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主義和香港:憤怒隻能走向毀滅

來源: deewoo 2014-10-16 06:35:3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4006 bytes)



原文發表於【中國青年】雜誌

文/吳迪(公民經濟學家)

 

編 者注:吳迪,曾留學英國,歸國後,以私立高中經濟學教師的身份,在《華爾街日報》評論版上發表了《美國和中國打貿易戰必敗》一文,在美國本土引起轟動。該 報評論版一般隻發表經濟學家的文章,一貫主張對華強硬的論調。其後比較有影響的文章有《老齡化:北京模式無法承受之重》《未來十年中國經濟的最大陷阱》 《摸著石頭過河的李克強經濟學》……

他說自己是一名公民經濟學家,要以所學,報效祖國。

 

 

【我不是中國人,我有英國國籍】

   最近遭遇了一件令我很苦惱的事,是關於愛不愛國的。我和幾位香港朋友討論特首普選的事,他們支持香港公民提名製,我支持必須由提名委員會把關,因為決不能讓不愛國的反華人士上台,結果爭執不下,幾乎不歡而散。

   香 港朋友關於愛國的觀念讓我很震撼,他們認為如果堅持隻有愛國主義者才能參選,那麽體製先進的香港最終就會大陸化,因此普選必須遵循香港人利益優先的原則。 我問他們為什麽不愛國的人也有資格當特首?他們就說大陸腐敗很嚴重,霧霾很厲害,食品不安全等等,香港必須堅持和保持自己的製度優勢,而不是一味向大陸看 齊。

   曾幾何時,愛國還是不愛國根本就不是一個問題,中國民族飽受列強欺淩的曆史,遭受日本侵略者的蹂躪,等等這一切,都讓我熱血沸騰,中國要自強,要崛起,這是想都不用想的,愛國應該是每一個中國人的本能,難道不是嗎?

   和 香港朋友的爭論讓我想起了十多年前的一件事,那時候我剛到英國留學,人生地不熟,很渴望結識同胞,結果遇到了一個和我一樣說大陸口音普通話的人,我很開 心,脫口而出一句:“太好了,你也是中國人。”結果那個人的表情變得很難看,他糾正我說:“我不是中國人,我是英國人,我有英國國籍。”這種反應和我後來 認識的猶太人截然不同,不管是美國的國籍還是英國的國籍,猶太人始終都會首先說自己是猶太人。猶太人的愛國主義十分的強烈,這讓我非常的羨慕。

   愛國是一件曾讓我困惑的事,無論是在國外,還是在國內。我們到底應該怎樣去愛自己的國家?是否因為中國發展階段的不完美和缺陷,就應該放棄愛國?是否因為自己的生活不盡如人意,就應該把一切問題歸咎於國家?我常常思考這些問題。

   【做默默的經濟學助教還是做瘋狂的英文教師?】

   我回國的時候去一所國際學校麵試當老師,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去當英語老師,一個是給外教當經濟學助教,前者工資要高兩千,地位也高,而當助教不代表就能轉正做教師。當時英語教育在國內火得一塌糊塗,我父親支持我教英語,說有空還能去新東方賺點外快,當經濟學助教前途渺茫。

   結果我還是選了當經濟學助教。我的專業是經濟學,舍不得丟掉,我期望自己能把經濟學給弄好,以後好有機會報效國家,而教英語更多是追求掙錢的瘋狂,沒什麽意思。

   這就是愛國讓我作出的選擇,一個不精明,不明智,不考慮經濟利益的愚蠢選擇,也許我這一輩子就隻能混個助教了,但我就是一個認死理的人。

   我刻苦地默默學習著,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相信隻要有才華,就有報效國家的那一天。

   2010年10月,我在美國的《華爾街日報》上發表了勸阻美國和中國打貿易戰的經濟評論而嶄露頭角,踏上了一條徐徐上升的學術之路。

   如果當初我選擇教英語,也許今天是新東方一名瘋狂的英文傳教士,為掙錢買房買車而努力著。而現在,學有所成又能報效國家,於我而言是一種可遇而不可求的幸福。

   時至今日,我的文章幾乎登上了國內外所有重量級的中文和英文財經報刊,許多經濟改革的建議都契合習李新政的改革路線。雖然金錢上我沒有什麽成就,但這些已經讓我很滿足。

   這 就是我愛自己國家的方式吧。國家就好比自己的愛人,當你愛她,就會承諾給她幸福,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必須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把工作水平提升,實現誓 言。你還必須受得了打擊,扛得住挫折,不能一有不如意,就把氣撒在她的身上。當然也有一些愛情,是靠花言巧語和追求一時的快感獲得的,這種愛情幾乎很難持 久,充其量是些各取所需的苟合。

   這樣的愛國,這樣的愛一個人,在物欲橫流的年代,或許顯得不夠靈活,甚至會被人罵成是癡情的傻瓜,沒能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但又何妨?

   十多年前,那個臉色難看的人,強調他是英國人的時候,我曾經很痛苦,很憤怒,但我如今已不再充滿那種嗔恨了。

   愛 國和愛一個人一樣,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沒有必要因為別人不愛國,就覺得義憤填膺。就好比你愛自己的母親,而別人說她是個眼界狹小的村婦,那又何妨?一個 家庭如果子女多了,會有孝順的,也會有不孝順的,沒有必要因為其他的兄弟姐妹不孝順,而放棄自己的孝心,甚而為此和兄弟姐妹吵鬧起來。

   愛國就像愛一個人一樣,也要癡情無悔,決不是吃虧上當,計較輸贏。你要為她激勵自己奮發圖強,做出平常情況下無法達到的成就。這絕非我空洞的說教,而是我親身經曆的肺腑之感。

   【憤怒隻能走向自我封閉和毀滅,必須自我成長】

   有人問我為什麽這麽愛國?

   我 從小就愛讀史,每每讀到嶽飛、文天祥、林則徐這樣的故事,就愴然淚下;讀到大好河山被外敵踐踏,人民慘遭侵略者蹂躪屠殺,就十分渴望自己能夠生在那樣的年 代裏,赴湯蹈火,救亡圖存……幼時讀書和受到的教育,給我的精神世界打下了深深的民族英雄情結。但這種情懷也有一種巨大的局限性,那就是受害者情結。我覺 得歐美列強和日本對中國犯下過滔天的罪行,我從骨子裏警惕他們,但也很自卑,因為落後就要挨打,而中國還不夠發達。

   當 年我帶著這種心理遠渡重洋去英國留學,可以說過得很痛苦,因為我覺得自己有責任捍衛國家尊嚴,為此常常和外國同學爭執,這讓我很孤立,很偏激,很壓抑。我 們為台灣統一,為西藏新疆,為香港回歸,為民主人權而爭吵。我深深覺得西方對中國有很深的偏見,我覺得無助,卻又無法改變,於是選擇了自我封閉。

   如果就這樣自我封閉下去,那我就白白出國留學了。

   最 後我放下了受害者情結,更放下了自卑。英美朋友批評中國的民主、人權等等問題時,我不再怒不可遏,我告訴他們中國曾經有世界上最多的文盲,最多的饑民,連 最基本的生存權和發展權都沒有,拿什麽去追求民主和人權?而現在,我們正在努力建設,希望未來更好。許多西方朋友都表示理解,而我也不再熱衷於爭吵,我渴 望融入他們,學習他們,才有機會超越他們。

   憤怒隻能走向自我封閉和毀滅。在國外的經曆使我體會到,中國強盛,中國人才能有尊嚴,中國衰弱,中國人就永遠也逃脫不了被歧視的陰影。中國人的命運和中國的國運緊緊相連,這使我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愛國信念。

   也許有些人努力想出國,移民,把自己變成英國人,美國人,他們鄙視自己的國家,但也沒有必要生氣,他們想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這無可厚非。

   愛國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更是一種個人的選擇。這種選擇就和選擇你愛聽的歌曲一樣。小時候我很討厭鄧麗君的歌,結果30歲後卻瘋狂地喜歡上了她柔情似水的歌聲。許多人本來是不愛國的,結果在國外生活了很多年,慢慢才體會到了故國的好。

   如果我不在英國經曆苦辣酸甜,也不會懂得愛國的重要。

   寫到這裏,我覺得自己應該繼續保持和那些香港朋友的友誼,我們就像一個大家庭的兒女,應該保持團結,不應該為誰愛父母多一點少一點而計較得失。愛國就是愛家,愛國不是為了愛不愛,愛多少而爭吵,而是血濃於水的無私和責任。

 

 Dropshots
作者:公民經濟學家吳迪
公眾微信號:deeywoo

所有跟帖: 

“猶太人”是一個國家的公民還是一個宗教的教徒?說自己是猶太人是愛國?這些猶太人有多少會說自己是以色列人? -Sic~semper~tyrannis- 給 Sic~semper~tyrannis 發送悄悄話 (581 bytes) () 10/16/2014 postreply 07:22:28

說來說去就是勸巷人當小,從了吧!隻有這樣祖國就強大了,是強大的奴隸國嗎?誰論證的人權與強大是矛盾的? -fortlee- 給 fortlee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0/16/2014 postreply 15:57:36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