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若鄧小平沒有分田地
有人最近提出鄧小平的最大過錯是分田單幹。我本來覺得提出這樣的看法有些難以理解。畢竟四十五歲以上的中國大陸人,都知道37年以前國人(包括農村人和城裏人)享受了多大的社會主義優越性。
那年頭,領導人牛氣衝天,反帝又反修,既無內債,又無外債,那個自豪勁啊,成天告訴老百姓世界上還有三分之二的人類在受苦,等待我們這些天之驕子去解放全人類。
至於人民的真實生活,現在都清楚了:除了躺在紀念堂水晶棺裏毛太祖有些大腹便便,當年的中國城鄉如此營養良好的人還真是屈指可數。
就拿山哥父母來說,60年代前後的大學畢業生,國家幹部,城市五口之家,每月人均半公斤肉,四兩菜油。我們這樣絕對是8-9億人口中屬於比較小康的10%,父母竟然都極為消瘦,以致他們都患有嚴重的內髒器官下垂!
那時的農村倒是嚴格的人民公社社會主義。不但沒有農民工進城,還有一兩千萬知識青年下鄉。城市幹部,軍人和學校師生,還常常下鄉支農。就那樣,還常說各行各業支援農業不夠。
農民出工不出力。修水利工程,搞雙搶,都指望城裏的幹部師生來幫助。
鄧小平分田單幹的後果的確很嚴重。這樣一來80年代中葉開始中國成了社會主義國家中極少數食物供應充足的國家之一。共產主義政治製度即使遭遇了六四這樣的嚴重衝擊,至今依然保持。這是中國右派們非常惱火的事情。波蘭當年團結工會鬧事,起點就是肉類及其他食品大漲價。蘇聯衛星第一個升天,核武器也大幅領先美國。可是蘇聯農業生產的大部分年份還不如沙俄時代。當年《參考消息》上常常嘲笑蘇聯康拜因越造越大,可是麵包卻越來越小。中國人有飯有肉後,反共的積極性就下降不少。
左派們就更不滿意了。分田單幹,農村共產主義名存實亡。人民公社很快瓦解。芙蓉鎮裏的李貴香王秋赦們,除了計劃生育,收稅征糧,就沒有多少事情可做。農業學大寨就成了過去。
鄧小平的經濟改革自農村開始,蔓延到城市,使中國成了最資本主義化的國家之一。
假若鄧小平沒有分田地,中國90%的可能是早就顏色革命成功,民主化了。不管付出多少代價,隻要能夠搞垮共產黨一些右派們就會高興。
還有10%的可能性,中國保留了北韓式的正統共產主義經濟製度。那麽現在的中國每年因營養不良餓斃要飯的人數,就可能是今日北韓的50-60倍。不過如此極左派們會很高興。畢竟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糧,就是他們的金科玉律。
唯有目前的狀況,左右派都不高興。所以那麽多人痛恨鄧小平分田地,就很好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