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前駐德國日本記者:日本反複挑釁曆史和戰後體係極端危險

日本反複對曆史和戰後體係發起極端危險的挑釁行動。這不僅涉及如何正視過去與現在,更關乎如何展望未來

  作為一名在德國等歐洲國家生活了25年的日本人,我對自己的國家抱有極其強烈的不舒服感。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部分日本人對曆史的“厚顏無恥”。1945年8月15日是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日子,日本卻公然將8月15日設立為“終戰紀念日”。這體現了不願意接受“日本戰敗,亞洲被解放,世界建立了和平新秩序”曆史事實的錯誤心態。

  在與日本同為戰敗國的德國,目前有250個納粹強製收容所遺址,以見證納粹德國所實施的殘酷獨裁統治及其侵略行徑。德國還規定初、高中學生有義務在社會科學見習課上參觀這些設施,學校還經常把依然在世的納粹受害者以及反納粹活動家請來,讓他們在課堂上講授自己的親身經曆。日本雖然也有和平祈念資料館(位於東京)、廣島和平紀念資料館、長崎原子彈爆炸資料館等設施,但僅用於對東京大轟炸、廣島長崎被投擲原子彈等曆史事件的資料展示,未涉及關於日本身為“加害國”與“犯罪國”的曆史責任等內容。

  德國重視國家責任。德國1979年修改刑法,廢除了追究納粹罪行的時效限製。德國至今仍在追查戰爭罪犯。可是,日本卻對731部隊長石井四郎等戰爭罪犯全部免罪。在中國東北以及南京等地犯下罪行、實施新加坡大屠殺的禍首辻政信,甚至在二戰後五次當選議員。此外,日本首相等政界人士還參拜將戰爭罪犯作為“英靈”進行供奉的偽宗教設施——靖國神社。這與西德總理勃蘭特在華沙猶太人死難者紀念碑前下跪,形成何等鮮明的對比。

  德國政府及民眾能夠對犯下的罪行進行道歉,並展現出良知,日本政府卻無法做到這一點。日本慢慢成為“世界的危險因素”。2011年在挪威槍擊案中殺害69名無辜民眾的新納粹種族主義襲擊者,將日本稱讚為“理想之國”。國際社會如何看待如此受到讚揚的日本?

  目前,歐洲正在朝著聯合統一與共存的廣域共同體方向發展。德國等舊軸心國承認錯誤、坦誠謝罪的態度發揮了重要作用。東亞之所以未能建立共同體,是因為日本反複對曆史和戰後體係發起極端危險的挑釁行動。這不僅涉及如何正視過去與現在,更關乎如何展望未來。正因如此,作為一名日本人,我今後將繼續發出聲音。

  (作者係日本每日新聞社前駐德國記者,本報駐日本記者劉軍國采訪整理)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