技術,忽視創新;二是工具化——高科技被視為推動經濟的工具,忽視創新思想對科技和經濟係統的意義;三是功利化——隻看重高科技產業投產後創造的稅收,不看高科技的層次。其結果就是,中國的所謂高科技,很大一部分隻是非原創性的加工製造類,層次很低。比如,在國內科技水平最高的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介紹中,拿出來宣傳的高科技企業隻有聯想、用友、百度等寥寥幾家!
在國內,高科技企業越來越異化為一個追逐政策享受的經濟實體。因為有了高科技的頭銜,企業可以享受稅收的優惠;因為有了高科技的頭銜,企業可以在引進人才方麵享受戶口、住房等方麵的扶持政策;因為有了高科技的頭銜,就能在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即使是被譽為中國的“矽穀”——北京中關村,也曾一度被輿論痛斥為“騙子村”,不少大腕公司也都在高科技的光環下,幹過“圈地”、涉足房地產市場的事情。
最終分析結論(FinalAnalysis Conclusion):
創業板的正式破冰,讓中國的高科技企業再次成為耀眼的明星。但在我們看來,目前國內對高科技的理解已出現嚴重偏差,高科技的頭銜完全是由政府部門審批說了算,而非市場來評判,這也使得高科技產業的發展環境越來越被異化。真正的高科技,應該讓專家說了算,讓產業和市場說了算!


(本文內容來自安邦谘詢評論,僅用於學習,任何人不得用於商業用途,違者責任自負)
分享到新浪微博 ]]>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