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衰之理 生存之道】  執政周期律之一解 - zt (此文很有文化觀念的基本原理的思維)

本文內容已被 [ 文化時空 ] 在 2014-10-15 18:11:12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注: 此文中到處都有很珍貴的文化觀念的原理性的思維,用當下的社會思維語言文字能寫到如此體貼,實為難能可貴。

1. 那麽,我們基本上可以判定,人類的全部社會活動都是圍繞資源和需求而展開的,人的需求是導致活動產生的內驅力,而資源的存在是導致活動產生的外部條件。任何人類社會活動都在直接 或間接地為資源的獲取和需求的滿足而努力進行著,在這方麵沒有例外。

2. 問題是,這個人類活動的基礎和人類的政治活動以及政權的周期興亡規律有著什麽樣的聯係呢?

3. 資源和需求,以及兩者關係的殘酷現實。 整段文字都很好,故不複製。

4. 我們隻需要知道,這種不完美的調節人類需求與資源的衝突的機製就叫做政治活動,是政治活動在調控社會規則、分配社會資源,以 維係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係,其他的活動,不管是經濟活動、軍事活動,還是文化活動都要受到政治活動的規範和限製。當然,這也正是政治活動為什麽如此惹人討厭的原因所在。

5. 但是政治活動的主體,我們還是把他叫做執政者吧,盡管因為其自身地位而擁有巨大的權力,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他可以為所欲為。在執政過程中,他必然要受到來自社會各方麵的約束和限製 ,這些約束和限製無論其表現形式和來源如何多種多樣,究其本質卻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這個名字就叫做社會壓力。

6. 一般來說,一個政治體係對於這種中期政治波動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在大多數情況下,這種中期波動對政治體係的破壞是局部性的,不會導致整個政治體係的崩解。當然也有例外的情況。

7. 由此可見,執政周期律並非黃炎培先生所說的是由於執政者的惰性滋生和能力不足所導致的,而是受資源和需求這一對人類社會活動的基本矛盾所影響,在社會壓力的積累和釋放過程中呈現 出來的一種自然波動。是政治活動的根本規律。


注解:  研究盛衰之理,生存之道, 必須具有時空條件下的文化觀念和地緣觀念, 此文主要考慮了文化方麵的盛衰之理。

第1,2點,與文化觀念的基本原理的出發的點是一致的。
第3點, 現階段的人類,具體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靠經濟學。
第4點, 政治的本質。
第5點, 還有一種壓力叫文化壓力。 毛澤東是自覺承受這種文化壓力的光輝典範。二,三,四代,放棄文化壓力的典範。
第6點, 當下的香港問題是小波動,幾乎沒有影響,1989年,是中期政治波動。多來幾次就,,,
第7點, 兩者都具有對政治周期律的影響


========================  正文如下 ========================



《 執政周期律之一解 》           -   作者: 鄭誌勇


古往今來,任何一個政權有產生和發展,就會有衰落和消亡,概莫能外。正所謂“自古無不亡之國,無不死之君”。這個人類社會不可超越的規律謂之“執政周期律”。政治發展的曆程如同 生命發展的曆程一樣,有誕生、有成長、有衰老、有傳承。以我們目前所知,生命的發展受基因的支配,是遺傳基因決定了一個生命體從生到死的基本狀態和過程,那麽,決定一個政權、一 個國家的興起和滅亡的又是什麽呢?本人在這方麵略有所思,也略有所得,在此寫下來,和諸位網友分享。

同生命體的自然生長過程受基因支配一樣,政權和國家的發展過程和人類社會其他組織一樣,也要受到人類社會最基本的活動特性和活動模式決定。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就從人類社會的 基本活動開始。

人類社會最基本的活動是人類的個體活動,所有的人類個體活動都有一個共同的起點,這就是資源的獲取,也有一個共同的過程,這就是資源的利用,同樣有一個共同的終點,那就是個體需 求的滿足。從資源的獲取到需求的滿足,這是人類個體活動的過程,也是全部人類個體活動的共同區間。在人類社會當中,沒有一個個體的活動能夠超出這個區間,也沒有一個個體的活動能 夠改變從資源的獲取到需求的滿足這樣的活動流向。

當這種資源獲取到需求滿足的過程有了其他社會成員接入的時候,比如說,通過其他社會成員進行資源的交換,再比如說,有其他的社會成員參與到了資源獲取和交換的競爭當中,人類活動 就超出了個體的範疇而成為了群體性的活動。這樣的活動我們叫做社會活動。

同樣的,人類的社會活動也無法超越從資源到需求的區間,無法擺脫資源這個活動基礎,無法擺脫需求這個根本性的驅動因素,也無法改變因需求滿足而導致相關活動終結這樣一個結束方式 。

那麽,我們基本上可以判定,人類的全部社會活動都是圍繞資源和需求而展開的,人的需求是導致活動產生的內驅力,而資源的存在是導致活動產生的外部條件。任何人類社會活動都在直接 或間接地為資源的獲取和需求的滿足而努力進行著,在這方麵沒有例外。

問題是,這個人類活動的基礎和人類的政治活動以及政權的周期興亡規律有著什麽樣的聯係呢?

其實,所有的聯係都源於一個基本的人與自然的矛盾,那就是人的需求或者說人的欲望的無限性和資源供給的有限性的矛盾。正是這種矛盾賦予了資源以稀缺屬性,使資源得以成為資源。這 種矛盾的現實存在和我們前麵所分析的人類社會活動的基本特點共同作用,決定了人類社會需要一種機製,來壓製一部分人的一部分需求的滿足,以確保資源供給和需求滿足之間的關係呈現 一種可持續的、穩定的狀態。隻有這樣,人類社會和人與人的關係也才會保持一種可持續的、穩定的狀態。

一部分人的一部分需求會優先得到滿足,而另一部分人的一部分需求則會延遲滿足,甚至以人類個體的有限生命而言永遠也得不到滿足。這樣的關係和狀態肯定不是一種理想化的狀態,但是 人類社會的現實比這還要嚴酷的多。總有一部分人在這種機製的作用下連基本的生存需求也得不到滿足,這部分人可能是少數個體,也可能是多數群體,極端的情況下甚至是一個完整的、獨 立的社會組織,一個部落,一個種族,以至於一個國家。

但是無論現實多麽嚴酷,也改變不了人類社會需要這樣一種機製的現實。也許這種機製最終也無法協調人類需求與資源的衝突,不過那就是很久以後的事情了,自然也是我們無能為力的事情 。總之,對於這件事情,我們既無需操心,也操心不來。我們隻需要知道,這種不完美的調節人類需求與資源的衝突的機製就叫做政治活動,是政治活動在調控社會規則、分配社會資源,以 維係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係,其他的活動,不管是經濟活動、軍事活動,還是文化活動都要受到政治活動的規範和限製。當然,這也正是政治活動為什麽如此惹人討厭的原因所在。

如同任何人類社會活動一樣,政治活動也需要一部分人作為主體來主導,這部分人的集合體就叫做政權或者執政集團。政權或者執政集團再加上他的管理對象就叫做國家或地區。到目前為止 ,人類社會的區域劃分還是以政治主體所管理的區域為基本劃分依據的,自然這也說明了政治活動在人類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

也正因為如此,政治活動的主體在資源分配上有著巨大的權力和優勢,他們可以將稀缺資源優先配給給自己或者自己從屬的社會團體,如果這種配給活動是在社會統一規則範圍內進行,那就 叫做報酬、待遇和權力以及諸如此類的東西,如果這種配給活動超遠了社會統一規則的範疇,那就叫做腐敗。

但是政治活動的主體,我們還是把他叫做執政者吧,盡管因為其自身地位而擁有巨大的權力,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他可以為所欲為。在執政過程中,他必然要受到來自社會各方麵的約束和限製 ,這些約束和限製無論其表現形式和來源如何多種多樣,究其本質卻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這個名字就叫做社會壓力。

其實說來簡單,社會壓力的來源正是每個社會成員在尋求個人需求滿足的過程中而進行的努力。這種努力可能是在現有體製下的積極工作,也可能是利用體製漏洞而謀求個人利益的努力,可 能是維係現有體製的活動,也可能是改變甚至破壞現有體製的行為。在林林總總的活動中,那些於社會發展方向有益的活動叫做社會動力(當然這裏麵離不開我們的主觀傾向性),其他的就 隻能還是社會壓力了。

事實上,這些社會壓力的存在也正是政治活動存在的原因和結果。一個社會缺少統一政治主體的混亂狀態叫做無政府狀態。無政府狀態下,整個社會缺乏穩定的社會秩序,缺少穩定的社會資 源調控機製,社會成員對於資源的獲取和擁有得不到有效的保障。這種狀態下,社會壓力會傾向於促成穩定的、能夠保障其對於資源的獲取和擁有的社會組織和機構的形成,也就是說,促成 政權的形成。

而當政權出現、社會成員可以在政權的管理下穩定的保有資源之後,社會壓力會轉向執政者以圖在資源分配的博弈當中獲益。執政者在滿足自身及其所在社會集團的利益的同時,還必須平衡 其他社會成員的資源需求。

在這個過程中,執政者的執政活動分為兩個類型,一是以掌握資源為目標的執政活動,二是以分配資源為目標的執政活動。執政者用於分配的資源來自於其所掌握的資源,因而執政者用於分 配的資源數量永遠小於其所掌握的資源數量,這是一個方麵。

另一方麵,執政者掌握資源的活動會產生社會壓力積累的效果,而執政者進行資源分配的活動多數情況下會產生社會壓力釋放的效果,因而執政活動實際上是一個社會壓力不斷積累和不斷釋 放的過程。

由於資源的天然稀缺屬性和執政活動中掌握資源和分配資源過程中的損耗不可避免,所以社會壓力的積累速度永遠大於社會壓力的釋放速度。這也就意味著一個政權從建立開始,其所承受的 社會壓力就在持續積累的過程當中,任何時候,社會壓力的自然釋放速度都不可能使得社會壓力的持續積累這一趨勢產生反轉。

這種社會壓力的積累不斷持續下去,直到社會體係當中最為脆弱的環節難以承受而發生崩潰,從而使得社會壓力進行破壞性的釋放,在給社會體係和社會成員帶來巨大損害的同時實現社會壓 力的緩解。隨後社會體係在保障社會成員保有資源穩定性的內驅力推動下進行修補和重建,在此基礎上開始新一輪的社會壓力積累過程。這樣一個過程可以叫做社會政治的中期波動。

一般來說,一個政治體係對於這種中期政治波動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在大多數情況下,這種中期波動對政治體係的破壞是局部性的,不會導致整個政治體係的崩解。當然也有例外的情況。

但是總的來說,一個政治體係通常能夠承受一次以上的中期政治波動。不過另一方麵,任何政治體係對中期政治波動的承受能力不是無限的,每一次中期波動都會給主導政治體係帶來一定的 破壞,即便是重新修複之後,還是會有一部分政治架構失靈。掙個政治體係會因為中期政治波動的反複出現而越來越脆弱,其整體性也會越來越差,受此因素影響,執政主體對於資源的積累 和分配能力也會越來越弱,直至整個執政體係在內外裏的作用下徹底崩潰。社會壓力在劇烈的社會動蕩之中充分釋放。隨後,重新受社會壓力驅動建立起新的政治體係,執政主體徹底重整, 從而完成一個完整的政治循環周期。這樣一個完整的從政治主體新建直至崩潰再到一個新的政治主體建立的過程就可以叫做社會政治的長期波動。

無論是長期政治波動還是中期政治波動,抑或是我們這裏尚未提及的短期政治波動,都在社會基本要素及其規律的趨勢下環環嵌套、反複波動。而這些才是執政周期律的真實麵貌。

由此可見,執政周期律並非黃炎培先生所說的是由於執政者的惰性滋生和能力不足所導致的,而是受資源和需求這一對人類社會活動的基本矛盾所影響,在社會壓力的積累和釋放過程中呈現 出來的一種自然波動。是政治活動的根本規律。

本文到此告一段落,因為僅能窺執政周期律之全豹其一斑,故此名之曰“執政周期律之一解”,言未盡意者,容當後敘。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