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戰役 — 西山口.邦迪拉戰役
現在的西山口(本文大部分圖片來自於“心在遙遠”)
第一次戰役結束,反擊部隊占領藏南軍事重鎮達旺,印軍撤到達旺河以南的西山口一線。中國政府提出三項停火建議和印度政府協商,在兩國玩外交遊戲的同時,部隊緊鑼密鼓地修建一條錯那至達旺可供炮車通過的簡易道路。印度認為錯那至達旺沒有公路,中國大炮來不了,要修通,至少需要半年時間。印度又一次錯誤地估計了解放軍的能力。工程技術人員召集團長、營長站在山坡前,沒有儀器儀表,用手指比劃兩下,大致分配了各部隊負責修建的道路範圍。一聲令下,戰士們掄著鐵鍬開幹了!山坡上到處是荊棘,爸爸唯一的一條單褲很快掛開了花,路上隨處可見跟爸爸一樣穿開擋褲修路的解放軍。隻用了16天,錯那至達旺的便道就修通了,可是炮車在沒有經過精確測量的便道上步履艱難,轉彎困難啊,一不小心就掉到山溝裏去了。爸爸所在的連隊住在便道兩旁,經常三更半夜被叫起來,成連成排地去拖掉到溝裏的炮車。
炮彈怎麽弄上山呢?當我把這張照片給爸爸看時,爸爸戴上老花鏡仔細觀察:“這張照片裏不會有我吧?”哈,當年爸爸就是這樣,從杜鵑林裏砍了根木棍,一頭掛一顆炮彈,挑兩顆炮彈來回一趟就是一整天。全體指戰員以螞蟻搬家的精神,肩背手扛,硬是把一顆顆炮彈運送到了炮兵陣地。原18軍軍長西藏軍區司令員張國華從前線勘察地形下山,看到這一幕,感歎說:“我們有這些吃苦耐勞的戰士們,怎麽不打勝仗?”
11月14日,談判破裂。印軍沒有和中國軍人開戰的經曆,雖然第一次戰役吃了大虧,不服氣呀!印度全國總動員,調兵遣將,向邊境增派部隊,趕運武器,要和解放軍死磕到底!印軍信心滿滿,率先向我軍發動猛烈攻擊。遠在北京的老毛聽完西藏前線匯報,大手一揮,隻說了三個字:“掃了他!”
第二次戰役打響了。西山口在喜馬拉雅山係南坡雪線上,海拔4300多米,再往南就是溫暖濕潤的密林地區。西山口與達旺河高差2300餘米,地勢險峻,退可憑險扼守,進有居高臨下之勢,被印軍視為天然屏障。印軍第四師的四個旅沿 西山口— 邦迪拉 公路沿線部署設防,猶如一條長蛇。二野總指揮劉伯承早就運籌帷幄,命令55師從正麵進攻西山口,名為“擊頭”;11師從左翼大縱深迂回包抄至邦迪拉,為“截尾”;爸爸所在的藏字419部隊從右翼迂回穿插到申隔宗,名為“刨腹”。將這條巨蛇分割包圍,各個殲滅。講到這裏,我有了一個疑問:“爸爸,既然都知道解放軍必定有部隊在迂回穿插,斷其後路。為什麽印軍不提前設防?”爸爸臉上露出意味深長的、自豪的笑容:“是,印軍當然知道有部隊在迂回穿插。可是要摸清楚解放軍什麽時候出現?在哪裏出現?不是件易事。首先,有幾支二線的邊防部隊在不同地區的山口頻繁運動、佯攻,掩護主力部隊的穿插,讓印軍摸不清解放軍的真實意圖;更主要的,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的軍人有中國軍人的吃苦精神。部隊穿插的路線對印軍而言就是完全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們沒有預想到中國軍人能穿越如此艱難的高山密林,而且速度還不可思議地快!”
11月15日夜,419部隊從達旺出發,開始了一天兩夜的急行軍,途中要翻越雪山,穿過茂密的原始森林。這段急行軍有多艱苦?爸爸又用了那句老話:“累得都不想活了!”每一個戰士都巴不得能立即投入戰鬥,幹幹脆脆打一仗還來得更痛快!可是對於山地作戰的戰士來說,打勝仗的關鍵在於能吃苦耐勞,吃別人吃不了的苦,受別人受不了的罪,否則怎麽能斷其後路?完成行軍任務,按時隱蔽地到達目的地就等於完成了任務的70%。直到科技發達的今天,爸爸還是相信,在高山密林作戰中,尖端武器能起作用,但是作用相當有限,人還是戰爭取勝的第一要素。
第一天夜裏,爸爸穿著他那條破破爛爛的單褲翻越雪山口,山上全是冰,摔得鼻青臉腫那都不算什麽事,最惱火的是冷呀!根本不敢停下來休息,因為隻要稍稍停留一小會兒,皮靴子就凍在冰上了,扯都扯不掉。在一天兩夜的行軍中,部隊隻在原始森林裏休息了兩個小時,不是想象的找個平坦的地方,搭上帳篷美美睡一覺,而是原地休息,靠著森林裏的大樹打個盹。山坡陡峭,怕睡著了滾下陡坡,爸爸和其他戰友一樣,解下腰帶把自己綁在大樹上睡了兩小時。兩天後,終於遠遠望見山下印軍把守的公路了,戰士們迫不及待地扔掉穿在腳上的3、4斤重的皮靴子,換上輕便的解放牌膠鞋。各位可能會問:“部隊怎麽知道走哪條路?路況又是什麽樣的?怎麽還知道帶兩種鞋換著穿?”嘿,行軍線路都是偵察兵趟出來的,他們早在開戰之前就深入敵後偵察清楚了。在此對我們的偵察兵膜拜一下:)
11月18日,總攻開始,爸爸和戰友們如豹子下山,跳出密林,直撲公路,印軍又一次目瞪口呆,全線潰逃,有多狼狽呢?爸爸說許多橋梁下的炸藥和引信都已經安裝好,但是印軍連拉拉火管這點時間都沒有了,真正叫落荒而逃呀!可是印軍跑路也跑不過解放軍啦!419部隊80%的戰士是四川人,吃苦耐勞,人小精幹,腳板翻得又快,穿高筒皮靴的印度阿三哪裏跑得贏穿解放牌膠鞋的四川兵!眼見著要被攆上了,又做鳥散狀往森林雪山上跑。看到這張照片時,爸爸很感慨地說:“當年我們在公路上就是這樣追擊印軍的,痛快啊!”
而擔任長距離大縱深穿插任務的11師比419部隊早一個禮拜出發,急行軍7、8天,翻越4000~5000米高的大山5座,跨峻嶺、涉冰河,行程250餘公裏,深入敵後180餘公裏,圓滿完成斷尾任務,他們頑強的毅力讓我佩服不已。本來這次跟第一次戰役一樣,有望圍殲印四師的。遺憾的是11師某部包抄到隴宗道時,因為是長距離奔襲,體力消耗太大,戰士們休息半小時弄了頓飯吃,讓考爾中將帶著印四師戰術司令部從這個小缺口逃脫了。後來部隊流傳一句話:“某部多吃了一頓飯,放跑了印四師。”這會是該部隊永遠揭不掉的傷疤吧,雖然我以為情有可原。
印軍分散往各山口逃竄,部隊改變策略,以班排為單位上山清剿。419部隊已經進入藏南縱深地帶,後麵運送糧食的騾馬車還未到達,任務緊急,爸爸和戰友們隻能空著肚子先上山守住山口再說。一天過去了,未見騾馬蹤影,到了傍晚,大家都餓得不行。山上有幾家門巴族老鄉,人早跑了,家裏還有些玉米麵,可是沒有一個戰士拿老鄉的糧食!班長命令先燒上開水等米下鍋,十幾雙眼睛巴巴地望著山下一、兩公裏外的騾馬道,期盼著運糧騾馬的出現。終於在天擦黑的時候,糧食送上來了,卻隻夠一人一碗稀飯的量。趁著煮飯的時間,爸爸在地上挖了個坑,把繳獲的印軍鋼盔放裏邊,加上熱水,想燙燙凍得發痛的腳。正在此時,突然從身後林子裏鑽出來個印度兵,驚得爸爸跳起來就端搶(爸爸畢竟是新兵啊,麻痹大意!)再仔細一看,是個走散了的阿三,出來討口吃的。槍已經成了他的燒火棍,槍口朝下塞滿了泥巴,感情他是把槍當拐杖在用呀!長筒靴一前一後搭在肩上,光著腳,走起路來歪歪倒倒,看來餓得不輕。這下可好,本來就不多的稀飯還得分他一碗。當天晚上,爸爸和戰友們在山口上的雪窩裏守了一夜,天快亮了,爸爸正準備爬出雪窩活動活動凍僵了的手腳,突然聽到有動靜,原來是7個印度兵爬到山口上來了。班長一聲大吼:“繳槍不殺!”也許是喊得不標準,阿三沒聽懂,開槍還擊。既然要抵抗,那就通通消滅,全班一起開火,很快就把印度兵都擊斃在雪地上了。說到這裏,我再閑扯兩句:)當年解放軍打的是一個星期戰術,因為受裝備等各方麵條件的限製,部隊戰士隻能帶一個星期的糧食,超過一個星期就要挨餓。朝鮮戰場上解放軍曾把美軍圍個水泄不通,美軍知道咱們這個特點,憑借著優良的裝備龜縮起來,隻要過了一個星期還啃不動他,解放軍自己就不得不撤了。
清剿完山上的印軍,部隊回到邦迪拉河穀,這裏氣候濕潤溫暖,爸爸已經一個多月沒洗過臉,更別說洗澡了。爸爸跳進河裏,美美地洗了澡,那叫一個神清氣爽!看看原本屬於我們的藏南吧,真是個好地方!
趕跑了印度兵,419部隊回防達旺做作戰總結,直到第二年的元月份才撤回林芝。為什麽撤?參戰的戰士們都想不通。也許是領導者深謀遠慮吧!當年打仗的時候,藏族和門巴族兄弟一心一意支持的是解放軍啊!他們趕著幾百隻騾馬,還有山羊幫助運輸彈藥和糧食。年輕力壯的組成擔架隊運輸傷員,盡心盡力。山路顛簸,這些老鄉輕拿輕放,小心翼翼,怕顛疼了擔架上的解放軍。在陡峭的山路上,擔心傷員從擔架上滑落,少數民族兄弟以跪姿或者坐姿在碎石路上前行,非常讓人感動。他們愛憎分明,不願意抬印度傷兵,即使做工作勉強同意了,不懂啥叫優待俘虜?猛起猛放,顛得印度傷兵嘰哇亂叫。
從鐵血論壇“心在遙遠”的藏南係列裏發現這張照片,挺俊的一個妹兒,像咱們四川姑娘,跟印度人的模樣差十萬八千裏呢。
全文完,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