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勇:1979年考入安徽大學曆史係,1983年考入複旦大學曆史係。1986年畢業,獲碩士學位。同年至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從事研究工作,曆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1999年晉升為研究員。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文明研究中心、安徽大學胡適研究中心等研究員,河南大學、福建師範大學等校教授,中國現代文化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等。
馬勇:
今天是《辛醜條約》簽字111周年紀念。這是近代中國最重要的條約,與60年前《江寧條約》,40年前《北京條約》,15年前《馬關條約》構成近代中國完整的條約體係,深刻影響了後世中國發展。尤其是《辛醜條約》及其十幾個附件,是那時的國際共識,規定任何人不得唆使民眾排外,中國發展應與世界保持一致。
馬勇:
《辛醜條約》裏麵就這麽規定的,中國必須要宣布不得再有排外的教育,不能再排外,應該宣揚普世的觀念,世界友好,外國資本,外國傳教士進入中國都是應該的,應有一種親善,就是這方麵的要求。另外最重要的八個國家,仍然有權利在中國駐紮軍隊,為什麽駐紮軍隊呢,是防止再發生民族主義的這樣的排外,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從北京到大沽口要嚴格駐軍,大沽口炮台要拆除,為什麽,要保證如果發生排外的事情,外國軍隊能夠從海上很快的進到北京來,這都是防止著,這如果我們過去不能理解的話,我們這些年應該看到伊拉克的駐軍,阿富汗的駐軍,科索沃的駐軍,都是國際管製的作用。
馬勇:
但是作為執政黨,作為國家的管理者,就應該引導人民不能有這種狹隘的民族主義意識。中國最好的一段時間,曆史上最好的一段時間是1895年到 1911年前後,中國最好的一段時間,日本把中國打敗了,1894年甲午戰爭打敗了中國,但是中國在第二年就開始維新,開始學日本,而且政府公開的講向我們敵人學習,日本呢確實把中國的事當做自己的事,中日之間親善就是從1895年開始,日本真誠的幫中國,中國真誠的學日本,學自己的敵人,那個時候是中國人的心態調整得最好,中國有句老話叫願賭服輸,近代戰爭輸贏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