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是名符其實的腐敗之軍,談談其中的大博士著名的第一孫子

“中國人民大學本科,中共中央黨校黨校研究生,軍事科學院軍事學博士,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換做常人,如此牛掰的簡曆亮光閃閃。

 

但對於毛新宇來說,所有學曆、身份在一個與生俱來的標簽麵前都黯然失色——“孫子”。即便是在入黨支部大會的嚴肅場合,同學對他的期望竟有“做一個無愧於毛澤東孫子的優秀共產黨員。”

 

毛澤東嫡孫,讓他的學習和職務經曆都異於常人,也惹來許多爭議。

 

朱元璋研究起家

 

據《炎黃春秋》的文章,毛新宇是毛岸青和邵華通過兩次人工授精所生。

 


 

 

他的中學時光在北京市第六十七中學度過。這所坐落在頤和園與香山之間的普通中學,目前在海澱區的排名還在四十名開外。

 

毛新宇回憶,他在初中階段就對明代曆史產生了濃厚興趣,尤其是朱元璋的研究,非常用功,一直持續10餘年。

 

1988年,毛新宇進入中國人民大學曆史係本科學習。在大四時,他第一次公開發表作品。這篇名為《便是尋常百姓家》的文章發表在1991年10月的《時代文學》上,講述了毛澤東和毛岸英的一些生活細節。

 

毛新宇在明史方麵撰寫了二十餘篇文章,也曾想創作一部曆史小說《朱元璋》。後來,毛的這些文章被中國社科院世界曆史所的一位研究員推薦給一名朱元璋研究專家,並於1995年結集出版。

 

 

這本名為《朱元璋研究》的專著,由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與著名學者陳梧桐教授的著作同名。全書20萬字,印刷了3000冊。內容涵蓋明代政治史、製度史、思想史、社會經濟史、民族關係史等方麵。

 

這本論文集被相關學者評價為“一本難得的明史著作”,“顯示了作者廣闊的學術視野和紮實的史料功底”。

 

目前,在市麵上已難買到此書。書中章節《朱元璋廢相前後》和《朱元璋廢相及其曆史影響》後來被《人民論壇》等刊物轉載。

 

“人生最關鍵的轉折期”

 

1992年,毛新宇大學畢業。本來打算繼續自己的明清史研究,但聽從母親邵華的勸告,轉而研究毛澤東思想,迎來“人生最關鍵的轉折期”。

 

這一年秋天,毛進入中共中央黨校讀研。方向是中共黨史,導師是朱喬森老師——朱自清先生的兒子。另一位導師陳詩惠,是我國黨史界的著名專家。

 

1995年,毛新宇結束研究生學習。此間,未在公開刊物上發表學術文章。

 


 

 

對於毛新宇是否獲得碩士學位,外界存有疑問。公開資料隻介紹了他在這期間在中央黨校攻讀碩士學位,未明確最終獲得的學位信息。1995年12月的《人民論壇》刊發毛的文章時,也隻是介紹他於當年4月讀完了研究生課程,未提及學位。

 

研究生期間,毛新宇的政治生命邁出重要一步。

 

1993年12月16日,中央黨校理論部九二級碩士研究生第二支部召開支部大會, 討論通過了他的入黨申請——10天後,舉國慶祝爺爺毛澤東百年誕辰。

 


 

 

讀博士前已是副處

 

離開中央黨校後,毛新宇開始了研究工作。1998年12月的《英才》雜誌提到,毛新宇此時已在“中央黨史研究委員會”搞研究工作。

 

待到2001年第7期的《黨建》雜誌上,毛的身份變成了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副研究員。

 

這與後來有些資料中的情況有所出入:公開報道顯示,2000年9月,毛新宇進入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曆史研究部攻讀博士學位。與此同時,毛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

 

而據毛新宇接受采訪時所述,到軍事科學院讀博後一個月入伍。之前在中央黨校工作,副處級,入伍後對應團職。

 

在此期間,毛新宇公開發表了兩篇文章。一篇介紹了赴朝鮮祭掃毛岸英墓並謁見金日成的經曆;另一篇則講述了爺爺遊泳的故事。

 


 

 

博士論文獲全國“百優”

 

2000年,毛新宇走進海澱廂紅旗的軍事科學院大院,投身著名軍事曆史學專家劉國語少將門下,攻讀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毛澤東軍事思想,開始走向個人學術生涯的高峰。

 

公開報道中,江英研究員和蕭裕聲將軍也曾被稱作毛新宇的博士生導師。有跡象表明,應是此三人組成的導師組共同指導,但最後博士論文上署名的是劉少將。

 

2003年7月,毛新宇拿到軍事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題為《毛澤東軍事戰略進攻思想研究》,這篇論文於2005年被評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

 

每年評選的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在國內學術界的影響較高,獲獎作品一般都具有較高水平,一個學位點用上幾年時間能推薦出一篇“百優”就已相當不易。

 


 

 

可能是涉密方麵的原因,毛的這篇獲獎論文在博士學位論文庫裏搜索不到。外界有傳聞稱這篇論文隻有3500字,應屬不實。

 

毛新宇接受采訪時講,論文有30萬字左右。“從選題、創作,最後到發表、演講,甚至每一次的戰場考察,這些很細致的工作,母親都是一件一件抓。”

 

其實,這篇研究毛澤東軍事戰略進攻思想的論文獲獎並不奇怪。

 

毛新宇不僅獲準進入相關檔案機構查閱第一手資料,並且在王震的幫助下,進入中南海豐澤園的“菊香書屋”,成為查看毛澤東的《二十四史》批注和其他書籍的第一人。

 

掌握如此多、如此珍稀的資源和一手史料,毛新宇可謂羨煞其他毛澤東研究者,出成果也很正常。

 

據中國知網數據庫,毛新宇關於毛澤東思想的研究成果,共有8篇公開發表。

 

其中7篇主題為毛澤東軍事思想,發表在解放軍報、法製日報、《軍事曆史研究》等報紙刊物,內容有部分重合。另有一篇《論毛澤東的科技思想》發表在《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該學報屬中文核心期刊。

 


 

 

“吃研究爺爺思想的這碗飯”

 

博士畢業後,毛新宇留在軍科院做研究工作。晉升正師職研究員時,他才33歲。2008年7月,他被任命為軍事科學院戰略部副部長,副軍級

 

2010年7月20日,毛新宇晉升少將軍銜。這一年,他剛好40歲。

 

毛新宇出版的大量著作都是圍繞爺爺、伯父、父母親等。如《毛澤東眼中的五大帝王》、《永遠的懷念——毛澤東誕辰百年輯錄》、《我的伯父毛岸英》等。

 

據不完全統計,毛新宇公開發表的近40篇文章中,27篇以回憶毛澤東、毛岸英等人為主題。這些文章雖也有價值,但很難將其列為學術成果。

 

然而,即便是在學術研究領域,“孫子”也成了毛新宇繞不開的身份。

 


 

 

2005年中俄聯合軍事演習期間,毛新宇在演習現場接受多國代表的友好訪談和莫斯科電台的采訪。他對中俄聯合軍事演習的觀察和思考,後來形成《“和平使命-2005”中俄聯合軍事演習》一文公開發表。

 

此文的“編者按”指出,毛新宇接受采訪的身份,是“毛澤東孫子”。

 

如毛自己所說,他這輩子會“吃研究爺爺思想的這碗飯”。

 

掌上移動閱讀更輕鬆,歡迎訂閱adoke船長微信公眾平台,賬號:adoke110120,掃描二維碼關注更方便:

所有跟帖: 

他中學是在北大附中念的。 -京華人- 給 京華人 發送悄悄話 京華人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08/2014 postreply 10:27:1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