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荒年代的茅台酒“大躍進”

來源: 26484915 2014-06-08 17:55:1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400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26484915 ] 在 2014-06-10 10:34:49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飢荒年代的茅台酒“大躍進”
【字號 大 中 小】【論壇】【打印】【關閉】

  新中國成立前,貴州省的茅台鎮有“成義燒房”“榮和燒房”“恆興燒房”三家私人酒坊。 1915年,茅台酒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獎,成為世界名酒。

  建國後,三家酒坊由政府接管,合並為茅台酒廠。此後規模逐步擴大,但年產量基本維持在二三百噸左右。但到了1958年,茅台酒產量從1957年的283噸卻突然激增至627噸。 1959年,產量又達到820噸,1960年升至912噸,用當地人的話說,茅台也“放了衛星”。

  茅台大躍進,發端於毛澤東無意中的一句話。

  當時的貴州省委第一書記周林,1989年在為 《茅台酒廠誌》所作的序言中記述了當時的情景:“記得在1958年中共中央召開成都會議期間,主席問我:‘茅台酒現在情況如何?用的是什麼水?’我說:‘生產還好,就是用的赤水河的水。’主席笑著說:‘你搞它一萬噸,要保証質量。 ’”

  成都會議是一次批判 “反冒進”、為大躍進鼓勁加油的重要會議。周林回到省裡,對茅台酒廠領導說:“要保証茅台酒的生產,既要抓鋼鐵生產,又要抓茅台酒生產”,“對於你們來說,鋼鐵是元帥,茅台酒是皇上”。

  當時任車間主任的趙明軍對當時酒廠大規模擴建印象很深。 “以前隻有一個車間,那3年又修建了兩個車間。此外,還在茅台鎮以外選了好多地方試點,後來都不了了之了。人員也從幾十個人一下子增加到700多人。”趙明軍搖著頭說,過去的私人燒房雇傭工人時,條件要求很高,可大躍進時緊急招募的工人,很多完全沒有釀酒經驗。

  每生產1噸茅台酒,要消耗5噸糧食。問題是,大躍進後麵緊跟著是3年大飢荒,這麼多糧食從哪裡來?

  茅台酒廠檔案館工作人員,從堆積如山的檔案中取出一張發黃的草紙。這是1960年2月20日,貴州省人民委員會給貴州各地區的一封加急密電。密電題目是《關於調高粱支持茅酒廠生產的問題》。密電說:“為支持茅酒生產,確保出口任務完成,根據元月底各地高粱庫存,確定調安順5(單位萬斤,下同),畢節25,銅仁16,黔東南5,貴陽市5,給仁懷茅酒廠。由於急需,希接電話後立即安排,組織發運。 ”這是不由分說的死命令。

  這樣的緊急調糧顯然不止這一次。後來還不夠,中央又從四川江津調來70萬斤,支援茅台酒生產。

  由於盲目擴大產量,完全不顧釀造規律,生產出來的茅台質量低劣,造成國內外消費者反響強烈。

  迫於各方壓力,1959年4月,輕工業部派了一個“貴州茅台酒總結工作組”進廠,進行全麵整頓。整頓到1962年,茅台產量從1960年的912噸降回363噸,酒廠很多職工也相繼調離酒廠,被安置到其他行業。

  此後十幾年,茅台酒產量都在二三百噸徘徊,直到1978年,產量才超過1000噸。大躍進時期的“陳釀”後來一直無人問津,反倒是早先私人酒坊的酒成了茅台中的“珍品”。

  (摘自《中國新聞周刊》 李 楊/文)

  

(《黨建文匯》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所有跟帖: 

這樣一來我們就知道誰在顛倒黑白了。哈哈哈哈 -asiancarp- 給 asiancarp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6/09/2014 postreply 10:59:29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