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5月30日,中華小孝子培養工程在中國兒童中心啟動。中國倫理學會慈孝專業文化委員會計劃用5年時間,在全國培養百萬4至6歲的中華小孝子,為全國億萬孩子樹立道德榜樣。
楊國棟(江蘇 法律工作者):4到6歲的娃娃,才學會走路沒多久,字都未必認識幾個,能懂什麽是孝道嗎?孝道雖然與教育有關,但那是家長言傳身教、日積月累的結果,不是短時間就能培養出來的,更沒有現成的模式可循。
一個人是不是孝子,也得爹媽老了才看得出來,4歲的孝子根本就是笑話。這些娃娃“孝子”長大了要是不孝,主辦方又該如何收場?就算中國倫理學會慈孝專業文化委員會的計劃得以順利推行,所謂的中華小孝子又該如何認定,不會又是交錢買證書的老一套吧?還是組織考試,把孝子當成狀元考?
怎麽看,中華小孝子培養工程都不是很靠譜,和已經臭名昭著的“共和國脊梁”獎簡直如出一轍。隻不過這回主辦單位的野心大得多,利用家長疼愛子女,急於讓他們出名的心理,想用“中華小孝子”的名義讓更多人上鉤。家長可得千萬小心,別上這種山寨評獎的當。
覃劍(湖北 大學生):趨父出門,毆打父母,啃老拒贍……當前,愈發激增的親子矛盾直逼孝道教育。就構想而言,此培養工程無疑飽含了對孝道美德的呼喚。
但看似一個向善的專題培訓,琢磨起來卻充滿了眾多疑點與無邊幻想。須知,“5年”時間,“百萬”孝子,這其中充滿了豐富的“產量”意味。此等計劃,頗似“××加工廠”的生產計劃。
教育育人不在於量,而在於質,既然是單純的道德培訓,完全沒有必要去強調打造百萬孝子的宏偉目標。而且“5年之期”又是何意,既然是道德教育,為何不能辦得長長久久,偏偏隻是一個五年計劃。暗合官場更替周期,其間曖昧令人無限遐想。
同樣,其培養模式也頗為冒進,百日培養、三年跟蹤、長期幫助。一夜可以暴富,三代方成貴族,都知道道德培養是一個長久的過程,重在氛圍打造,怎能有時間期限?換句話說,真正有意義的也就在於跟蹤教育的3年,3年時間培養出的孩子,真就孝百年而不改了?
由此來看,就不得不懷疑培訓的目的所在。正如工廠的重心固然在於項目產生的利潤差,那“培養工程”的目的何在。在“作秀”屢現的權力社會,利益關聯,冒進炒作。此次培訓的重點究竟是在產品“孝子”,還是利潤“政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