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隻要是名人,就是成功人士。隨之而來的就是鮮花、掌聲、榮譽、金錢、榮華富貴、紙醉金迷。因此人人削尖了腦袋不顧一切往裏麵鑽。
“文革”之後的中國人們思想解放了,頭腦靈活了,手段更加新穎了,成為名人已經不是什麽困難事了。於是專門有人設計、包裝,把草民變成名人。於是乎名人也成了一個產業,批發、零售。牛鬼蛇神紛紛出籠,妖魔鬼怪群魔亂舞。終於,人們明白了,原來我們被名人忽悠了。但是晚了。一切都來的太遲了。一個好端端的中國被名人誤導,草民群龍無首,隻要社會上一有風吹草動便蜂擁而上。原因很簡單,說不定因為這個事件,又會產生哪路神仙湧出什麽名人。今後如果出名咱也算是先睹為快了。說不定還可以有機會套套近乎,也沾沾光。
從國外的廣告我思考了一個國人無法解釋的現象。一個簡簡單單的洗衣服廣告,廠家竟然不厭其煩的頻頻更換裏麵的演員,從年齡上到性格上、從工作環境上到社會地位上。總之每次更改都是需要花錢的,而且對於觀眾根本無法記住其中的演員容貌特征,留下的隻要那個品牌的洗衣服。
倘若在中國,我們會發現,沒有那個廠家會傻到不斷花錢聘請不同身份年齡樣貌的演員做一個相同內容的廣告,況且沒有那個廠家會愚蠢到請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給自己的產品做廣告。為什麽?為什麽東西方有如此的差距???沒有人設定這個商業規則,然而大家心照不宣的在樂此不疲的做。
國外一個小有名氣的演員,也不過如此,穿衣吃飯,娶妻生子。一個總統可以再街上與民眾排隊買菜,何況一個名人。這是怎樣的不同?我一直希望破解其中的奧秘。但是坦白說,一直不能讓自己徹底想明白。因為自己感性多於理性。這需要哲學家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
近來中國的名人開始倒黴了,什麽“磚家”、“忽悠大師”之類已經成為大眾嬉笑怒罵的對象。也許是當初批發製造出來的,實在名不副實;也許是自身被光環晃暈,自我毀滅。總之,名人除了名利地位,也開始按照自然規律-------利弊分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