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沉睡的雄獅,一旦醒來,將震驚世界”據說這句話是出自拿破侖,當時的拿破侖時代基本處於冷兵器時代,人多勢眾對於戰爭的勝負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理解當時拿破侖說這話的意思,如果他統帥中國這個人口大國,他一定能夠實現稱霸世界的雄心。他就不會有滑鐵盧慘敗。
後來很多軍事家、政治家、評論家都動不動拿這句話來形容中國,包括我們自己在很多時候也津津樂道於此,在本人開來是個大大的誤會,也是大大的錯誤。中國的國土麵積確實很多,尤其人口占世界三分之一,無論從哪方麵來說都是一件與世不同的大事。特別是很多有抱負的“家”們往往利用這個名人名言為自己樹碑立傳,忽悠世界,其實完全不符合中國國情,更不是這句話由此產生的整個世界對中國的誤判。
獅子---況且是雄獅,往往想象當中就是一個凶猛、殘暴的進攻型野獸。我不是曆史學家,就僅有的知識了解的中國曆史來看,中國是一個多災多難的國家。我們的長城是幹什麽的?那是防禦用的。哪年建的?秦始皇時代建的。這就是證據,中國人骨子裏就是“欺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的民族,與雄獅毫不沾邊。
再看近代中國的曆史簡直就是一部喪權辱國的屈辱史,更是與雄獅天壤之別。到了鴉片戰爭之後史學分界的現代,我們何曾有過與雄獅相提並論的“光輝和榮耀?沒有!
當我們剛剛解決了世界三分之一人口的溫飽的時候,大批國人開始走向世界,我們的聰明智慧逐漸被世界了解認知,於是那些別有用心的國家和集團對中國的崛起開始感到變態的恐懼和防範。當他們了解了我們是一個容易被忽悠的民族的時候,就開始處心積慮的忽悠我們。當然了同時用心險惡的打壓和迫害也是無所不用其極。可悲的是,長期以來我們樂在其中,不但配合還陶醉於此。我們早已經忘了當年全國上下都耳熟能詳的”美帝國主義把幻想寄托在第三代、第四代身上“的銘言。在改革開放的歌舞升平當中,在每天都”今天是個好日子“的吟唱裏飄飄然起來。
1999年5月8日一聲巨響,讓全世界震驚,也讓中國人震驚,中國駐南聯盟使館被炸。一個主權國家的代表機構,被”錯誤“的地圖引導竟然給炸了。這一事件給了中國人狠狠的一擊,人們開始了躁動,一個時代終結了,伴隨著的就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啟。這次事件炸醒了中國人,從此人們開始了對”韜光養晦“的反思。當海盜國家忽悠我們是雄獅的時候,他們骨子裏是看不起我們的,我們是獅子嗎?醒醒吧!我的同胞。
在我看來我們倒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熊貓。一個憨態可掬的龐然大物,一個被人愚弄玩耍的玩具熊。我們逆來順受,我們以德報怨,我們俯首帖耳,我們畢恭畢敬,我們希望別人喜歡我們,欣賞我們,隻是祈求別再傷害我們。很多國內外的評論家都戲稱我們是個謹小慎微的小媳婦。我們是雄獅嗎?
我覺得做個熊貓也是很不錯的。這符合中國傳統智慧,即:出頭的椽子先爛,最堅硬的牙齒最先脫落。我們雖然人口眾多,但是在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這已經不是什麽優勢了。有時候反而會成為負擔。讓我們踏踏實實的做個熊貓吧!在別人玩耍我們的時候,把眼睛睜大冷靜的觀察,記住那些應該記住的東西。被欣賞是件好事,隻要是善意的。我們是素食動物,與肉食動物保持距離。讓他們去爭、去搶、去鬧、去玩兒,一心一意做我們自己的事情。熊貓是2、3百萬年前的珍貴物種,當年的那些龐然大物今何在?人類的曆史就是一部弱肉強食的曆史,但是我們無法做到最強,那麽就讓我們發揮我們的優勢,以柔克剛,用太極的陰陽之術謀生存之道。讓中華文明綿延不息。
中國不是雄獅
所有跟帖:
• 樓主完全忘記了中國這個詞2000多年前,僅僅指鎬京,跟曼哈頓差不多大的地方。你在看看今天中國的幅員,就知道中國不是熊貓,是蟒 -Twinlight- ♂ (415 bytes) () 09/19/2014 postreply 14:32:41
• 樓主這樣即片麵又妄自菲薄的思想特別沒勁,跟受氣的小媳婦兒似得。外國人怎麽看中國你管不了,就甭瞎操心。 -白起入東京- ♂ (1268 bytes) () 09/19/2014 postreply 17:53:49
• 我覺得樓主的種種比喻非常形象。 -無名小綠草- ♀ (0 bytes) () 09/19/2014 postreply 21:49:23
• 是你嘴大還是拿破侖嘴大? -東方不亮朱閣亮- ♂ (0 bytes) () 09/20/2014 postreply 01:50:39
• 是隻還沒成長起來的雄獅,不急,慢慢來,隻要有足夠的韌性,終究會稱霸世界...... -zhebian- ♂ (0 bytes) () 09/20/2014 postreply 07:43:45
• 你是說沒有人權保障的情況下稱霸世界嗎?有意義嗎? -fortlee- ♀ (0 bytes) () 09/20/2014 postreply 10:38:51
• 看對誰,對你沒意義,但對領袖意義太大了。 -種男人- ♂ (0 bytes) () 09/21/2014 postreply 19: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