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進入倒計時。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南水北調辦獲悉,9月29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通過了由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組織的全線通水驗收,具備通水條件。
“全線通水驗收的通過,意味著北京即將喝上長江水。”南水北調辦的一位官員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所謂汛後通水,是指10月秋汛結束後,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正式通水。
“正式通水時間的確定,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麵因素。”中國水科院水資源研究所水資源配置室主任謝新民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解釋,相比往年,今年有一個相對不利的因素,各地都比較旱,丹江口蓄水能力相對較弱,所以通水要等到水庫蓄水蓄足之後。
9月29日,南水北調辦副主任張野公開表示,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無論是水源的水質還是沿途的防汙染措施都是有保證的,請大家放心”,現在入庫的河流裏還有局部不達標的地方,但對於整個入庫流量來說不到百分之一的比例。相關地區高度重視,這些河流在通水前能達到水質要求,同時,“1000多公裏的渠道的水也要保證不受汙染。我們所有的渠道和周邊環境是隔離的,汙染源也不易進入”。
通水初期水量約40億立方米
根據南水北調辦介紹,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是我國南水北調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緩解黃淮海平原水資源嚴重短缺、優化配置水資源的重大戰略性基礎設施,是關係到受水區北京、天津、河北、河南等省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民生工程。
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從大壩加高擴容後的丹江口水庫引水,沿線開挖渠道,采用自流輸水,總長1432公裏(其中天津輸水幹線156公裏),布置各類建築物包括渡槽、倒虹吸、隧洞等共計2000餘座。工程自2003年開工以來,經過10年的建設,於2013年12月完成了主體工程,計劃2014年汛後正式通水。
根據南水北調辦介紹,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在建設期間已初步發揮了效益。北京至石家莊段應急供水工程是中線一期工程先期完工的項目,自2008年9月從河北應急調水入京開始,截至2014年4月已累計四次調水入京,累計入京水量16.1億立方米。北京至石家莊段工程安全完成了向北京的供水任務,緩解了首都水資源緊張狀況。
同時,2014年河南平頂山遭遇嚴重幹旱,城市供水發生困難,為解決平頂山的幹旱局麵,2014年8月8日,利用中線工程向平頂山應急調水,至9月20日圓滿完成了預期的調水目標,累計調水5011萬立方米,有效緩解了平頂山城區100多萬人的供水緊張狀況。
根據南水北調辦的介紹,南水北調工程既有幹線主體工程,又有配套工程。幹線主體工程由國家組織建設,配套工程建設由地方組織實施。配套工程主要建設內容包括兩部分,即:總幹渠至自來水廠、自來水廠及水廠以下管網。
南水北調辦指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受水區涉及北京、天津、河北、河南4省(市),46個省轄市(區、縣),126個縣(區),配套工程規劃建設項目61項,骨幹工程33項。預計通水初期可接納水量約40億立方米。
北京可接納12億立方米水量
目前,北京境內的主體管網和關鍵配套工程已基本完工。
在配套工程方麵,北京市配套工程規劃21項,輸水線路總長約120公裏,骨幹工程6項,包括團城湖至第九水廠輸水一期工程、南幹渠工程、大寧調蓄水庫、團城湖調節池、東水西調改造工程、向密雲水庫調水工程等。
目前,骨幹工程初步設計已全部批複並開工建設,團城湖至第九水廠輸水一期工程已建成運行,另5項已具備接納南水北調來水條件。初期可接納12億立方米。
其中,團城湖調節池位於海澱區四季青鎮玉泉村,緊鄰頤和園,是充分、可靠利用南水北調來水向北京城市供水的關鍵工程,連接著南水北調來水和北京當地密雲水庫兩大水源。調節池承擔著滿足自來水廠供水變化、水源應急切換要求和分配水量的任務,調蓄容積127萬立方米,水麵麵積為33公頃。工程由取水建築物、調節池、分水口和管理設施4個部分組成。
根據北京市南水北調辦的部署,長江水進入北京以後,北京市將逐步關閉公共供水管網覆蓋範圍內的自備井,在密雲、懷柔、順義等水源地實施地下水回補,以此遏製地下水水位下降趨勢。
同時,實行工業用水零增長、農業用水負增長的最嚴格管理製度,未來兩年北京將新建47座再生水廠,再生水年利用量可達10億立方米,到2020年農業用水將從全年7億立方米降至5億立方米。
南水北調的水進京後,會不會引起水價大漲?北京市南水北調辦主任孫國升公開表示, “從中線來看,在全成本核算的情況下,我估計到北京的口門水價,也就是未進北京配套管網之前的成本價,每噸不會超過3元錢,市民可以放心。”
“南水北調是一個公益性而非商業性工程,所以其水價的計算比較複雜,中間有很多政府的優惠和補貼政策,所以不同的方法計算下有不同的結論。”謝新民指出,中線一期工程的水是順流而來,而不像東線一期工程還需要揚水,所以成本相對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