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沒有為三峽做什麽事情,隻是摘取三峽的成果

來源: Chiyankun 2014-03-29 17:26:11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3010 bytes)
三峽的籌劃,應當說周恩來最積極,再早就是孫中山了。周恩來積極是有道理的。他負責國務院,搞建設,水利規劃,下遊防洪是他的責任。1954年長江大洪水,武漢危機,湖北省委書記王任重等人提出三峽問題。五五五六年,三峽的討論就已經在報紙上展開。當時大多數人是促進派。五八年大躍進高潮中召開成都會議,周恩來帶領眾多專家學者,和水利方麵的幹部從武昌溯流而上,邊參觀遊覽邊討論。大多數是讚成的,隻有李銳唱反調。後來反三峽的許多人 都是支持的。現在大多數作古了,我不願在提他們的名字。
但是在成都會議上,毛病沒有通過立即興建三協的決議。我認為毛澤東是從戰略角度認為時機尚不成熟。要知道58年春天,中國剛剛從朝鮮撤軍,還沒有完成,而美國人根本就不想響應中國的撤軍倡議。相反地,美國的軍用偵察機幾乎天天在中國領土上空飛行。那一年警告的次數超過兩百次。但是毛澤東不願意在會議上說不立即搞三峽是防備戰爭,他得找其他借口。所以他就點名反對三峽的李銳發言,另一個是三峽的總設計師林一山。毛澤東批評了林一山的高壩大三峽方案,對李銳的發言並無一句讚成的話,不過讓李銳當他的兼職秘書。等於對他有所肯定,這就在他嘴裏成了他說服了毛澤東。其實在我看來,是他為毛澤東當了一次馬前卒。對於他當一次馬前卒也是足夠風光了。恰恰是這次三峽,周恩來在當時的國際形勢下執意上三峽,讓我對他的失去了幾份敬意。這一點還不如黃萬裏,他曾經說過不能高三峽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戰爭。不過後來他變了。其實早年他應當是讚成派。
但是成都會議關於三峽的決議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文件,表明毛澤東是如何處理黨內的分歧的。這個決議,在現在看來也是一個促進派的決議。我就不在這裏多說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我的《民主,話語權與幼稚病——與李銳先生商榷》
再說兩句黃萬裏教授。現在他成了反對派的精神代表。其實黃萬裏青年時代從美國回來就是衝著長江來的,而長江的最大工程就是三峽。就沒有任何一個水利工程師不想在三峽工程上大顯身手。黃先生反三峽是政治立場,無關技術,技術知識托詞。怎麽證明這一點呢,那就是你一跟他談技術關鍵他就顧左右而言他。他與我的老式孟昭英是好朋友,, 想通過孟老勸勸黃老。孟老搖頭,,不過說他可以轉達我的意見。我就想黃先生提出管道輸沙來解決可能的泥沙問題的建議,請他批評。看在孟先生的麵子,黃老還是回了信。但是他的觀點則是“人家美國人用管道輸寶貴的煤,你卻要輸無用的沙”。這就是顧左右而言他了。我也不客氣,回他說,我輸的不是無用的沙,而是有害的沙。他不能否定管道輸沙的可行性。其實如果他認真討論,可以提出輸沙的特殊性的問題,我就可以跟他深入討論下去。他不,居然千裏之外,還說泥沙問題是比天文武力更複雜的問題,沒有人能解決。但是在我看來,說到底,無非是把那部分多餘的沙處理掉的問題。管道輸沙是一個方式,還可以在水庫入口處把這些多餘的沙欄下來用作建築材料。還不夠全國用呢。我們的餓實力專家的思路太狹窄。泥沙絕對不是什麽解決不了的問題。
黃先生的政治立場更反映在南水北調上。他從反對三峽走到反對南水北調。他的論斷是,北京不缺水,根據是什麽?說來很好玩。他說北京的降水量比馬德裏還多,而馬德裏不缺水北京怎麽會缺水?這是詭辯。北京缺水不缺水他這個北京人,水利專家應當知道。但是他卻用一個彎彎繞詭辯說北京不缺水。對於他這個表麵上似乎“有理”的說法,隻要看一看北京與馬德裏的人口密度就可以明白是非了。他的這個“聰明的技巧”,讓我對他很難是不齒。我也明白跟他沒有什麽可辯論的。這種人是根本不會跟你講理的。知識分子耍起無賴來比街頭混混更可怕。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