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
前不久,女兒跟我談曆史事件,提到鴉片戰爭,她說:因為中國不向英國開放港口,導致英國貨物滯銷,於是,就向中國貶賣鴉片,後來,林則徐燒了它的煙,鴉片戰爭就爆發了。我問她:這是誰的觀點?是老師教的嗎?她說不是,很多同學都這麽講,老師對此觀點也沒有糾正。
我非常嚴肅地告訴她:你把因果弄反了,把戰爭責任扛到中國身上了,鴉片戰爭是英帝國主義向世界侵略擴張過程中的一部分,貿易失衡不是戰爭的理由,更不能為其傾銷毒品提供借口,無論林則徐燒不燒它的鴉片,它都會因貪得無厭的侵略性對中國動用武力,他們必須掠奪,從而確保其不落帝國的霸權,中國人民必然為捍衛自己的主權奮起反抗,戰爭的起因在英國的侵略性,而不是貿易的不平衡,更不是中國的閉關。
這件事討論完也就完了,本沒有引起我的重視。但是,因為參加女兒學校的家長會,引起了我非常大的震動,曆史老師講:以後的曆史考試再也不能靠背了,這個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曆史考試更強調“多元史觀”,重在考察學生的理解能力,對很多曆史問題,學生都可以按自己的理解發揮,無統一答案,隻要你能自圓其說就可以得高分。本想當場跟老師探討一下,因其很忙,未成。
回家以後,我試著又跟女兒談了一下曆史課,我問她如何看待自己的曆史課?她說:書上寫的,有些是真的,有些不一定是真的,象很多很遠的曆史不就是靠某些人推測出來的嗎?我再問她:你如何判斷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呢?她說:沒辦法判斷,要麽記住書本,要麽就憑理解了。 隔了兩天,我再次與曆史老師取得聯係,問一下實際情況,她說現在曆史科目的高考要求遵循“多元史觀”,中考也就隻能圍繞高考指揮棒轉,自己對這種搞法也不大接受,但無能為力。
我不敢再跟她討論更多,我在想一些非常嚴肅的問題:這不就是曆史虛無主義嗎?這不就是曆史懷疑主義嗎?這不就是曆史模糊主義嗎?這不就是賀衛方、袁騰飛等人多年來極力鼓吹的亂史觀嗎?這難道就是所謂的“多元史觀”?怎麽就直接影響到年輕的初中學生了呢?
今天,我不想討論中國曆史的真假,因為這個話題太大,一本書都寫不清楚,我隻想問問教育部:這個所謂的“多元史觀”要求是不是教育部給各級學校提的教學要求?曆史的“多元”有沒有界線?有沒有定論?誰來為十幾歲的青少年把關?沒有定論的東西,適合放到中學生教材嗎?
我不反對曆史研究者在研究具體的曆史事件時站在多元的立場闡述觀點,但是,堅決反對在中小學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運用多元史觀,他們的心智不成熟,他們的知識不係統,他們的判斷力不足,讓他們多元化,實質上就是鼓勵他們把曆史虛無化,曆史在他們心中慢慢會變成“自圓其說的玩意”。曆史教育不能等同於曆史研究,青少年思維不能等同於年人思維。
反思近些年來中國網絡的混亂情況,一些成年人打著“多元史觀”的幌子,千篇一律地否定中國曆史,越是近現代史,越是被否定得體無完膚,越為共產黨的曆史,越是描繪得一無是處,有些人絞盡腦汁地“研究”出近代中國和新中國的壞,為列強侵略中國辯解,對正義戰爭進行毫無底線的抹黑,給汪精衛等漢奸賣國賊平反美化。
從目前的教育現狀看來,有理由質疑整個教育係統的曆史觀也在被一批“亂史學家”牽著走,這是意欲何為?
教育部,希望你們對這個問題引起足夠重視,如果是你們要求的,請停下來,絕不能允許在初中階段推行,如果是地方教育部門的規定,請你們及時阻止,孩子的思想不能被引至混亂狀態,寧可不讓孩子學曆史,也不要攪亂孩子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