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文化的再思考: (一)文化與戰略: 界定戰略文化的概念 - zt

戰略文化的再思考  - 作者: 趙景芳 (國防大學防務學院講師, 軍事學博士)

[內容提要] 戰略文化是國際關係和戰略研究中一個重要的新興視角, 但是由於各種原因, 這一視角並未被充分理論化。作者從梳理戰略文化概念入手, 根據戰略與文化的本意對戰略文化進行了重新界定, 並在借鑒係統論成果的基礎上, 以辯證與曆史的方法分析了戰略文化的生成、發展與變革機製, 認為戰略文化演變機製的核心範式是/實踐-認知0的動態統一過程。
作者提出, 在普遍意義上, 戰略文化具有曆史性與時代性、國家性與階級性、主體性與多元性以及區域性與全球性等四個方麵的顯著特征。


       冷戰結束後, 受冷戰以和平方式終結的刺激, 戰略文化的概念與研究視角在中西方戰略學界再次廣泛盛行。但是, 由於戰略與文化研究的艱深, 該視角沒有被充分地理論化, 突出體現在國內外學術界對這一術語的概念界定、演化機製和特性等問題莫衷一是,¹造成這一學科方向發展的嚴重滯後。事實上, 戰略文化研究是國際關係和戰略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 對於洞悉一國之戰略選擇具有獨特的解釋力。鑒於此, 本文試圖對以上提到的戰略文化研究的三個基礎性問題進行重新厘定, 以期推動國內戰略文化理論研究的深入開展。

一文化與戰略: 界定戰略文化的概念

       戰略文化研究的困難不僅在於實踐檢驗, 但首先更在於概念的界定。正如英國學者 肯 布斯(K en Booth)所指出的, 考察和確認戰略文化的概念是一項艱巨的知識工作。戰略文化與其說是一門科學, 不如說是一門藝術。如同國際政治一樣, 對戰略文化的解釋不可能用量化的手段來實現。º由於對文化的理解不盡相同, 人們對戰略文化的定義也各種各樣。

       美國戰略學家傑克# 斯奈德( Jack Snyder)是第一個從學科意義上定義戰略文化的學者。他認為, 戰略文化是/ 一國戰略界成員通過學習、模仿或彼此共享而獲得的戰略性思想與情感的條件反應和習慣性的行為模式的綜合體0。 肯 布斯堅持認為,/戰略文化指一國之關於威脅或武力使用的傳統、價值觀、態度、行為模式、習慣、象征、成就以及特定的適應環境與解決問題的方式0。¼美國學者托馬斯 伯格( Thomas B erger)則用不同的名稱來定義相同的概念。他把/政治- 軍事文化0作為政治文化的一個子係統, 定義為/ 影響一個社會成員對國家安全、軍事機構和國際關係中武力使用認識的0文化信仰和價值觀。¹ 美國戰略學者查爾斯# 庫普錢( CharlesA.  Kupchan)則把戰略文化定義為/ 塑造作為一個共同體的國家如何界定自身福祉和構想自身安全的意象和象征0。º 第一代戰略文化研究的重要代表人物、英國戰略學家科林# 格雷( Colin Gray )則指出, 美國戰略文化是指美國人在武力方麵的思想與行為模式, 這些模式根源於對國家曆史經驗和自我特性的認知以及所有表現在每個美國人身上的許多獨特的關於地理、政治哲學、市民文化、生活方式的美國經曆。他認為, 戰略文化可以被視為是圍繞、賦予戰略行為意義的語境。» 研究中國戰略文化的美國專家安德魯# 斯高貝爾( Andrew Sco2 bell)認為, 戰略文化是由傳統的文化、曆史、政治和社會因素構成的, 這些因素幫助塑造了國家的防務政策和戰略行為。¼ 20世紀90年代, 戰略文化研究的旗幟人物、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江憶恩( A. Iain Johnston)認為, 戰略文化由兩部分組成: 一是核心範式; 二是一套優先排序的大戰略偏好。核心範式包括三個假設: ( 1)戰爭在人類事務中的作用; ( 2)敵人及其威脅的性質; ( 3)使用武力應對國際安全威脅的效用。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邏輯展開, 是對以上三個假設的回答以及相關對象的分析判斷, 戰略文化在現實戰略實踐中就表現為有序排列的一係列重大戰略偏好。

       中國國內第一個關於戰略文化的定義是李際均將軍在5論戰略文化6一文中提出的: / 戰略文化是在一定的曆史和民族文化傳統的基礎上所形成的戰略思想和戰略理論, 並以這種思想和理論指導戰略行為和影響社會文化與思潮。它具有觀念形態、曆史繼承性、國體與區域特征等屬性。它是製定顯示戰略的潛在意識和曆史文化情結。0¾宮玉振認為,這個定義從戰略與思想文化的關聯入手, 突出了戰略文化的曆史文化特征。他認為, / 所謂戰略文化,就是國家在運用戰略手段實現國家戰略目標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持久性的、相對穩定的價值取向與習慣性的行為模式0。¿ 周丕啟在對戰略文化進行研究後認為, 戰略文化主要包含兩部分內容: 第一部分是戰略文化的價值觀念。主要包括以下四種觀念: 一是關於戰爭在人類社會發展中作用的觀念) ) ) 是必然的還是不正常的; 二是關於戰爭所服務的國家利益的觀念) ) ) 與他國相比是相對性的還是絕對性的; 三是關於威脅性質的觀念) ) ) 是零和性的還是非零和性的; 四是關於軍事力量作用的觀念) ) ) 是主要的、次要的還是不必要的。第二部分是戰略文化的思維模式。這是戰略文化的價值觀念在一定曆史條件下在思維層麵的進一步展開和實現形式, 受第一部分影響, 是第一部分的邏輯延伸。À 張曉軍和許嘉認為, / -戰略文化. 是指由戰略符號係統載荷的社會信息。戰略文化由兩部分組成: 一部分是與衝突性質、暴力使用、安全內涵、敵人和威脅性質相關的對抗性符號係統載荷的不斷生成的社會信息; 另一部分是與優先次序、理性選擇、結果判斷相關的對抗性符號形態載荷的不斷生成的社會信息”。

     以上列舉的僅是一些較有代表性的戰略文化定義。它們突出體現了國內外學者們對/文化0與/ 戰略0兩個核心要素內涵的不同理解, 其中特別是對文化理解的差異。在對/文化0內涵的理解上, 這些學者主要可以分為三組: ( 1)認為文化包括思想、情感模式和行為模式的, 如斯奈德、格雷; ( 2) 認為文化包括價值觀和行為模式的, 如布斯、宮玉振, 而伯格則認為主要是價值觀; ( 3 )認為文化與符號係統密切相關的, 如江憶恩、庫普錢、周丕啟、張曉軍和許嘉。其中, 周丕啟雖然沒有直接宣稱其戰略文化是一套符號係統, 但是其戰略文化內涵解析路徑與張曉軍和許嘉是一樣的, 都受到江憶恩對戰略文化定義的影響(單從形式上看, 他們的定義也同江憶恩的定義一樣, 都分為兩部分)。

       前兩類/文化0概念受經典文化定義影響較重,即認為文化/乃是包括全部的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作為社會成員的人所獲得的其他能力和習慣的複雜整體0。¹ 而第三類/文化0概念則受當代美國文化人類學家格爾茲( C lifford G eertz)的定義影響甚大。他認為/文化0是/ 從曆史上留下來的存在於符號中的意義模式, 是以符號形式表達的前後相襲的概念係統, 人們借此交流、保存和發展對生命的知識和態度0。º 從這些定義看, 傳統文化內涵的定義雖局限於狹義文化範圍, 但其內容仍然十分龐雜, 除了物質層麵的文化外, 還包括了製度層麵和精神思想層麵的文化, 給人帶來的感覺是, 所有戰略行為都是文化行為。這樣的戰略文化就有問題了, 因為/ 如果文化無所不在, 那麽文化就毫不存在0。» 江憶恩對第一代戰略文化研究的主要批評就在於此。作為第一代戰略文化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的科林# 格雷後來也承認, 戰略文化的定義應該考慮盡量能夠被實證檢驗。如果文化現象不能夠隨時辨認和分離, 社會科學家有充分理由證明它無法進行嚴格檢驗而難以把握。¼ 而若采取格爾茲的文化定義, 我們則可以避免這樣的尷尬, 因為他把文化解析為負載意義模式的符號, 而符號的沿襲則表明了文化的存續。也就是說, 戰略文化可以在曆史中尋找, 可以證偽, 亦可與其他模式(如新現實主義)進行比較。此外, 根據筆者對西方戰略文化的跟蹤研究發現, 隨著西方戰略文化研究的深入, 其/文化0的內涵還在不斷拓展。特別是隨著建構主義加入戰略文化研究, 戰略文化中/文化0的內涵正從宏觀的曆史文化向兩個方向積極分化: 向下細致到中觀的組織文化和微觀的個人心理, 向上擴展到更為宏觀的國家間和國際體係內的認同、規範與文化。

      關於對戰略文化中/ 戰略0內涵的理解, 學者們爭議則較少, 大多集中於狹義的戰略或軍事戰略。除了張曉軍和許嘉明確指出其/ 戰略文化0中的戰略/是指大戰略, 既包括國家安全戰略, 也包括軍事戰略0外, ½其他學者對/戰略0的理解都局限於軍事戰略的內涵。雖然江憶恩在其扛鼎之作5文化現實主義6中試圖從文化角度分析中國曆史上的大戰略, 但或許是由於過於強調戰略文化研究的理論化,他把大戰略混同於軍事戰略, 使得大戰略的內涵過窄, 結果其戰略文化的/ 意義模式0被賦予的內容就太少了, 僅限於戰爭觀、衝突性質觀和武力效用觀三個方麵。他用軍事戰略文化來分析大戰略行為, 不僅會得出錯誤的結論, 而且由於文化的賦意過窄而考察不出國家戰略行為的特色和國家間戰略文化的差異。張曉軍和許嘉雖意識到/ 戰略文化0中存在國家安全戰略層麵, 但在實際研究中卻仍限於軍事戰略層次。綜合來看, 前兩類戰略文化定義雖能較好地體現各國的戰略風格( strategic sty le), 但缺陷是內涵過於寬泛, 研究難以理論化; 後一類戰略文化定義雖然可證偽, 但缺陷是戰略文化被賦意太少, 達不到考察戰略風格的目的。

      麵對紛繁複雜的戰略文化定義及其不斷拓展的內涵, 我們應該選取何種定義或者如何重新界定戰略文化呢? 筆者認為, 科學的戰略文化概念應該滿足三個標準: 第一, / 文化0內涵的界定要清晰而準確。因為對/文化0的理解是定義戰略文化的基礎與關鍵。第二, /戰略0的內涵要適當, 以達到研究不同國家間戰略風格差異的目的。為此, 我們要避免/ 戰略0涵蓋的內容過窄。第三, 為了實現研究的理論化, 所定義的戰略文化應盡量能夠被檢驗或被證偽。總之, 要想使戰略文化成為一個有效的分析概念, 我們既要力避/戰略文化0是一個無所不包的大雜燴, 又要防止/ 文化0與/戰略0內涵的過窄而解釋效力不足。

       根據以上標準, 筆者認為, 首先, 文化的核心應是價值觀, 這種價值觀寓於並指導各種內隱的思維模式與外在的行為模式。思維方式一經形成往往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規定著人們的思維走向, 為人們認識和評價戰略對象提供必要的思維觀念和分析框架; 行為模式是價值觀與思維模式的邏輯延伸和外在表現。其次, 戰略文化概念中的/ 戰略0應取大戰略內涵, 其下統攝軍事戰略。這種界定將能較好地揭示國家戰略選擇的風格。最後, 為了滿足第三條標準, 可借鑒江憶恩對戰略文化的定義, 將文化中的行為模式改為行為偏向模式, 即從一種確定的行為結果改為多種可能的行為選項, 這些選項是先後排序的。在不同時期, 戰略選項排序的變化可標識出戰略行為偏向模式的改變。這樣, 戰略文化的變遷不僅在於某些戰略思想內容的增加或減少, 而且還表現為戰略行為偏向模式的改變。


        根據以上分析, 我們可給/戰略文化0下這樣的定義: 所謂戰略文化, 是指一套由國家戰略決策體係內成員共享的、以穩定價值觀為基礎的思維模式和行為偏向模式組成的複合體(見圖1)。從內涵看,它包括戰略價值觀、戰略思維模式和戰略行為偏向模式三部分, 前兩者是內隱的, 後者是外顯的、優先排序的; 從作用範圍看, 它包括國家安全戰略層次與軍事戰略層次; 從承載的主體看, 包括精英人士和民眾階層; 從外在表現看, 包括國家戰略思想和國家戰略實踐。此外, 定義中使用/ 思維模式0而非/思想模式0, 主要是突出戰略文化是按一定方式進行理性認識的動態過程, 符合其變動性特征。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