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族矛盾加深,政府搬出“香妃” (zt)

來源: v5 2014-08-19 18:12:1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5617 bytes)
中國民族矛盾加深,政府搬出“香妃”
傑安迪 2014年08月20日
一名男子在阿帕克霍加墓前拍照,旁邊站著一名打扮成香妃的女子(左)。
Gilles Sabrie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一名男子在阿帕克霍加墓前拍照,旁邊站著一名打扮成香妃的女子(左)。

中國喀什——他們是來喀什騎駱駝的,還有機會打扮成所向披靡的清兵,或者在中國西北部地域遼闊的偏遠省份新疆曆史最悠久的伊斯蘭聖地前自拍留念。
但讓阿帕克霍加墓(Afaq Khoja Mausoleum)每天迎來的一撥撥中國遊客最感興趣的,是安放在始建於17世紀的高高穹頂之下,聳立於數十座墳墓間的一處凸起的地穴。據說那就是香妃墓。在民間傳說中,香妃是一位維吾爾族皇妃,渾身散發著甜蜜的芬芳,令遠在2700英裏外的北京城裏的一位中國皇帝對她青眼有加——她要麽是受詔入宮,與皇帝共同生活,要麽就是作為戰利品被押解進宮。
一位向導解釋道:“她和乾隆皇帝之間的愛情是如此強烈,以至於在她去世後,乾隆派了120人把她的遺體運送到這裏下葬。這段旅程用了整整三年時間。”聽到這裏,周圍的人紛紛點頭,並露出會意的微笑。
不過,在這群人走開之後,一位當地居民卻講述了一個完全不同版本的故事。按照後者的描述,香妃是一個悲劇性的人物,基本上與性奴無異,在屢屢拒絕乾隆的求愛之後被皇太後殺死。
“大多數中國人所熟知的那個故事完全是胡編亂造出來的,”這位維吾爾族男子說,“真實情況是,她根本就沒被葬在這裏。”由於擔心惹惱當局,他要求匿名。
中國共產黨執政60年以來,在重構曆史敘事方麵投入了大量資源,其目的是讓自己的統治合法化,通過混淆視聽來掩飾敗績。上世紀那場災難性的大饑荒讓成百上千人喪生,其成因卻被說成天災,而非毛澤東的政策失誤。中國的曆史教科書常常把挑起朝鮮戰爭的責任歸咎於美國,而非朝鮮共產黨的軍隊,但大部分曆史學家都認為,是後者先進犯韓國的。
談到中國的少數民族,共產黨控製的編史機器會格外賣力地宣揚某些故事情節:維吾爾族、蒙古族、藏族以及其他少數民族心滿意足地生活在一個大家庭裏,他們世代居住的家園長久以來一直是中國的一部分。
其他版本的敘事遠遠沒這麽令人愉快。其中不乏關於征服和壓迫的故事;政府通過支持中國最大的民族漢族遷入此地,企圖淡化當地人的民族身份。
中國的史學家很少提出與中國官方說法相悖的看法;有些維吾爾族和藏族學者則堅持書寫關於共產黨統治的負麵內容,但到最後,他們的書籍遭禁,事業也被摧毀。
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研究中國民族眾多的邊境地區的教授詹姆斯·A·米爾沃德(James A. Millward)說,每個王朝都會大力采取這種做法,從而達到醜化前朝君主以及美化自己的統治的目的。當然,這種重塑曆史的欲望並非中國所獨有。
不過,共產黨也希望能利用曆史這個工具來抵製分離主義思想,並為他們對那些可能躁動不安的民族的統治提供合法性。
米爾沃德說,“控製曆史事件的表述,以及對有問題的真相進行粉飾的能力是一種強有力的工具,但是這也反映了共產黨對曆史的有些方麵存在不安全感,並希望世界能將之遺忘。”
在新疆,隨著維吾爾族對中國統治的不滿情緒日益高漲,甚至發展為流血衝突,這種通過曆史來進行宣傳的做法也變得更具急迫感。去年,至少有200人在這裏喪命,其中有些是被政府所謂的“恐怖分子”謀殺的漢族人,但還有許多則是在不明情況下被安全部隊擊斃的維吾爾族人。
在此類情況下,香妃似乎正好成了中國所需要的良藥。雖然香妃的故事最初流行於20世紀初,但是共產黨支持的曆史學家對她的故事做了大量修改。大多數這些人都希望能把她變成一種工具,用來表達漢族與維吾爾族之間長期的友好關係。維吾爾族的中亞文化、穆斯林信仰和突厥語族語言使他們與漢族存在很大差異。
較早的故事版本稱,香妃是一個性格倔強的美人,在戰爭中被清兵俘獲。她把匕首藏在袖中,直到死時都保持貞潔——她最後不是被宮中的太監所殺,就是被迫自殺的。
但是,有人用一個皆大歡喜的愛情故事取代了前述故事版本。新的故事讚頌了乾隆為了贏得她的芳心所做的努力。據稱,乾隆在她的北京住所外修建了一座小型的喀什村莊,還給她送來了大量她家鄉的蜜瓜和橄欖。
如今,香妃成了詩歌、戲劇和電視劇的主題,還成了一家烤雞連鎖店的名字,有種葡萄幹也以香妃為名,還有一種香水也叫香妃——這並不令人吃驚。
新奧爾良洛約拉大學(Loyola University)的維吾爾曆史教授萊恩·圖姆(Rian Thum)稱,除了代表漢族和維族長期的友好關係以外,被神話的香妃還強化了維吾爾族女性的某種形象:具有異域風情、性格倔強,而且還有些許危險。他說,“許多漢族人都給維吾爾人附上了一些性特征和異域風情,從而使香妃的故事極具吸引力。”
中國共產黨的宣傳工作者一向對女性主人公很感興趣,她們往往都是皇家的配偶,在宏大的權力鬥爭中——涉及位於古老的中華帝國邊境的那些陷入爭戰的國家——扮演著小小角色。
在內蒙古——這片廣闊的草原是中國和蒙古之間的地區——有王昭君。她是漢朝一名未被寵幸的宮女,據稱,為了鞏固兩個民族的聯盟關係,她主動把自己獻給了“野蠻的”蒙古王公。西藏則有文成公主。她是7世紀的一名中國公主,根據民間傳說,她是獻給好戰的藏王進行聯姻的和平禮物。
讓許多藏人感到不滿的是,文成公主經常被描述成一個給西藏帶來和平、把中國先進的農耕、編織技術,乃至佛教和藏文字母引入西藏的人物,雖然有些曆史學家甚至懷疑文成公主是否真的存在。
中國年輕人都對文成公主的故事耳熟能詳,她的形象在西藏首府拉薩無處不在,還出現在了大型歌舞表演中。宣傳資料稱,“(她)象征著兩族人民的友誼地久天長。”
該演出於去年開演後不久,西藏作家茨仁唯色(Tsering Woeser)就看了表演。她說,那種把藏人描述成需要教化的野蠻人的突出信息讓她感到困擾。
茨仁唯色說,“我們曾經認為文成公主的故事很可愛,但是她已經變成了一種過了頭的宣傳工具,我們不禁對此感到憤怒。”
在許多維吾爾人看來,廣為流傳的香妃故事也令人厭煩,雖然他們的憤怒往往集中在阿帕克霍加墓,以及它現在已經變成了一個中國傳說的道具的事實之上。他們指出,考古學家很久以前便確認,香妃的墓塚位於北京附近的地區。阿帕克霍加墓是一座神聖的蘇菲派神祠,也是曾經統治喀什地區的一個宗族的墓地。
還有人之所以感到憤怒,是因為中國政府決定把這個重要的朝聖之地變成一處抹去宗教意義的旅遊景點。目前,這裏由一家中國公司管理,要進去還需購買門票。
圖姆說,在塑造漢族人和維族人對這座神祠的看法,尤其是它與反抗中國統治的和卓家族(Khojas)的關係方麵,中國政府已經基本取得成功。19世紀中期,和卓家族的後裔曾對抗清朝占領者,並短暫地建立了一個獨立國家。
他說,“中國政府把一個維吾爾族抵抗中國統治的象征,變成了他們想要傳達的信息的載體,真是了不起。”
傑安迪(Andrew Jacobs)是《紐約時報》駐京記者。
Patrick Zuo對本文有報道貢獻。

所有跟帖: 

回頭看看,《書劍恩仇錄》裏的香妃故事和維族的更接近,當時就覺得陳家洛維族丈人好像是中國官史裏的分裂主義分子。 -v5- 給 v5 發送悄悄話 v5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8/19/2014 postreply 18:58:2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