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精英們為什麽大力宣傳小崗而不宣傳華西?


改革精英們為什麽大力宣傳小崗而不宣傳華西?

作者:落日尋道
來源:人民網

讓吳仁寶開始思變的是一篇《人民日報》發表的《大寨之路》的報道,吳仁寶一字一句地讀給社員們聽,從此大寨的陳永貴成為他的偶像。從陳永貴的身上,時年36歲的吳仁寶看到了華西村的未來。
吳仁寶說,我是窮過來的,看到有人窮我就心疼,我最大的心願就是讓窮人過好日子,這是我的原動力。無論任何時候,我都堅信一點,共產黨是要為大多數人民謀幸福的。老百姓過上幸福的生活,是我最大的幸福。在村委會領導幹部會議上,吳仁寶堅持說:華西村當時的頭等任務是要更大力度地發展集體經濟,讓大夥兒的生活更加富裕、共同富裕!在老華西人的記憶裏,從上世紀70年代起,吳仁寶就給自己立下了三不規矩: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不拿全村最高工資,不拿全村最高獎金(近幾年來,上級政府批準給他的獎金,累計有1.3億多元留給了集體)。 進入新世紀,吳仁寶提出了華西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共富理論:個人富了不算富,集體富了才算富吳仁寶一直倡導並身體力行節儉。在他的家裏,一張老式的木床,被褥都已陳舊,外間兩個單人沙發看起來像是上世紀80年代的樣式,扶手上的皮革已經被磨破,茶幾上擺放著一部撥號電話機,牆上裸露在外的牆皮幾近脫落,成為他儉樸生活的寫照。多年來,吳仁寶積極倡導和踐行有福民享,有難官當,贏得了幹部群眾的真心擁護和愛戴。他提出:隻要我們做到有福民享,老百姓也不會讓我們做幹部的窮到哪裏去;隻要做到有難官當,當真正遇到困難的時候,老百姓也一定會支持我們。華西村村口有一塊醒目的標語牌,上麵寫著吳仁寶的自律名言:家有黃金數噸,一天也隻能吃三頓;豪華房子獨占鼇頭,一人也隻占一個床位。從上世紀70年代起,吳仁寶就給自己立下了三不規矩: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不拿全村最高工資,不拿全村最高獎金。多年來,吳仁寶一直恪守著自己的諾言。

如果說貢獻,還有哪個比吳仁寶貢獻更大,可是吳仁寶給自己立下了三不規矩: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不拿全村最高工資,不拿全村最高獎金。吳仁寶至今一直恪守著自己的諾言。那些拿最高工資,住最好房子,拿最高獎金的權勢們顯然不願意與吳仁寶相比。這就是權勢精英們至今大力宣傳小崗而不宣傳華西的真正原因,因為小崗鼓勵個人帶頭先富,而吳仁寶卻為自己立了一個三不規矩

如果提倡學習吳仁寶,那麽這些堅持改革不動搖已經讓自己親朋子女暴富起來的改革精英們不就是等於承認自己是無恥之人了嗎?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