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夫: 慘痛教訓:中國洋奴葬送了“運十”大飛機

來源: wwxx 2014-05-25 10:10:40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6015 bytes)

一篇摘自新華每日電訊的報導《中國早有“大飛機”——運十飛機的研製曆程》(《江南晚報》2010年12月10日B7版 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0-11/26/c_13622890.htm ),讓人對中國大飛機耿耿於懷,從與世界相差兩年到落後三十年,從中國“運十”大飛機試飛成功到封存三十年,是誰害了“運十”飛機,我們用了三十年的慘痛教訓擦亮了自己的眼睛,是中國的洋奴葬送了“運十”大飛機。

  研製“運十”飛機的項目啟動於1970年8月,也被稱為“708工程”, 並由中央直接指揮,投資5.377億元人民幣。1978年11月23日“運十”飛機成功試飛。從曆史看,大飛機項目啟動於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成功上天後的 幾個月,又恰逢“文革”中期,這是一個被中國精英們稱為“鄙視”科技和知識的年代,經濟到了崩潰邊緣的“動亂年代”。從經濟上講,在當時經濟條件極度困難 的情況下拿出這麽多的錢,可以看到中央政府對這一項目的重視。從國際環境看,西方國家大飛機項目已啟動了兩年之久,恰正值中蘇嚴重對立,台海對抗。就是在 這樣的條件和複雜的環境下,中央政府從戰略角度出發,還是花巨資投入大飛機項目,並隻用了八年的時間,經過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實現了大飛機的 試飛成功。

  但是,1985年,“運十”飛機停飛了,這時中國對外開放的時間正相當於 “運十”研製的時間,這正是中國精英們看來“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月亮亮”的時代,這正是中國精英向西方敞開胸懷跪求引進外資的年代,這更是中國精英心急火 燎照搬西方“市場”的年代。此時停飛“運十”飛機,其意義非同一般。如該文所說是被“誤讀”為“文革產物”、“四人幫項目”。難道這真是被誤讀了嗎?其實 中國精英們真正的目的,就是要用徹底否定文革期間的所有成就,以與文革劃清界線,目的就是為日後迎接洋大人的駕臨作準備,用實際行動向洋大人證明自己是忠 實的奴才。

  實事也是這樣做的,當“運十”飛機試飛成功不就,中國的洋奴就急著與美國 麥道公司開始長達五年之久的合作談判。他們說運十飛機怎樣的不好,可就是不給“運十”飛機翱翔的機會,用“組裝25架麥道82飛機”埋葬了中國“運十”飛 機,他們幫著洋大人把中國的大飛機扼殺在了搖籃裏。有人為停飛“運十”辯護,說了不少“不得不堅決反對‘大飛機’”的理由(http://www.chinagb.org/Subject/BigPlane/article.asp?aid=950)(以下簡稱《不》)。

  《不》文借毛主席周總理批準買進成套石化設備來否定“有條件,上;沒有條 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實質就是要否定中國工人階級和廣大科技人員已經取得的重大成果,扼殺中國工人階級不畏困難艱險,勇攀高峰的奮鬥精神和大幹社會主 義的昂揚熱情,為精英向洋大人跪求飛機製造技術、引進外國資本尋找借口。中國人有海納百川的胸懷,也善於向人學習,但事實是十年合作竹藍打水一場空,三十 年的教訓是:中國沒有的洋人不賣,中國有的,洋人賤賣,一些涉及國計民生的產業的主導權掌握在外企手中、產品的定價權被洋人所控製,最終是被洋人牽著鼻 子,隻能庇顛庇顛跟在洋大人後麵聞洋庇,替洋大人擦洋庇股,撿洋屎。六十年的經驗告訴我們,中國的偉大成就都是靠自力更生研製出來的,特別是在別人的封鎖 和禁運中更激發了中國人的創造激情和堅強鬥誌。《不》文懷疑“比如那個3000萬的實驗費,花掉之後就一定能達到投產機型的狀態了麽?”,於是斷定“‘運 十’項目本身就是一個‘無底洞’”。因為沒有“一定”的把握就不該上,按此觀點,我不知道有沒有把握從月亮上取回資源寶貝,這“嫦娥工程”是不是“無底 洞”,是不是也將被下馬?作為國家的技術戰略儲備,難道這都不該上嗎?即便“運十”存在很多問題,或者是很大問題,它也是離成功近在咫尺,“運十”是不是 個“無底洞”?今天研製大飛機的資金高達2000億元之巨,(http://www.jibi.net/News/juns/8_57_14_646.html) 與五億多元比,堵這個有底的洞可真是慷慨的!《不》文說:“ 1980年代中期,中央政府開始明白銀行的錢不能亂動了,開始知道,銀行不是政府的印鈔機這個道理了。”為了引進所為的技術,精英們花了多少巨資買了洋人 的“洋淘汰”、“洋垃圾”,甚至在合資後最終把自己的技術、工廠拱手獻給了洋大人,自己淪為洋人們的真正奴才。說近的,那與麥道合作最終血本無歸的錢難道 就隻是印鈔機印出來的嗎?《不》文認為:“運十”是個“高危項目”,請問哪款飛機不是高危項目,中國的殲八、殲十不都是高危項目嗎,要不怎麽會有試飛員為 之殉職能?

  如今,我國大飛機在落後別人三十年之久又重新啟動了,這是基於經濟和國防 的發展需要,也是被國際競爭所逼出來的國家需要。《不》文反對“全國一盤棋”的辦法,認為這是在在計劃經濟下的說法,主張“麵向市場”,“引入競爭機 製”。“全國一盤棋”有什麽錯,難道要讓全國像散落的“棋子”才合乎心意?計劃經濟不可嗎?今天可在用計劃經濟手段為市場經濟擦庇股,為經濟危機來滅火。 反對造大飛機的另一個理由是《不》文武斷地從股市看出來的,因為股市不缺資金,“中國的飛機製造業既沒有本事吸引這些資金來拓展自己的宏圖大業,也沒有想 法,更沒有壓力。這個行業裏麵的人,太習慣也太安逸於國家的嗬護了。”這是對中國航空航天人極大的汙辱,從過去的“兩彈一星”,到今天的探月工程、神州飛 船、新型戰機等,無不凝聚了中國航天航空人無私奉獻、艱苦奮鬥、敢於進取的精神與汗水。很顯然,《不》文的字裏行間就是希望中國的大飛機不要自己獨搞,中 國的核心技術不要自己獨享,要讓人家再來插一腳,不說用意為何,就“市場”而言,是不是中國大飛機的救世主和歸宿呢?大飛機的建造,將為國家在戰略上儲備 了科技和人才資源,為國家在國際競爭中獲得發展的戰略空間,“運十”的沉浮,是用事實給中國洋奴走市場化的一記響亮耳光。中國造原子彈不是為了市場的需 要,也不是為了賺錢的需要;中國高速列車的發展也走過市場化和中外合資的曆程,事實是靠我們自己建造的才最好,是我們自己造的最便宜,“運十”上馬也是如 此。在中國真正屬於自己的大飛機翱翔藍天的時候,將為中國人節省無數被資本主義國家訛詐的血汗錢,從而打破帝國主義國家的技術禁運。

  因此,中國“運十”大飛機的研製曆程,是中國發展命運的縮影,通 過“運十”的這個曆程可以總結出這樣一個結論:洋奴是中國發展誤國的禍根,洋奴買辦更是賣國的急先鋒,是引向亡國的民族罪人;靠別人不如靠自己,靠資本主 義更是引狼入室,隻有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奮發圖強,才是國家和民族的安身立命之本;隻有不畏艱險,迎難而上,艱苦奮鬥,勇於創新,才能為國家的發展拓展 空間。

 

  中國早有“大飛機”,命運令人扼腕歎 

  2010年11月26日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14版

  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0-11/26/c_13622890.htm

  

  ▲1980年9月26日,“運十”首次試飛成功。 新華社資料圖片

  馮亦珍

  今年是我國自行研製的首架大飛機“運十”首飛的30周年。

  9月26日,“運十”首飛30周年紀念會在大場機場會議室低調舉行。參加 者是當年參與設計、製造的技術人員以及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的有關方麵負責人等共五六十人。原先安排紀念活動的一項內容是在“運十”飛機前拍照留念。 但是,當天大雨滂沱,人們隻能在淌著不盡雨水的窗前,遠眺靜臥的“運十”飛機。往事如煙,塵封的曆史在這一刻被喚醒。

  “運十”首飛:“就像大個子打籃球一樣”

  1980年9月26日,對航空業界來說,這是一個具有裏程碑意義的日子。一架取名為“運十”的國產大飛機,在這一天飛上藍天。

  上午,天氣多雲轉陰,在濃雲的罅縫裏偶爾透出一線陽光。現場的一切顯得過於靜寂、凝重——由於“運十”飛機從立項至研發,一直充滿爭議。因此,“運十”的試飛顯得非常的低調。當時還有“三不”的規定,不準見報,不準廣播,不準上電視。在現場,甚至罕有記者出現。

  9時許,“運十”在牽引車的拖曳下,出了機庫。數百人的凝視中,試飛機長 王金大帶領機組人員共6人登上飛機,關上艙門。他們駕駛這架飾有五星紅旗和“Y-10”航徽的飛機,在上海大場機場,飛機轟鳴、滑行、加速、離地,直刺藍 天。這是“運十”飛機的首次本場飛行。飛機在空中飛行了約20分鍾後,安全返回,降落在大場機場。

  當年45歲的試飛機長王金大是我國民航界的優秀飛行員,他原是民航上海管 理局飛行大隊的飛行員,後來調往北京局。這位自上世紀五十年代就當上飛行員的機長,安全飛行小時已達8000小時。在登上飛機的那一刻,王金大的眼睛就有 些濕潤:這位共和國的早期飛行員一直盼望能駕駛國產的飛機。在首飛結束後,他動情地說“這太令人興奮了,我終於駕駛了我們中國人自己研發的飛機”。而私下 談起這架我國自行設計、研製的首架起飛重量超過100噸的大飛機時,王金大有個比喻——“就像大個子打籃球一樣”:“一般大個子行動好像欠靈活,但是你看 籃球比賽場上的運動員,個個都是個子高大,動作卻是十分靈活。‘運十’在空中,就像籃球場上的運動員那樣,這麽大一架飛機,飛行起來卻是生龍活虎!”

  本地試飛後,“運十”又進行了轉場飛行,從上海飛往其他省市。首次飛往北京時,在客艙內,參與試飛的人員感覺都很好,飛行平穩,“與國外引進的飛機並沒有明顯差別”。

  在4年多時間裏,“運十”試飛起落130架次、飛行170個小時,從上海 飛往北京、成都、哈爾濱、烏魯木齊、廣州、昆明等地,飛了拉薩七次,都沒有發生過問題。在試飛期間,正逢西藏受災,需要運送大批物資,“運十”還受委托往 拉薩運送救災品,天天載重起飛,連續運轉。4年時間裏,“運十”從南飛到北,從沿海城市飛到世界屋脊。試航的航線從東西南北幾乎覆蓋了我國陸上的領土。 “運十”受了氣象、海拔、嚴冬、酷暑的考驗。

  激辯聲中的踟躕前行

  “運十”飛機於1970年8月以(國發)77號文件下達研製任務,初期曾 以任務下達的年月為標誌,稱為“708”工程(即70年8月)。“運十”的設計方案經過全國專家會議評審。由中央直接指揮協調,各部委、軍隊及全國21個 省市的262個單位參與研製。“708”工程耗資約3.5億元,連同在製品等的投入,費用為5.377億元人民幣。

  然而,“運十”飛機的設計、研製過程正處於文革期間,研究、開發、創新, 不僅受到當時經濟實力和物質條件的限製,更遇到思想理念的碰撞。“運十”的研製是采用蘇聯技術體係,還是采用世界通用的英美技術體係,就是爭議的焦點之 一。當時,中蘇關係已疏遠和對立。但中國尚未開放,我國航空工業受前蘇聯的影響很大,軍用機和民航機大都是蘇製飛機。我國使用的技術標準大都是前蘇聯的, 與世界通行的民用飛機的“適航標準”相比較,蘇聯的體製產生的產品大多有傻、大、黑、粗的毛病。為此,“運十”在研製工程中將按世界通行的英美適航標準來 作為設計規範。這將使運十在技術上更先進,並使安全性得到更大的保證。這種技術路線的轉軌上報國家後得到批準。但在航空工業內部卻因為因襲的思想慣性,而 長期得不到讚同,並常遭到誤解和反對。

  處在“文革”期間,知識、科研,受到鄙視。幾乎每個運動都會被波及,“運 十”設計人員稍有不慎,就被批右傾、被稱為“資產階級堡壘”等。被貼大字報、小字報也屢見不鮮。造飛機是項科學的、嚴謹的工程,但有些人習慣以運動方式組 織生產,動不動就想搞敲鑼打鼓,搞大轟大嗡,這些都被製止了。但在講鬥爭哲學的年代,“運十”的這些爭議被渲染、擴散。當時被四人幫統治的上海市委特地組 織宣傳班子排演了一部話劇名為《頂風飛》,影射和攻擊“運十”的科研人員。

  “運十”的研發環境也是因陋就簡:辦公室不夠,設計人員就在食堂辦公,一 到開飯時,便要把圖紙收起。上海的夏天,極其悶熱,沒有風扇、沒有空調,工程師們怕汗水滴在圖紙上,一直小心翼翼,不停地擦汗。地處滬郊,蚊蟲叮咬得厲 害,大家把報紙裹在腿上、手臂上,抵擋叮咬。辦公桌不夠,包裝箱就當辦公桌。瞄準世界先進技術,在30年前,他們就采用計算機進行設計。沒有大型計算機, 就到上海計算中心去運算,為了不妨礙計算中心的工作,設計人員都安排在午夜至淩晨在進行運算。就在這樣的困難條件下,時任“運十”飛機副總設計師的程不時 等設計人員,自編了138個解決設計問題的程序,在“運十”研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程不時晚上伏在木箱上編程序,還編寫了關於飛機設計的計算機軟件的理論 書籍,有的被大學選作教材,使用達10餘年,並被推廣到航空航天係統。

  第一架飛機1978年研製完成,已是粉碎“四人幫”以後。設計人員對飛機 進行了一次全麵的分類檢測,對試製出的試驗樣機查出了2000多個加工問題,進行了整改。1978年11月23日,“運十”在西安進行靜力試驗和全機破壞 試驗取得圓滿成功,實驗結果與設計精確吻合。“運十”還先後在西安、哈爾濱等地做了八個風洞試驗,也全部達到設計規範。

  “運十”在1970年立項,僅比歐洲“空中客車”晚兩年上馬。“運十”的 各項技術水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中國成為繼美國、蘇聯、英國、法國之後,世界上少數能建造大飛機的國家之一。縱觀全球旅客飛機的發展,直到21世紀,航空 專家仍認為:“運十”布局合理,技術選擇正確。

  嚴重誤讀遭停飛,如今期待再出發

  試飛成功令人歡欣鼓舞。然而,1985年,“運十”飛機停飛。成噸的材 料、圖紙被封存,“運十”靜臥在大場機場的草坪上,已有20多年。這是為之奮鬥的設計研製人員、試飛人員以及工人心中永遠的痛。究其原因,有老專家認為: “運十”因為誕生於特殊的年代,下馬緣於被嚴重誤讀——“運十”的立項、研製,時間上與“文革”重合,因此被貼上“四人幫項目”“文革產物”等政治標 簽……“運十”在起飛後再被擱置,這30年,是世界民航業大發展時期,中國與世界航空業的差距被拉大。

  從1980年至今30年,中國民航運輸業突飛猛進:到2009年,中國民 航旅客運輸量達到2.3億人次,中國民航全行業去年完成運輸總周轉量和貨郵運輸量為為427.1億噸公裏和445.5萬噸。截至2009年底,我國民航擁 有1417架飛機。“運十”飛機的一名設計人員曾經請在銀行工作的女兒算了一筆賬,這30年,中國民航用於購買飛機的錢,以百元麵值的新票堆積,據測算, 鈔票的高度,相當於400幢上海金茂大廈的高度。有13億人口的中國,太需要自己的大飛機了。

  中國人的飛天之夢在2006年初又被點燃:2006年3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宣布,中國要在“十一五”期間啟動大型飛機研製項目。

  “運十”的設計研究人員在“運十”停飛之後,都常會說,“一切歸零”。這 是他們內心的無奈和痛苦的表達。但是,“運十”沒有歸零。新的大飛機項目將在“運十”的基礎上發展,將站在老一輩設計研製人員的肩膀上前行。如今,中國的 大客機計劃已步入實質性啟動階段。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國產大型客機總設計師吳光輝不久前透露,國產大飛機將於今年底完成設計方案,將比國 外同類型飛機內部空間更大、座位更寬更舒適,直接使用成本低,我國還將製造專門針對西藏等高原地區的國產大飛機。根據目前的計劃,國產大飛機擬在2014 年首飛、2016年交付航線。據悉,用於大飛機項目的投入將達2000億元。

 

所有跟帖: 

“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鄧如有毛主席1%的遠見魄力,大飛機產業早就開花結果了。 -studyhistory- 給 studyhistory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25/2014 postreply 10:21:45

毛與鄧其實目標思想差不多,隻是毛浪漫,鄧務實。打飛機一事說的容易,君不見到現在發動機還沒有過關 -547788- 給 547788 發送悄悄話 547788 的博客首頁 (175 bytes) () 05/25/2014 postreply 10:36:40

老毛要是還沒搞文革前就走了,圓雞蛋,青蛋也早都下馬了,比搞飛機費錢更多 -obamacome- 給 obamacome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25/2014 postreply 10:22:31

大躍進發現了大慶勝利油田,文革10年石油產量翻了3番,多養活了5億人 -hetero- 給 hetero 發送悄悄話 (2723 bytes) () 05/25/2014 postreply 10:30:19

60年那局麵,無超強勢人主政,用議會式表決,兩彈一星項目早否決了 -obamacome- 給 obamacome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25/2014 postreply 10:43:18

+1 -studyhistory- 給 studyhistory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25/2014 postreply 14:50:59

鄧80年得勢後,就要幹掉運十,因這不是他搞的。82年趙就開始,沈圖揚言不會買運十 -reader007- 給 reader007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25/2014 postreply 10:29:07

他們還想搞掉大躍進和文革的成果---石油,但幸虧又老康師傅在 -hetero- 給 hetero 發送悄悄話 (2723 bytes) () 05/25/2014 postreply 10:31:53

沈圖就是不久後叛逃的民航局長! -鐵肩08- 給 鐵肩08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5/25/2014 postreply 12:27:31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