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晉:中國:糧食危機和海外圈地屯田

來源: daozhuqk 2014-07-26 07:07:45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8300 bytes)
金晉:中國:糧食危機和海外圈地屯田
中國的糧食危機
中國曾經以世界7%的可耕地養活了世界20%的人口(也有說是9%和22%),是執政黨一貫津津樂道的重大政績。然而近十幾年來由於土地和水源的嚴重汙染及大量開發房地產,中國的可耕地正以每年數百萬畝的速率急劇減少;隨著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取消了糧食、食用油等的定量供應,中國人在人均消耗更多糧油的同時,飲食結構也大為改變,肉類食物的比重大幅增加,越來越多的玉米、豆類等被用於飼養越來越多的豬牛羊和家禽,部分可耕地還被轉變為草場。食品汙染和浪費嚴重是另一大問題。中國人在飯局上普遍的浪費現象常常讓回國的華人瞠目結舌;自給嚴重不足的中國大米鎘汙染嚴重,被美國《時代》雜誌列為中國十大食品安全醜聞之一。在人口增長方麵,中國正在實施有限開放生第二胎的政策,預計到2020年,中國人口將增至14.5億左右,中國對糧食的巨大需求將有增無減。
第四大問題是中國過半省份的糧食需求難以自給。著名雜交水稻專家、寧波市農科院副院長馬榮榮表示:“上海的糧食自給能力大約為10%,其它近90%要靠外地調入;浙江隻能自給1/3,其他2/3主要靠黑龍江、江西、安徽三個省份供給;北京、天津、廣東、福建等省糧食均不能自足。”在天災和戰時,各產糧大省為了自保,可能停止輸出糧食。馬榮榮稱:“基本口糧如有10%的不足,社會可能出現動亂;如有30%的不足,那就完全亂掉了。”
國內糧食產量不足,隻好從國外進口。2012年是那年之前的中國曆史上進口糧食最多的一年,其中玉米進口增長了97%至520萬噸,小麥進口增長了195%至369萬噸,稻米進口增長了305%至234萬噸。2012年中國糧食的自給率約為89.4%,低於95%以上的政策“紅線”,也跌破自給率90%的動亂紅線。2012年以前的10年內,中國糧食的進口依存度從6.2%增長到12.9%,整整翻了一番。2013年中國糧食進口量依然維持高位,該年度中國穀物進口量接近1500萬噸,較2012年又有所提高。2013年中國糧棉油糖四大農產品的淨進口量比2000年增加5倍,相當於8億多畝耕地的產出量。據中國農業貿易促進中心提供的最新數據,2014年前4個月,中國農產品進出口貿易逆差為212.4億美元,同比增長40%,其中包括幾大主糧在內的穀物淨進口666萬噸,同比增長86%。專家表示:自2011年以來中國糧棉油糖等主要農產品即呈現全麵淨進口的趨勢。從今年前4個月農產品進出口的數據來看,2014年這一趨勢將繼續強化。
以中國居世界第一的人口基數而言,即使是10%的糧食供應缺口也是個巨大的窟窿。國際市場的糧食價格一向非常敏感。幾年前中國大批進口糧食時,國際糧價立刻應聲而漲,且漲幅頗高。即使中國能夠從國際市場買到所需的糧食,也需要巨額外匯。一旦遇到戰爭或全球大麵積的災害,國際糧食市場或難以提供中國10%的糧食供應缺口,或因海運航道被封鎖運不回所需的糧食,屆時中國大規模的社會動亂難以避免,故保障糧食供應安全成為近幾年來中國頭等重要的議題。今年四月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二零一四年六大工作任務中,第一項就是保障糧食(供應)安全。
海外圈地屯田的大時代
既然國內生產不出足夠的糧食,靠外人供應又不可靠,中國又有大量富餘的農業資源和農業人口,許多中國農企就另辟蹊徑,利用外國的土地種植糧食等。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以來中國農企即在澳大利亞、古巴和墨西哥等地投資農業和種植業,但那些隻是中小規模的零散的投資,還沒有形成農企業界的共識和共同行動。自2007年以來,中國不少農企先後以巨資購買了位於南美的智利、巴西、阿根廷和非洲的大片農田(非洲的可耕地利用率僅有四分之一);中國農企也在東南亞的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柬埔寨、老撾等國租賃和開發農田,中國迎來了大規模在海外圈地屯田的時代。
2009年初,在國際糧價增幅60%的強烈刺激下,中國農業部終於意識到:政府扶持農業企業走出去“租地種糧”、“買地種糧”是加強中國糧食安全的有效途徑,該部隨即部署中國五大國有農墾集團對應中亞、俄羅斯、非洲、東南亞、南美洲五個投資地區。近幾年來,在企業、資本、政府多股力量的聯合推動下,赴海外圈地屯田已上升為中國的政府行動或曰國策,連中國電腦業龍頭企業“聯想”也加入了這股競相赴海外圈地屯田的洪流。一如中國製造的工業品輸往全球各地一樣,這股洪流中也包括了中國向全球各地輸出農業技術和人員、農業機械和設備、良種和農藥等。因篇幅所限,以下僅介紹幾個中國赴海外圈地屯田的大型或有代表性的項目。
俄羅斯和蒙古:兩國與中國在地理上相鄰,均是地廣人稀和發展大規模機械化農業的好地方,中國多年前已啟動在這兩國租地種糧的計劃。俄羅斯遠東地區閑置、未開發的耕地高達1億畝,種地成本至少比中國國內節省三分之一。黑龍江東寧縣官方的數據顯示,僅東寧人就在俄羅斯協議承租土地約320萬畝,整個黑龍江省在俄開墾土地約600萬畝。
烏克蘭:2013年9月,中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與烏克蘭農業公司KSG Agro簽署一份為期50年的協議,後者向中國提供10萬公頃(一公頃等於15畝)農田。最終中國將購買300萬公頃烏克蘭農地,即在未來50年內中國要購買烏克蘭國土麵積的5%或可耕地麵積的9%,即相當於比利時或亞美尼亞或美國馬薩諸塞州的麵積,也大於世界上50個國家的領土麵積。
美國:美國擁有世界上最發達最高效的農業生產體係,但也沒能擋住中國農企進軍美國的步伐。中國最大的苜蓿供應商張仁武在美國猶他州買下了兩個農場,隻種植苜蓿。近幾年美國西部大旱,美國人故此認為:用美國的土地和大量水資源為中國生產苜蓿是很不劃算的。中國人在美國投資農業不是一帆風順的。
其它:中國中小農企在其它國家的農業經營也不可忽視,如五十萬浙商在全球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從事農林牧漁等產業,承包土地和水麵麵積共三百多萬畝。
最後要指出的是:中國的海外圈地屯田洪流正遇到越來越多的挑戰和競爭。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各富裕國家和人多地少的國家也正加緊在他國圈地屯田;另一方麵,在城市化進程、工業發展、人口增長、氣候異常等多種因素的疊加下,全球每年消失約兩千萬公頃的可耕地,可耕地變得越來越稀缺,“二十一世紀的農業新殖民主義”之說正在全球各地獲得越來越多人的認同。
(原載《動向》2014年第7期)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