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中國再一次製度化完成權力交接之後,中美外交發生了令世人驚奇的多彩變化。先是史無前例的南加州莊園會晤,再就是更為空前的第一夫人外交。
外交形式的變化當然不僅僅是為了向外界顯示中美關係的重要性——這是人盡皆知的事實。用美國駐華前大使洪博培的話就是:“沒什麽雙邊關係比美中關係更重要。”也不是表明雙方已經從相互試探和存有戒心的朋友關係升華到忽略外交禮節、直抒胸臆的老朋友層麵。最根本的,依然是外交是為本國利益服務的。
從美國的角度看,前所未有、頗有公款旅遊之嫌的第一夫人祖孫三代訪華(以及可以預期的未來對華外交)其欲產生的外交影響至少有三。一是施壓俄羅斯,二是警告日本,三是安撫中國。
自普京衝破西方的反對和阻撓重登總統大位之後,俄羅斯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之間的對立和衝突便不斷升級,雙方更在烏克蘭危機中攤牌。當然美國是不會在乎克裏米亞和烏克蘭的命運的,但它不能容忍的是俄羅斯對其領導權威如此肆無忌憚的挑釁。俄羅斯之所以敢這樣做,而且完全無視乃至蔑視西方的製裁,以遠遜於西方的國力對美國說不,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國盟友的存在。中國接近無窮大的需求和製造能力能讓任何製裁措施成為泡影。正如西方媒體所評論的,決定俄羅斯和美國博弈命運的權力就在中國手上。因此借第一夫人外交向俄羅斯顯示中美關係的親密和特殊,是米歇爾此行最重要的戰略目的。在美國看來,哪怕是離間一下中俄關係,破壞一下中俄之間的互信也就達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來自政治世襲家族的安倍再度成為首相之後,一改第一任對華友好政策,在領土爭端和曆史問題上頻頻突破底線。其實美國是樂見中日之間有限衝突的,否則當年美國也不會僅僅把釣魚島治權還給日本。但這種有限衝突必須是以不違背美國國家利益為前提的。但在特殊國際背景下安倍參拜靖國神社和否定慰安婦曆史則直接觸犯了美國的利益:一是激怒了中國,令雙方的衝突有失控之嫌。而這正是日本所要達到的目的。日本不僅渴望借一場外部衝突改變中國內部政治生態和走向,也渴望如同1894和1937一樣再一次中斷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更重要的是日本渴望由此擺脫美國的控製成為真正的獨立國家。要達到這個目的,自然是引發一場中美對決、兩敗俱傷的衝突。
日本的小算盤自然不會逃過美國的法眼,所以此前不管有多少日本首相參拜靖國神社,美國都裝聾作啞,但這一次卻一反常態屢屢表態反對:從駐日大使到國務院發言人再到白宮國家安全事務副助理均罕見批評。更為巧合的是,在安倍參拜不久之後,美國眾議院和參議院就通過慰安婦決議案,要求日本政府正式道歉。詭異的是這份議案早在2007年就已經提交。
另據媒體曝光,美國在參拜之前就已經通過各種方式公開表達反對之意。比如親日派政治人物美國前副國務卿阿米蒂奇、前助理國務卿坎貝爾及美國前助理國防部長、知名學者約瑟夫•奈多次發文或發言,反對安倍參拜靖國神社。阿米蒂奇甚至在日本媒體說出這樣的重話:“但某些不經大腦或者是無意中走嘴的發言,還有參拜靖國神社等問題都會成為政治問題,在中國麵前給自己減分,還給中國留下本不該留下的口實。”曾出任卡特政府助理國務卿、克林頓政府國家情報委員會主席和的約瑟夫•奈在2013年9月29日直接告誡安倍晉三不要參拜靖國神社:如果他是日本首相,將會以聲明形式宣布,在任期間不會參拜靖國神社。盡管美國放出如此之多的信號,但最終安倍仍然一意孤行,更令美國心生警惕。
安倍對曆史的否定還激怒了美國另一個盟國韓國,不僅給美日韓三國在重要安全議題上進一步合作製造了重大障礙,也直接推動了中韓接近。這形同破壞了美國在東亞設立的以中國為目標的包圍圈。
所以米歇爾中國之行不僅劍指俄羅斯(中國不會完全站在俄羅斯一邊),還在嚴重警告日本(美國絕不會為了日本和中國交惡,日本當然可以為了美國利益和中國交惡)。
當然,既然米歇爾來到中華大地,其落腳點還是中國。除了拉攏或者離間,更重要的還是安撫。現在俄羅斯已經和西方赤膊相拚,美國自然不願意中國此時再在東海和南海出手,以免腹背受敵。特別是上個月即2月21日,奧巴馬不顧中國的強烈反對再次會見了達賴喇嘛(如果是現在,中國不用抗議,奧巴馬就會取消),中國要對美國還以顏色,也是理所當然。至於美國向中國開出什麽籌碼,這恐怕要等到幾十年後外交解密才能知曉。但有一點可以確定,一般的籌碼是不可能打動中國的,美國也不太可能犧牲自己的利益,最可能的冤大頭隻能是日本、菲律賓。如果這個名單再加上台灣,也不足為奇。
從中國的角度講,任何國家敢於會見達賴喇嘛都會受到中國的報複,英、法、德這些西方傳統大國也不例外。就是全球第一強國美國也會造成一定時期的外交冷淡。所以中國在奧巴馬會見達賴喇嘛之後不久,就決定打破外交傳統聯手美國上演華麗的夫人外交,自然也有自己的利益考量。
大家可能記得,在西方國家抵製索契冬奧會開幕式時,國家主席習近平打破國家元首不出席境外大型體育運動會的外交常規,前往索契。同樣,日本也不顧自己身為西方陣營的身份,成為唯一一個出席開幕式的西方大國領導人。俄羅斯的普京則玩了一個高明的外交平衡術,對中、日一視同仁。現在自然也要輪到中國在美、俄之間施展平衡術技巧了。
針對俄羅斯,中國的目標有二:一是現在日本在俄羅斯最需要的時候倒戈,不僅不承認克裏米亞加入俄羅斯,還向烏克蘭提供一千億日元的援助,已經加入西方製裁俄羅斯的陣營。從俄羅斯自己的利益出發,普京也應該放棄再打日本牌,在東海和釣魚島衝突中明確、堅定地站在中國一邊。
二是中俄在尖端武器、太空開發和能源合作上還有提升的空間。中國借助美國發出的信號,想必俄羅斯也能心知肚明。中國已經取代德國成為俄羅斯原油的第一大買家,而且中國還是世界天然氣消費第一大國。今年5月,普京就要訪問中國,最終簽署已曆經數年談判的協議將不會令人意外。俄羅斯國有天然氣公司希望2018年通過雙方間的第一條輸送管道向中國供氣380億立方米。據路透社報道,由於烏克蘭危機,中國的籌碼已經提高,其目標是天然氣的價格要低於歐洲。另外自2010年中俄雙方即討論蘇35戰機的銷售事宜也有可能在目前的背景下得到突破。同時我們相信,俄羅斯也將放棄對中國投資戰略產業如基礎設施、能源的投資限定,以對抗西方製裁。
至於美國,雙方的合作領域就更為廣泛。首要的是美國必須承認和尊重中國的核心利益。雖然這是老生常談,但美國這一次應該會有所表示,未來也會有所克製。應該說,第一夫人中國之行,對於那些妄圖利用美國戰略轉移而撈一把的各國而言是相當沉重的一擊。中國在亞洲的外交形勢將更為主動。其次就是要管好日本。這一點中美應該不難達成共識。
當然,一次夫人外交釋放的含義固然豐富,但要達成各自目標仍然需要更多的外交博弈。就在首度第一夫人秀結束之後,習奧會就立即接著在荷蘭上演。習近平果不其然要求美方在東中國海、南中國海問題上,應該采取客觀公允態度,分清是非,多作利於推動問題妥善解決和局勢緩和的事。不管怎樣,在這次烏克蘭危機中,中國表現出了極其高超的外交手腕。以至於出現這樣的奇景:對立雙方無論是強大的普京還是弱小的烏克蘭都公開向中國表示感謝。這在人類外交史上大概是不多見的場景。
最後要說的是,外交是建立在國家實力基礎之上的。雖然此時的美國有求於中國,而且米歇爾訪華所包裝的定位是軟外交,不涉政治。然而,她仍然借在北京大學演講“巧妙”挑戰中國的價值觀和製度。她聲稱:“當所有公民的聲音和觀點都能得到傾聽時,國家會變得更加強大和繁榮。”好在今天中國人的眼界和水準絕非上世紀八十年代剛開放之初所能比。據網絡上的一則傳言,一位北大女同學站起來吐槽:“美國的強大是不是因為美國情報部門在傾聽民眾的聲音?你能否告訴我們,在美國,傾聽和監聽的區別在哪裏?”令米歇爾啞口無言,隻好回應此行不談政治。雖然流言被證明是無中生有,一向愛造謠的大V們這次一起吼吼要抓造謠,但其廣泛轉發卻反映出中國民眾心態的變化。
與此同時(即3月21日),美國、英國和歐盟又邀請熱比婭參加聯合國人權會議,既打民族牌、宗教牌又打人權牌,向中國施壓。當然這種大棒加胡蘿卜的手法世人也早就見怪不怪,歸根到底,還是實力使然。
所以,中國隻有在未來十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加入依據世行標準的發達國家行列,才能真正的主導自己的命運。到那時中國就完全不需要烏克蘭危機這樣的機會來顯示自己的強大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