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有關保定是首都政治副中心的消息被傳出,繼而被辟謠,然後再傳出確定,接著又被否認,反反複複,很是“馬來西亞”。這類消息一方麵說明北京大城市病的困局已讓人們對於“遷都”或“分都”之論廣為接受,另一方麵也昭示了河北希望借由習大大“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講話迫使北京接招的內心衝動。
《投資時報》從消息人士獲悉,在京津冀三地參與的有關一體化的大規劃中,保定的確為北京行政副中心的首選之地,但仍在等待國家發改委的獲批,未有定論。注意,是“行政副中心”,而不是“政治副中心”哦——“政治副中心”豈不是另立中央?顯然不靠譜。
在紛擾的信息中如何厘清所謂副中心傳言背後的本質,在《投資時報》最近幾期的京津冀一體化專題中其實可以找到答案。
綜合現有的消息,“遷都”並不會是選項,但“分都”北京周邊是最現實的選擇。而《投資時報》記者接觸的專家認為,未來的行政副中心不能距離北京中心城區太近,也不能太遠,大約應在30~70公裏,城際鐵路可以一站到達的地方最為合適,而且需要一定的產業基礎,能夠真正紓解北京的部分功能。
“2014年首都副中心城市排行榜”便是根據此標準而來。希望能給副中心的探討拋磚引玉。
第一名:懷柔
理由: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將落戶北京懷柔雁棲湖,懷柔這座北京近郊的城市終於國際化了一把,也讓目光開始聚焦於此。這其實正是懷柔成為北京副中心的最好契機,APEC會址完全可以成為未來全國兩會的永久會址和各部委的一站式行政服務中心,一來能解決每年北京3月的擁堵,二是懷柔距離首都機場不遠,作為行政副中心可方便各地人員來京辦事而無需經過主城區。
懷柔距北京市區40公裏,距首都機場27公裏。2004年京承高速公路通經懷柔,使其正式融入首都半小時經濟圈。而正在修建的京沈高鐵以及規劃修建的城市輕軌S2和S6線的延伸,都將懷柔與北京主城區的距離拉近。而且,懷柔全區林木覆蓋率達76.42%,森林覆蓋率53.41%,人均綠地54.25平方米,均居北京市榜首。這樣的環境,想必也是能吸引行政單位遷址於此的重要因素。更為重要的是,懷柔依然屬於北京,不存在遷出之後的北京戶口難題。將行政副中心選址懷柔,於北京和需要遷出的行政事業單位而言,幾乎沒有任何的阻力。
缺點:不符合中央對於首都經濟圈中北京反哺河北的要求。
第二名:通州
理由:通州是目前唯一的法定的北京副中心。早在2010年,北京轄區內的通州新城建設就已啟動。2012年6月29日,時任北京市委書記的劉淇在北京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上指出,要將通州新城打造成北京的副中心。在新城區域內,為北京市政府的行政職能部門及在京的中央部委直屬研究機構預留了一塊辦公樓建設用地,總占地麵積為3平方公裏。和懷柔一樣,遷址北京的通州,幾乎沒有任何所謂體製上的阻力。
缺點:作為副中心,通州新城要承載北京市的行政辦公、商務辦公以及相應的公共服務功能。但北京人口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堵,急需向外疏解,而此前的衛星城通州,不僅淪為了“睡城”,而且與北京主城區越來越連成一片,京通快速路和地鐵八通線的擁擠已經可以說明一切。這意味著,作為副中心的通州新城尚未完全建成,就已經不再適應首都經濟圈的未來發展需要了。同理,將通州作為北京的行政副中心也不符合中央對於首都經濟圈中北京反哺河北的要求。
第三名:燕郊
理由:燕郊是河北省三河市下轄的一個鎮,距北京天安門30公裏,距首都機場25公裏。燕郊其實是北京周邊最早接受北京輻射的城市,這也是燕郊一個小小的鎮如今能發展成為一個初具規模的中等城市的重要原因。在上世紀70年代,已經有幾個中央直屬單位落戶燕郊,也因此,燕郊的很多單位和小區可以享受北京的電話010區號,以及“北京東燕郊”的通信地址。燕郊因此有“北京的編外縣”之說,燕郊要劃入北京管轄的傳言也從那時起一直傳至今日。
燕郊因燕郊經濟技術開發區而騰飛,這裏也不缺產業基礎。世界上最大的手寫板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電紙書專業研發、生產基地——漢王製造就在燕郊。除此,世維通科技、和平鋁材等三四十家“京”字號企業成為燕郊高新技術產業的主力軍。這幾年隨著北京房價的高漲,燕郊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在北京工作的人的買房首選地,按照市場經濟的話語體係,燕郊實則是北京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因此,燕郊作為行政副中心,基礎很好,唯一的難題是體製。
缺點:囿於體製因素,燕郊終究是河北,而非北京的地界,但這年頭要將燕郊劃入北京管轄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河北怎麽會舍得自己養大的孩子被人抱走呢。如果北京的地鐵6號線無法延伸至燕郊,燕郊成為副中心就是一句空話。
第四名:廊坊
理由:廊坊的地理位置其實非常好,地處北京和天津兩大直轄市的中間,距離北京主城區40公裏,距離天津主城區60公裏,原本是最適宜作為首都行政副中心的城市,而且,廊坊有東方大學城和中石油的一些下屬單位,已有承接首都功能的基礎,即一些大學或央企總部遷址於此並非不可。不過,廊坊錯過了一些曆史機會,比如當初京津城際鐵路修建的時候,竟然繞開了兩城的中間位置廊坊,如果曆史可以重來,或許廊坊又是另一番景象。
缺點:廊坊屬於河北省,遷址過來的行政事業單位人員的北京戶口怎麽辦?即便是保留北京戶口的話,其實在子女教育、社保等各方麵都存在異地的難題。和燕郊一樣,輕軌能否通至廊坊是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第五名:固安
理由:“我愛北京天安門正南50公裏”,這句廣告語讓河北固安的名氣越來越大,也說明了固安的未來可期。年底就要正式動工的北京新機場就位於北京大興和固安的交界處。當初北京新機場選址的時候,曾有一個備選是在固安城區的西南角,當時北京的意見是希望將固安劃入北京,選此場址,但河北不同意,於是,機場主體選在北京境內的大興。不過大部分的機場跑道都位於河北境內,作為交換條件,北京城區至新機場的輕軌被要求延伸到固安。機場和輕軌無疑對於固安備選副中心增加了籌碼。而且固安工業園區這幾年承接了不少北京的電子信息等產業的轉移,有一定的產業基礎。
缺點:和其它河北城市一樣,地處河北,已是北京人的行政事業單位人員願意搬遷過來麽?
第六名:保定
理由和缺點:保定距離北京並不近,140公裏,京廣高鐵需要45分鍾才能到達,而且,保定的霧霾比北京還嚴重,同時保定城區已經是一個人口過百萬的大城市,大城市病的問題同樣存在,隻是和北京有程度差異而已,其實並非北京行政副中心的合適選擇。無奈,河北想將保定做大做強,借由保定曾是直隸總府的政治優勢,在京津冀三地的大規劃中,將保定作為了行政副中心的首選地。河北的一廂情願未必真能實現保定成為行政副中心的夙願,但這幾次的概念炒作在一定程度上其實幫了保定很大的忙,至少在城市營銷方麵,保定獲益匪淺。
第七名:武清
理由和缺點:天津在京津冀三地中一直是自己玩自己,一體化過程中屬於打醬油的角色。於是,在首都經濟圈的最初規劃中,天津也隻將武清和寶坻納入了圈內。不過,如果武清能成為北京的行政副中心,天津相信也不會攔著。武清的優勢在於京津城際鐵路在此設站,早已步入首都半小時經濟圈,區位優勢不輸很多北京郊區縣,而且武清因為藍印戶口囤積了不少藍印標簽的房產,如若能作為副中心,倒是也能給武清的房產解套。缺點在於武清同樣要麵臨北京戶口如何解決的問題以及產業和配套的缺失,不足以支撐北京行政事業單位的搬遷。
第八名:涿州
理由和缺點:和固安一樣位於京南地區。和北京的連接除了高速公路就是京廣高鐵。距離北京新機場也不算太遠。目前已經承接了北京的新發地批發市場和301醫院等首都功能。但涿州地處河北,遠期規劃裏也沒有與北京相連的城際鐵路或輕軌。京廣高鐵經停涿州的車次太少。
第九名:唐山
理由和缺點:唐山是河北省的經濟第一市,產業基礎是雄厚的,而且有高鐵和機場,還有曹妃甸出海口,但唐山本身就是人口過百萬的大城市,承載能力有限,不適宜承載北京的首都行政功能。唐山還是安心做河北東北部的中心城市和首都的經濟副中心吧。
第十名:承德
理由和缺點:承德曾是大清朝的後院,承德避暑山莊所在地。但缺點也很明顯,距離太遠,而且暫時未有高鐵和城際鐵路與北京連接。作為副中心,相當於需要北京的行政事業單位異地重建,成本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