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施一公團隊解析老年癡呆元凶清晰麵貌

來源: xwu622 2014-07-18 11:31:0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252 bytes)

    阿爾茨海默症多發於65歲以上的老人,隨著現代人壽命的增長,患病人數將越來越多。20世紀90年代末,科學家就知道了人源γ分泌酶複合物是老年癡呆症致病蛋白,但十幾年來,沒有人看清它到底“長成什麽樣”。

    獲得γ分泌酶複合物的三維結構,這是目前世界生命科學領域最熱門的研究課題之一,世界上多達幾十個實驗室都在進行科研攻關,但十幾年來都未有大的突破。外國科學家隻能將蛋白酶解析到12埃(1埃等於0.1納米,1納米等於10的負9次方米)的分辨率。

    此次施一公教授對獲得的複合物樣品進行了冷凍鏡分析和數據收集,最終獲得了分辨率達4.5埃的γ複合物三維結構,更進一步地分析出了其三維結構。

    施一公表示,此次空間結構上解析為首次,“好比國外科學家在100米外看一個饅頭,而我們在5米外看一個饅頭,我們的目標是做更精細解析,未來能在10厘米外看一個饅頭。 ”

    2014年3月,施一公從瑞典國王手中接過晶體學領域國際最高獎項——愛明諾夫獎。這是一場全球生命科學領域持續數十年最激烈賽跑,中國科學家以一次完美撞線贏得了勝利。

    2014年6月29日,英國《自然》雜誌以長文形式在線發表了這個讓世界頂尖生物學家為之一震的驚人發現。它是罕見的,讓世界頂級期刊《細胞》《科學》“瘋搶”的重大成果。

http://www.wokeji.com/shouye/rekeji/shiyigong/

    順便提一句,方舟子在2008年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舉報說,施一公在申請2008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外籍)時涉嫌造假。施一公所獲得的“極高榮譽”非常廉價。並且施一公在《自然》發表的論文有充數之嫌。
 

所有跟帖: 

施的成果說好確實好,說充數也有道理.看側重點. -auroraA- 給 auroraA 發送悄悄話 (660 bytes) () 07/18/2014 postreply 16:22:41

不是看到了一個樣子,是看的精度增加了。就像從放大鏡到顯微鏡。 -xwu622- 給 xwu622 發送悄悄話 xwu622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8/2014 postreply 18:28:05

沒看他的文章.如果按你所說,意義就更小了.算是個技術突破.對老年癡呆症的specific作用很小. -auroraA- 給 auroraA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18/2014 postreply 22:51:43

就像看一個運動著的人,精確測出某個時刻胳膊和大腿的夾角到0.00001度又有什麽意義呢? -auroraA- 給 auroraA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7/18/2014 postreply 23:00:16

是個進步,但吹得太厲害了一點。即使把結構完全搞清楚了,距離治療還差著十萬八千裏呢。 -阿留- 給 阿留 發送悄悄話 阿留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7/19/2014 postreply 06:26:3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