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報稱,2012年6月,中國公布了一項重大科技成就:該國的第一個載人深海潛水器“蛟龍”號下潛到太平洋馬裏亞納海溝的7062米深處。國家媒體說,這一壯舉使中國躋身美國、法國和日本等“國際深潛俱樂部”第一梯隊。
美國《洛杉磯時報》網站4月17日報道稱,該潛水器配備了聲呐裝置和兩個機械臂,最大荷載是240公斤,在搜索馬航MH370失聯客機的過程中正好可以派上用場。
不過,盡管中國滿懷熱情地投入搜索工作,卻主要是動用衛星尋找殘骸、調集艦船和派遣飛機。此舉凸顯了該國的高技術雄心與局限性之間的差距。
中國並未提出動用“蛟龍”號。設在澳大利亞的搜索團隊也沒有提出相關要求,而是把主要任務交給了美國製造的“藍鰭金槍魚”自主水下航行器。
參與設計“蛟龍”號並幾次搭載該潛水器執行任務的崔維成說:“我們擁有這個先進的潛水器,卻沒能參與執行這項重要任務。我們感到很失望。”
不過,崔承認,中國官員可能對於把“蛟龍”號送往搜索海域的過程感到擔心。其母船“向陽紅09”船是1978年製造的,不太可靠。
尋找馬航客機的工作已經進行了40天,是美國、澳大利亞和英國設備及艦船提供了調查人員認為最有價值的線索。
退役軍官徐光裕是中國軍控與裁軍協會的高級顧問。他說:“不可否認,美國在這方麵的技術確實要先進得多。美國的衛星係統要精良得多,他們分析複雜數據的能力也強得多。這些都是我們必須要向美國學習的。”
日前,中國成為新聞關注的焦點,而且令澳大利亞的搜索協調人員頗感意外。當時,國有的中央電視台宣布,中國的“海巡01”輪可能搜索到了這架飛機黑匣子的脈衝信號。這是首次報告搜索到信號。上周,國有的《中國日報》刊登了一篇相當坦率的文章,標題是《搜索行動中暴露的技術差距》,文章指出,專家說,中國需要更多地研發先進海上裝備。
但是,問題很快就出現了:照片顯示,搜索人員使用的是市場上能以1.6萬美元買到的手提式設備。該設備由美國製造,從船側放入水中。
直到本周,負責在珀斯協調搜索工作的原澳大利亞國防軍司令安格斯·休斯敦說,中國的數據“經過分析,不是可靠信號”。他說,調查人員依靠的是美國聲波定位儀發現的其他4次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