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前幾天讀到的另一中日對比的文章/國內

來源: 瓦娃 2014-09-15 21:58:54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6144 bytes)
回答: 從圖表中看到中日兩國最真實的差距AKB482014-09-15 06:09:49
中國 日本巨大生活品質反差

生活品質是指人們對生存狀況的滿意程度,對人生過程感覺到的幸福、舒心與順暢,它往往與人之主觀感受、文化素養及社會發展狀態相關。生活品質是人類社會自古以來追求的理想生活境界,也是社會富裕、文明進步的表征和結果。日本在實現經濟發展的同時,一般家庭的生活水準和整個社會風氣,都不斷地提高精致生活的級數,在《聯合國人類發展報告》的世界最佳生活品質排名表中,日本一直長期居首位。

1.日本人富裕中的環保意識



日本是世界上少有的環保民族,筆者的指導教授每回用餐,最後都用一小塊麵包把盤子裏的剩湯吸幹淨,再將麵包吃掉。其實教授年薪高達
10000多萬日元(約合人民幣800多萬),生活極其簡單。國際能源研究報告表明,日本的能源利用效率一直是發達國家平均數的5倍,是中國的30倍。日本人在生活的許多方麵普遍非常節約,這與中國節省完全不同(節省是犧牲品質,而節約是不浪費,物盡其用)不僅在大學、會社食堂的餐桌上看不到剩飯剩菜,自助餐場合,也極少有人因拿過多食品而導致浪費。日本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他們節約環保是一種珍惜資源,保護環境的意識心態,是一顆感恩大自然之心。

今天,我們的社會日漸富裕,但有些人誤以為擺闊、奢靡、浪費就是生活品質,動轍幾萬元的一席酒筵,如同家常便飯,這種豪奢,這種窮奢極侈的生活享受,世界上有幾個國家能夠相比?那些發達國家的人恐怕也望其項背。更有些人想盡方法、不擇手段去追求,弄到心力交瘁的地步,滋生出形形色色的腐敗。生活奢侈浪費恰恰是一個社會生活品質畸形的反映,要防止和改變生活品質的畸形和惡化,有必要發起社會的勤儉生活運動,使人的價值觀、心態、行為規範都能同樣提升。

2.日本人的汽車消費觀


日本是世界著名的汽車生產強國大國,相對於日本國民的收入水平(日本員工最低月薪為3-4萬人民幣),汽車很便宜,一輛開了七、八萬公裏的豐田、本田二手車,四、五千人民幣就能買到,許多在校大學生打一周零工,就能買一輛不錯的二手車了。雷克薩斯、寶馬、保時捷等豪華汽車在日本比中國便宜很多,一個教授月薪就完全可以輕鬆購買(以在中國200萬人民幣保時捷為例,在日本卻隻需要70-80萬人民幣左右)。但居住在繁華城市的日本人大都不買車,進城的人是把車開到城邊的停車場,再搭乘公共交通進城辦事,城市的交通工具主要依靠鐵路和公共汽車,公共交通像城市的血管高速、準確地流動。在路上,吉普車也難得看到,由於油耗高,私人很少用,日本生產的吉普車主要是供應國外市場。

而我國的開車一族裏,追逐名車之風在蔓延,以頻繁更換車為有派頭,相互攀比,盲目把汽車的品質單純看成是自己的生活品質。在杭州一些小區調研也發現,一方麵小區特別是老城區的停車位很緊張,為停車問題發生爭吵時有發生,另一方麵,私家車的外出率並不高,有些私家車甚至隻是周末才偶爾開出。相比較而言,日本人在汽車消費上比中國人要理性務實多了。

3.日本的公共服務理念


日本公益性的圖書館很多,一個小鎮上就有好幾家。隻要持當地的居住證或外國人登陸證(如同我們的身份證)就可以辦理,借書證等辦理均為免費。還書如果超出規定的期限,也設立了一項懲罰性措施,即當天不能借書,如果書超期一周,你就必須一周後才能借書。

而我們,到圖書館辦理借書證時,通常要繳納工本費、押金等上百元費用不用說,圖書館的複印費比市場平均價格高出好幾倍,更讓人費解的是:那一元錢的存包費在圖書館的機器裏是永遠吐不出來的(現各大超市、書店均將寄存費歸還給消費者)。還書日期一旦超出期限,則“罰”字當頭,且罰款明細繁多,超過7天,每天0.2元;超過15天,每天0.3元……再者,進出日本的圖書館或閱覽室,可以隨身攜帶書包,在圖書館或閱覽室藏書的四周,還單獨開辟了獨立閱覽室、討論室及休息室,設施配置齊全、周到,設計人性化。而到我們的圖書館借書或進閱覽室查閱資料,一律不得帶包進入,門口的櫃子據說隻能放放飲料瓶,於是,你在豪華氣派、幹淨整潔的借書廳或閱覽室門口,總能看到一堆堆雜亂無章的包。遇到這些、看到這些、想起這些,你肯定無法快樂、無法開心。如果一個社會隻注重生活水準,而公共服務理念缺失的話,隻會形成富裕但不康樂的社會了。

4.日本人的信任意識



在日本,入住酒店或旅館時,從來不需要先墊付押金,離開酒店退房付帳時,服務員也無需查房核對,隻是簡單問一下:是否用了房間裏的食品?(行李擺在機場、車站無需人看管)這體現了賓館對客人的高度信任,在日本這種良好的服務隨處可見。

而進入我們的酒店,支付押金是必不可少的,結帳時的查房也是曆來的規定動作,沒有人生氣、大家已經習以為常了。

走進房間,桌子上的顧客入住指南裏,往往第一張就是“賓館物品損壞賠償價格表”,上麵赫然寫著:杯子一隻30元;毛巾一條,40元……不管酒店的裝潢得多麽富麗豪華,不管酒店的服務多麽溫馨周到,不管酒店的價格多麽合理誘人,類似這種賠償表,很難讓人接受,總有拒人千裏之外的感覺。

相互信任是提升社會生活品質的基礎,如果缺少敦厚和純樸的社會風氣、如果沒有安定與和諧的生活氛圍,生活品質又從何談起?

5.日本人的相互謙讓


一次騎自行車,在拐彎的時候,撞到了一輛直行的麵包車上,把車門給撞了一個坑,自行車的龍頭把車麵的油漆也刮落了一大塊。司機先奔過來問我:“你傷著沒有?”我說沒事,他才回去檢查自己的車門,然後連連給我鞠了個躬說:“非常對不起,如果你覺得有什麽不適,請和我聯係。”說著雙手遞給我一張名片,這一切把我弄得目瞪口呆,應該是我向他道歉啊!

在日本,類似這樣的事情很多,日本人在公共場合從不大聲喧嘩,平時乘車也很少講話,車內大家都很安靜地看書看報,或聽隨身機,無人打移動電話,電車、汽車等公共交通工具裏都感受到著這樣現象:為了別人的安靜環境,都不在車內打電話。安靜的環境屬於每個人,誰破壞這一份安靜就是侵犯他人的權利。在商店、電車上,你要是撞上、碰著別人,日本人會馬上向你道歉。其實,道歉就是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處理問題,它會使許多複雜的問題變得簡單,社會變得和諧。而一個講究生活品質的社會應該是一個相互謙讓的社會。

6、日本的社會秩序



在日本的幾年學習中,還有一件事也讓我頗有感慨。每次周末我打完工回留學生會館,隻能趕上最後一班電車,當我疲憊不堪地走出電車門口時,總有一位工作人員站在那裏,非常誠懇地給你鞠躬,向你道一聲晚安,已經是深夜了,特別是冬天,乘客寥寥無幾,其他工作人員也不在。他鞠不鞠躬也許是沒有人知道的,而支撐這種工作態度的力量是什麽呢?是日本的社會秩序國民素質修養。社會需要一種秩序來固守,而我們沒有倫理道德也要一種秩序來維持,日本給我留下這樣的信念:當我們每個人都發自內心地去維護社會秩序的話,我們的環境會變得更幹淨,人際關係會更體貼、更和諧,我們的生活品質才會提升。

當然,一個社會的生活品質,需要諸多因素的推動和促成,有位學者說過,一個社會如果能摒棄不良的東西,尋求最好的方式,這個社會就有生活品質了。

在日本留學10年半,八喜主帥崔恩郎對日本足球有很深的了解。在他看來,中日兩國足球相差很多層次和方麵,意識、態度、處事方式、戰略、素質等等全方們差距。在日本,青少年培訓理念全國統一;而中國,至今都沒有一個統一的青少年足球訓練大綱。

日本人做事非常認真,非常嚴謹,也很非常細致。他們有些想法和做法,在我們智商看來沒有必要,事實上是非常有必要。他們其實就是在做事,一步步地認真做事,不斷積累。比如有一個1樓到10樓的階梯,如果有近道的話,我們肯定走這個近道,而日本人會一步步走下來。可能在眼前利益上,我們比他們走得快,但在他們之前一步步走的時候,已把基礎工作做得很細了,完全為未來全局勝利積累技術、實力、最主要是胸有成竹從容心態。他們不會在意眼前的利益得失,而是把眼前一些短視利益來修煉自己放遠未來與全局利益上。

中國自律性差。不是普通差,也不是太差,是非常非常差。如果對比日本人,比非常差還嚴重,他們做什麽事情不需要人看著,對人對事絕對責任心與嚴謹態度,當然也不習慣別人的不信任,也許在中國沒有什麽,但對日本人來說質疑他是對他最大傷害。日本最不能接受尊嚴和家族榮譽被人挑戰和傷害。在日本,教練讓球員從一條線跑到另一條線,教練不會看你跑,球員自己就按照規定做了。在中國冬訓時,我看了很多隊的訓練。教練讓球員從一條線跑到另一條線、跑圈,很多人都沒有完成要求。訓練中這樣一個細節的差別,比賽中就會差很多。哪怕就差一步,也決定你的成敗。放到生活,學習中是同一個道理,中國人做事總喜歡自以為是,偷工減料,最後與別人差距隻會越來越大。中國對日本非常有成見和偏見,喜歡用自己喜好,習慣,國情,眼界,平台,內心,見識來去考量套用原本在各個方麵都比自己先進百年的國家和意識形態,國民素質等,所以我們總在誤讀他國他人,而我們還堅信自己非常正確,殊不知我們越來越落後,越來越封閉。
上世紀八十年代,歐美著名的日本問題研究專家沃格爾教授出版了一本名為《日本第一》的研究專著,立即在世界引起轟動,成為當年度美國最暢銷書之一。從一般的市民、學者到國會議員、政府官員都爭相閱讀.

這件事,在日本引起了更大的反響。這個反響,不是對歐美說自己已經達到世界第一的驕傲和自豪,而是引起了一場全民族的警覺和自省。日本影視界和出版界接連推出了一係列的憂患反省之作《日本沉沒》、《日本即將崩潰》《日本的危機》、《日本的挑戰》、《日本的劣勢》等等。

日本的媒體民眾這樣質疑:我們沒有那麽好,我們還有很多不足,歐美人為什麽不講我們的缺點?歐美人這樣麻痹我們,背後有什麽陰謀?

人家本來是一個教授寫的一本學術研究著作,日本立刻上升到國家層麵,對於人家發自內心的讚美產生了深刻的質疑。我相信,如果有一個歐美人寫了一本這樣的讚美中國的專著,中國的媒體和國人會早早高興地接受,而且會發自內心地認為這是一個國際友人的善意。可是,日本卻不,這個民族不接受讚美。他們從來都是把自己放在暗處,放在一個很低的位置,用很縝密嚴謹的心思在思維,用很低調的聲音在說話。

他們深諳「槍打出頭鳥」的哲學,他們吸取了過去咄咄逼人而招致暗算和打擊的教訓,精心「化妝」自己,有意地弱化自己,努力改變國際上流行的「日本第一」的國際形象。

日本政府公布的數據常因缺乏透明度和具有暗箱操作性受到西方學者的批評和指責,但日本政府照樣我行我素,照樣能通過「作假」的手法,始終將自己打扮成一個日益走向蕭條的國家,將自己定位在「危險」和「蕭條」的邊緣。日本的學術界也不斷地進行曆史總結和「學術創新」,毫無愧色地說過去的十年是「失去的十年」,而且還追加說,弄得不好還將再失去一個十年。惹得海內外輿論一起跟唉聲歎氣。在很多領域,日本竭力以低調和不事張揚的麵貌出現,無論是在製造業、科技領域還是金融業,主動放棄了許多世界第一的稱號,以弱者的姿態出現在世人的麵前,讓人們覺得日本是個正在衰落的國家,從而放鬆對日本的警惕。但是常去日本的學者和專家,到了日本卻一點也感覺不到什麽蕭條。即使經曆了大地震和大海嘯,經曆了金融危機,日本人的日子照樣過得有滋有味,依然保持世界最高品質生活。

可以說,正是日本這種全國之「嚴謹精細」、「積極認真」、「低調頑強」的民族素養,讓這個民族能夠迅速從災難中奮起,始終屹立於世界強國之林。

麵對這樣的一個優秀而可怕民族,我們還能夠對GDP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津津樂道嗎?更何況我們GDP絕大部分是外資,2成房地產泡沫,1成破壞環境,浪費資源為代價的帶血GDP。而利潤卻回歸到發達國家。更可悲中國GDP還有嚴重水分,因為GDP是政府官員晉升的重要和唯一指標,為了升官無處不做假。假米,假酒,假油,假…幾乎沒有什麽是真的。在這樣的一個國家社會裏,我們有什麽理由,資格,能力來誇耀我們所謂的強大了?

日本人長期過著精致,生活品質極高,養尊處優的生活。這當然是基於雄厚的經濟實力。然而,日本真正值得稱道和學習的精致並非物質方麵的精細和講究,而是日本人幹活辦事一絲不苟的嚴謹態度和認真細致的作風。

日本是100%全民醫療保險,普通成年人隻需要支付1-2成費用,而未成年人完全免費醫療,日本是100%普及大學義務教育,中國至今也沒有完全普及小學6年義務教育。

日本救護車不到10分鍾就到,且全部免費。中國是需要收費的,而且通常需要先付。有時候對救護車送來的病人,會因為沒有現金,醫院不願意救護。日本則是不管有錢沒錢,也不管是節假日還是深夜,救助病人都是不可商量的最重要的事。

日本孩子的醫療是全免費的。平常孩子小到發燒感冒,或者包紮小傷口,大到手術等,去醫院拿藥都不花錢。日本的各級地方政府都在以各種方式提供著兒童醫療補助。比如東京23區,不管家長收入如何,孩子的健康保險都是免費的,由區政府支付,對象是所有零歲到15歲的兒童。換句話說,15歲以前的孩子在日本是不需要花費任何醫療費的。日本醫院用的藥、打的點滴、手術、醫生的診察、各種檢查、住院費、餐費等等全部免費。

大到市政設施,小到室內裝潢,日本的工程質量彰顯精致。

路麵上的交通標線好似出自工筆功夫,社區裏的方磚地精雕細琢,房間裏的邊邊角角都嚴絲合縫。院裏院外,屋裏屋外,看不到一丁點粗糙的痕跡。日本的工程,檔次縱有高低之分,品質則無優劣之別。

在日本,規劃上的集約和周密透著精致。在首都東京高密度的住宅區裏,停車場和住宅的比例和諧,猶如先停車,後建房般緊湊。日本軌道交通非常發達,據說有一條地方軌道,對向發車,3分鍾一班,而且分快慢車,車輛的交錯準時在有兩條軌道的站台裏完成。
日本細致入微的人性化服務中展示著精致。餐廳一般會擺出食品模型,讓人一目了然。日本人安排宴會,常常提前一兩個月就發通知,按人數備餐,時間表上連幾點幾分誰喊“幹杯”都要寫清楚。在城鐵站等場所,站在任意位置,隻要環顧四周,一般能很容易地看到鍾表、指路牌和衛生間等標誌,一些衛生間指示牌上甚至會注明目的地的距離。

日本整齊劃一的標準化讓人感受著精致。各地的主要報紙,規格完全一樣。超市裏蔬菜按份兒賣,水果按個賣,同樣價錢的兩個蘋果,挑不出來誰優誰劣。一日記者偶然間發現,手中的駕照、記者證和銀行卡的尺寸也是分毫不差。

日本人在遵規守矩的嚴謹中傳承著精致。即便是在地價昂貴、人口稠密的居民區,總少不了根據居民數量建設的兒童遊樂場,這是市政法律規定的。在手機普及之前,人員密集的場所裏多少人必須擁有一部公用電話也有明確的規定。日本的小巷裏,房子絕不超出路沿,不管翻蓋多少次,也不會有人擴張。
日本人在調研、統計和計算上的準確得益於精致。他們的汽車導航係統,幾乎讓人感覺不到誤差,3米寬的路都能認識。為了更好地推廣日語,他們弄清了全世界學習日語人員的分布、構成、年齡和學習目的,以求有的放矢。他們搞人口統計,各種數字精確到個位。

細節——無微不至

乘坐大巴車行走在成田國際機場到東京市區的數十公裏高速公路上,我發現要想在車上看風景很困難,隻要有居民區,路旁就會豎起高高的隔音牆。街景大部分都被隔音牆擋得嚴嚴實實。隻有在大山、海濱、田野等周邊沒有住宅的地方,才能直接看風景。巴士上一伸腳,發現下麵有踏板,要放水杯有杯托,吃東西時可以放下折疊板,要掛包能找到掛鉤,想看書頭頂上有小燈,真是關懷備至。

等待地鐵時,我看不到焦急的眼神。因為電子屏幕上標明了下一趟列車到來的準確時間。工作日裏,地鐵會很擁擠。為了騰出空間,早上10點以前座椅是豎起來的,10點過後又自動放下。車廂上放有長條隔板,供站立乘客放東西。在地鐵的老弱病殘孕專座區域,有一項特殊規定,乘客必須關閉手機,這是為了避免手機信號對做過心髒搭橋等手術的老人產生輻射影響。

精細與人性化,在日本大大小小的衛生間裏體現到了極致。小小的空間裏麵,不僅有掛鉤,還有放東西的小隔板。小便池上方,有一條約一尺寬的平台,供如廁人放東西。每個衛生間都有手紙。為了避免一個紙卷用完之後斷檔,馬桶後還會放兩三個備用紙卷。很多衛生間裏,還能看見一張鋪著棉褥、帶欄杆的小床,這是為帶嬰兒如廁的父母準備的。
日本的馬桶堪稱完美,讓如廁有一種享受的感覺。為了避免墊板冰冷讓人不適應,日本馬桶有加熱裝置,一直插著電保持
溫暖。馬桶基本都有自動噴水洗淨烘幹係統。翻譯張先生提醒,噴水係統非常精確,男女需要清洗的點位有所不同,男士按藍色按鈕,女士按紅色按鈕,弄混了就有些麻煩。

我們入住在位於東京鬧市區的一家飯店,房間裏的熱水龍頭,總是一打開就有溫度適中的熱水。洗浴時,我發現浴池有高低兩個噴頭掛點。後來問飯店服務員才知道,低處的掛點是專為小朋友洗澡設計的。洗浴完後,不大的衛生間充滿了水汽,但當我走到盥洗台前抬頭看鏡子時,我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臉。就那麽圓圓的一塊,在大片因水汽模糊的鏡子中,唯有那個圓明亮如洗。這是酒店為了防止鏡子霧化給客人帶來不便,特意將中間照到臉的一圈鏡麵做了防霧處理。

環境——一塵不染

日本的大街、小巷、山間、農村都幾乎看不到一片垃圾,感覺不到灰塵,在日本皮革穿三年都沒有灰塵。最繁華的東京銀座街頭沒有垃圾、灰塵,偏遠的大分縣山村也沒有垃圾、灰塵。我曾想如此幹淨,街上肯定有很多環衛工人和垃圾桶吧。然而,日本的大街上沒有一個垃圾桶,隻有商店、賓館內有垃圾桶,環衛工人的主業不是打掃垃圾,而是回收垃圾。

翻譯張先生下車前必做的事情,是把車上的所有垃圾收集起來,並進行分類。他告訴我們,日本人都會把垃圾帶回家處理,分類非常細致。比如牛奶紙盒,必須拆開洗淨疊好,才能扔出去;再如飲料瓶,瓶子和商標要分類投放。為了方便人們把商標撕下來,廠家在商標上打下了兩個小缺口和裁撕線。即便是在皇居對麵的公共綠地上,10多名流浪漢席地而臥,每個人都帶著塑料袋,裝著各種垃圾。無怪乎1994年廣島亞運會閉幕式結束後,10萬日本人起身離開體育場,沒有留下一片垃圾。世界各國媒體都驚呼,這是一個“可怕”的民族。

日本的幹淨衛生,更體現在食品、水體的潔淨。在中日友好會館的歡迎晚宴上,我被橙汁酸得眯起了眼。日本友人告訴我,他們的果汁飲料都是百分百純正的,不含添加成分,味道雖然有些酸澀,但絕對正宗、安全。千葉縣海上町農協負責人穴澤清告訴我,農戶在出售農產品時都要提供詳細的化肥、農藥用量,協會必須嚴格把關。因為隻要一家農戶的產品出現食品安全問題,整片區域的產品都將“連坐”禁賣。

東京的河流溝渠、千葉縣的湖泊池塘、大分縣的溪流,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清澈潔淨。在大分縣宇佐市美惠子老人家裏,我想喝水時,她把我帶到屋旁的小溪。看見我有些遲疑,她告訴我,這裏的水很幹淨,可以放心地喝,並且舀起一瓢“咕嚕嚕”喝了起來。

幹淨衛生的環境,安全放心的食品,直接促進了人們的健康。日本女性平均壽命超過89歲,男性平均壽命82歲多,已連續30年保持世界第一。

規則——無處不在

在日本,處處都可體會到自覺的規則與秩序。無須各樣的規則,無須明文規定,或純屬道德規範,所有人都默默地遵照規則行事。整個社會、整個國家就像一個人一絲不苟、井井有條。

每到一處訪問地點,大巴車司機等我們下車後,就會熄火、關上車門,到一旁靜靜等候。在日本訪問期間天氣異常炎熱。我們每次上車,都感覺到陣陣熱氣。其實,日本的汽油價格並不貴,一升油跟當地一瓶純淨水價格相當。司機告訴我們,在日本,為了節約能源,司機最多隻能提前3分鍾上車開空調。這不是一項明文規定,更沒有什麽懲罰措施,但大家都會這樣做。

從東京到千葉縣農村,先要走一段高速公路,再走近一個小時的鄉村道路。鄉村道路是雙向兩車道。一去一回近兩個小時車程中,我們的大巴車沒有越線超過一輛車,也沒有一輛車超過我們的大巴車。

在東京市區路口,當信號燈為綠色時,駕駛員不僅不會減速,反而都加大油門“一闖而過”。因為他們知道,絕不會有人闖紅燈過馬路,加速是為了讓更多的車輛通過路口。等候在路口的行人看見信號燈變綠時,會大踏步走過斑馬線;信號燈變紅時,斑馬線上的行人已經一個不留。車輛在斑馬線上遇見行人時,一定會降低車速或者直接停車為其讓行。

日本人乘電梯會自覺站在左側(日本交通規則是靠左行),將右側空出來供有急事的人快速上下。在東京新宿等繁華地段的電梯上,會是這樣的場景:左側的人靜靜站立,右側是一條快速移動的人流。一靜一動,甚是和諧。

東京的地鐵線多達數十條,密集到一方示意圖畫不下的程度,每天有幾千萬人次乘坐地鐵。不管有多擁擠,人們都會自覺地排隊上車。車廂裏沒有手機鈴聲,沒有人打電話,更沒人談笑嬉鬧,大家都安安靜靜,睡覺、看書、玩遊戲或者發短信。我聽到的聲音,隻有行車的“卡嚓”聲和報站音。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在日本的社會規範裏,公共場所應該保持安靜,不做影響他人的事情

所有跟帖: 

教授的工資多打了個0 -小豬bonbon- 給 小豬bonbon 發送悄悄話 小豬bonbon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9/16/2014 postreply 04:07:01

連米國爹都比下去了 -- 小日本經濟停滯,竟是人品大爆發,自覺禮讓啊 -wenxueOp- 給 wenxueOp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9/16/2014 postreply 21:43:39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