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計劃生育政策

來源: UH 2014-02-14 19:02:30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4256 bytes)

支持計劃生育政策                徐光華 2009/2/18

   
真想不通怎麽總有人反對計劃生育。雖然我不是人口方麵的專家,但做為一個生態學的博士生,指出一些言論中的謬誤,並普及一些常識,還是可以的。

1
,一個國家的承載力是有限的

  最淺顯也是最基本的道理,卻反而總被人有意無意地忽視。一個國家能夠養活的人口,與一個國家的資源和環境稟賦有關,也與國民的生活水平有關。中國占世界9%的耕地、6%的水資源、4%的森林、1.8%的石油、0.7%的天然氣、不足9%的鐵礦石、不足5%的銅礦和不足2%的鋁土礦,養活著占世界22%的人口。大多數礦產資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中國占有的煤、油、天然氣人均資源隻及世界人均水平的55%11%4%。人均占有水量隻相當於世界人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109位,是世界上人均占有水資源最貧乏的13個國家之一,且分布極不平衡。全國耕地保有量人均不到1.4畝,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中國的礦產資源總量豐富,但人均占有量不足,僅為世界人均水平的58%。另一方麵目前我國已經麵臨生態危機。最近調查顯示我國水土流失麵積達35692萬平方公裏,亟待治理的麵積近200萬平方公裏,全國現有水土流失嚴重縣646個。據動態觀測,70年代,我國土地沙化擴展速度每年1560平方公裏,80年代為2100平方公裏,90年代達2460平方公裏,21世紀初達到3436平方公裏,相當於每年損失一個中等縣的土地麵積。然而我國已擁有約13.3億人口 ,並且每年還增加約700萬。人提高生活質量實際上體現在了多占用資源上,而總體的資源是有限的,很多資源已經達到了其極限,有些甚至已經超出了,從而已經招致了一些災難。

  有人會覺得奇怪,資源怎麽可能會可以透支的呢?其實很簡單,假設我養了一隻母雞,它每天下一個蛋,我每天靠這個蛋填肚子,可是我總覺得一個蛋不夠飽,於是有一天我把母雞殺了,吃它的肉,可以管飽好幾天了,但過了這幾天之後呢?我們現在對自然資源的利用已經妨礙了它們的自我更新。過渡捕撈,使我們不得不實行季節性休漁;過渡放牧和開墾草原,造成了草原退化並引來沙塵暴,我們現在需要實行生態移民;過渡砍伐則招致大洪水和大旱災。我們現在所使用的工業用品,比如電腦、汽車、臉盆、肥料等等,哪一樣不是來源於各種礦藏?難道它們真會取之不竭嗎,有幾種已經到了枯竭邊緣了。主流經濟學家是不會計算這些的,而隻是盲目地認為船到橋頭自然直。

  資源是一個方麵,汙染是與之相關的另一個方麵,世界上10個空氣汙染最嚴重的城市有8個在中國。如果講到水汙染就更觸目驚心了,有河皆幹,有水皆汙已經成為一個普遍事實,國人似乎已經對此習以為常,見怪不怪了。還有我們看不見卻影響巨大和深遠的土壤汙染,不僅降低糧食產量,也使其一開始就帶有汙染。這一切已經對全國人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影響,現在關於某某城市因為水源汙染而停水的報導還少嗎?一些城裏人想象中的農婦、山泉、有點田的地方又還有多少阿?有也不再是一般人能夠支付起的了。更嚴重的是對於身體健康的危害,全國很多地方都出現了癌症村,但這隻是冰山一角而已。在未來的幾年中,環境災難將會一波又一波地爆發出來。我們的民族將可能會像當年吸食鴉片那樣,再度成為東亞病夫,並且再也難以翻身,中華民族的未來將因此徹底地葬送。

  說到這裏我想談談我所比較熟悉的草原退化,現在中國真正的草原已經僅剩不多了,它們分布在內蒙古的錫林郭勒和呼倫貝爾,而且仍處於沙化威脅之中。草原退化最重要的原因是過度放牧和開墾,而這兩者的原因又是因為過多的人口。這些人口主要是外來的漢族人口,蒙古族牧民是很重視保護草原的,並發展了與之相適應的遊牧文化,直到近代人口仍然稀少,草原仍然完好。從清朝末年開始,隨著內地人口壓力增大,大批農業人口湧入草原,解放後又發生過多次大規模開墾草原的運動,使得草原人口大大增加,草原也被破壞得七零八落,終於不堪重負。國家現在隻好拿錢出來搞生態移民,但哪有那麽容易的事呢?建一個三峽吧,移民任務比工程本身更重,因為中國實在是人滿為患了。

2
,科學技術的局限性

  有人會說以後科學發達了技術提高了自然會解決這些問題的 。比如說吃飯問題,耕地少了沒有關係,隻要改良品種,提高單產來就可以了。很不幸,單產的提高也是有極限的,經曆裏以前那麽多次雜交革命,現在潛力已經很少了,所以期望度不要太高。隻有不懂科學的人才會把科學看得很神奇,可以解決一切問題,這種觀念跟相信上帝沒有多大區別。事實上,我們自己也並不見得相信技術的。比如說我們做一個調查,現在世界各國對於艾滋病的治療方麵的研究可謂不遺餘力,按說完全有理由相信以後這種疾病是可治的。那麽現在給你一個攜帶病毒的美女(或帥哥),在沒有保護措施的情況下,你為了圖一時痛快是否會與之發生關係?反正得了病也不會馬上死阿,按照前麵的樂觀主義邏輯,是完全沒理由拒絕的 。但事實上呢?我想一般人都情願忍受住這種誘惑而不去犯險。這是為什麽呢?我以前也不明白,後來明白了,一旦牽涉到自己,人就沒有那麽樂觀了。而進一步,可以把那些假樂觀主義者分為兩種,一種是僥幸心態的,覺得災害或許會發生,但未必會發生在我的身上,這種人是愚民;另一種則因為有權,或有錢,可以確保能把這中災難轉嫁到別人身上的,這種人是國家的敵人。

3
,先發展經濟後治理環境?

  又有人說先發展經濟,經濟發達了再來保護環境,發達國家也是那樣的。可惜,這隻是一廂情願而已,因為中國跟它們沒有可比性。首先也是最根本的,現今發達國家的人口壓力從來沒有像中國這樣大,環境汙染和生態危機也從未像中國這麽重。其次,它們占據了先機,輸出汙染。浙江和廣東都有大量發達國家出口來的劇毒的電子垃圾;美國自己國土上有石油但是卻封存起來不開采,而要先開采其他國家的;日本用筷子不砍自己的森林而用中國的;更重要的是中國還承擔了全世界大部分的製造業,用中國的勞動力和自然資源,汙染中國的環境,利潤卻流量了發達國家。我們是絕對不可能像這些發達國家那樣,把自己的災難再轉嫁到別的更不發達國家去的,原因是地球就這麽小,而中國又這麽大。慈禧太後在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後曾經說: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現今那些盲目引進外資使控製中國重要資源的做法與之又有什麽不同?在很大程度上,經濟體現的是我們向自然界索取的能力的強弱,當自然界蘊藏的財富已經告罄的時候,這種能力也就成了無米之炊,經濟也無從再發展了。錢隻能用於衡量人的能力大小,人在破壞自然獲取自身所需方麵的能力是相當大的,但是恢複自然完全是另一回事,要比破壞難上何止十倍!這尚不是人力能夠達到的,所以也是金錢所難以衡量的,這也是國家投了那麽多錢治理汙染卻收效甚微的一個本質原因。從這個角度講,我們國家看上去經濟發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實際上是虛的。現行經濟製度鼓勵人們追求短期的個人的利益,但這種追求卻常常侵害了長遠的和整體的利益,如果我們不能改變這一狀況,後果是可以預見到的:少部分的富人占據了為數不多的剩餘優秀資源環境,另一部分人則出國去了,留下絕大部分的人在脆弱的環境和貧窮中掙紮。

4
,經驗主義不足道

  有人光從過去的曆史分析,覺得過去幾十年中,中國人口雖然在增長,但糧食和收入的增長更快,所以不存在控製人口的必要性。如果說這個世界真的有這麽簡單就好了,你真要這麽分析,也起碼要用更長的時間和更多的樣本吧?但即使這樣也不足夠的,尤其在我們現在這個複雜而又處於快速變化中的世界。舉個豬的例子,我家以前就養豬的,每天喂兩頓,每天到了喂食的時候豬都會在門邊候著,看見你來還會叫幾聲表示感謝。吃飽了就睡,睡醒了又吃,可以說是開開心心無憂無慮神仙羨慕的好生活了。但是誰都知道豬的最終命運是被宰殺,隻可惜豬自己不知道,它隻知道主人每天會在固定的時候來喂它,以前天天如此,想必以後也一定如此。我們也可以過像豬這樣的生活,但同時也就無法避免豬的悲劇。

5
,別拿日本說事

  有人喜歡拿日本和韓國說事,說它們那麽大的人口密度,人家不是過得好好的,生活水平那麽高,我們中國為什麽就不能。中國跟日本根本就沒有可比性,因為日本才1.2億人,隻是中國的一個零頭,而且已經停止增長。日本目前已擁有超過國內農田3倍的海外農田,韓國和一些海灣國家也爭相在海外圈地。但是這對中國可行嗎?中國需要多大的這種基地阿?現在全世界尤其是亞非拉人口在快速增長,還有多少地可供我們圈阿?圈地意味著與這些國家的窮苦百姓爭糧阿,何況現在已經被別人占了先機。再看看歐美發達國家,都是農業大國,這是國之根本,不會受製於人。

6
,人口的可持續發展

  有人說計劃生育會導致中國人口趨於滅絕,覺得人多是文明能延續的保證。計劃生育是國家為了糾正之前人口膨脹而采取的一項國策,到了人口趨向平衡時,自然會調整的。中國曆史上就一直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占世界五分之一多,難道還不夠多?那些發達國家政府倒是有擔心這個問題的,但隻是擔憂本民族人口下降,而不是總人口。但中國要走到那一步,還遠著呢,至少可預見的將來是不會的,現在擔心,也太有遠慮了吧?發達國家人口出生率低,是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現,另外很大一個原因是它們可以引進外來高技術而又廉價移民,彌補勞動力不足,顯得比自己生更劃算。英國移民占人口總數的7.53%,而德國和法國的移民數量已經占到人口總數的10%左右。要是無民可移,他們的出生率自然會提高的,畢竟不是因為沒有生育能力。隨著移民增多引起一係列社會問題,相信未來情況是會有所改變的。在英國殖民北美的時候,地廣人稀,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寫道:“……勞動報酬優厚,多子女不但不成為室家之累,反而成為家庭富盛的源泉。一個有四五個孩子的青年寡婦,在歐洲中等及下等人民間,很少能找到第二丈夫,但在北美地方,那些兒女常是誘使男子向她求婚的財產,兒童的價值是結婚的最大鼓勵。沒有錯可持續發展當然也應該包括人口的可持續發展,每對夫婦生兩個孩子正好實現替代,但光從人口本身來談論是沒有意義的,一個國家的人口數量和發展應該適應其資源條件和經濟狀況。由於曆史的原因,我們現在的人口已經超載了,並且這種超載壓力還在增大中。由於技術對勞動的取代性和總資源的有限性,也由於人對生活條件的提高,社會發展的趨勢是需要的人口和能承擔的人口都較現在為少,但當然也不會無限製地減少。

7
,獨生子女的負擔重的佯謬

  有人說現在都獨生子女了,中國老齡化問題出來了,一對夫婦要贍養4個老人,或更多,實在負擔太重了,所以應該允許多生,以便減輕負擔。看似有理,其實荒謬。首先,獨生子女贍養老人負擔是挺重,現在讓他們多生,又加上了撫養孩子的負擔,更重了。等這些孩子長大,中國早應該已經完善了社會養老的製度,要不中國就是陷入了大的麻煩了。其次,從整體的角度來講,以一個人撫養的人數來計算負擔本身就是不合適的。人既是資源,又是消費者,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作為消費者也將消費更多的資源,而隨著技術的發展,人作為資源,卻隻有通過知識才能體現出來。一個錢學森可以抵五個師,人多是沒有用的,提高人的素質才是關鍵。在發達國家,一個農業勞動者借助先進設備就可以管理一大片的農場,自然也就可以養活幾十甚至上百的人,而中國,農民至今還占人口的大部分,難道可以說發達國家的農民負擔比我們大好幾十倍嗎?所以說不是這樣計算的,他們的地比我們大,自然條件比我們好,技術比我們先進,養活人是靠的這些,而不是勞動力。人口過多是技術進步的障礙。

8
,別執著於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市場

  有人說人多市場大,經濟有充分的發展空間;人口少了,我們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就沒有競爭優勢了。我從小到大大部分時間受的是社會主義教育,這點是非還是能夠分辨的。難道我們國家的人民的價值就是做為別人產品的市場?隻是作為低工資的勞動者?國外的資本家或其國內代言人當然希望這樣,那樣他們就可以一直剝削我們了。以人為本,這個人應該指的是全國人民,而不是少數人。薄熙來當商務部長時曾說過:中國需要出口8億件襯衫的利潤才能買一架A380空客飛機。這是不平等貿易,可是有什麽辦法呢?襯衫誰都會做,而飛機則隻有他們會。可難道我們就這麽賤,非要固守著襯衫產業,難道我們就不能自己造飛機?絕對可以,而且絕對應該的,隻有從煩雜的簡單勞動中解脫出來,我們才能去從事更有創造性,更能體現我們真正價值的事。所以我們總要拋棄那些勞動密集型、低附加值、高消耗和汙染的產業,向高端發展的。

9
,生育自由不是絕對的

  還有人喜歡談論自由,認為政府剝奪了自己的生育自由。沒錯,可是自由從來都是相對的,我們被剝奪的不僅僅是生育自由,還有持槍自由、公共場所吸煙自由、大城市的燃放煙花爆竹自由等等。一部分人的過多生育妨礙了全社會的其他自由,必須暫時加以限製。我生長在南方,小的時候山清水秀,我們那裏很多池塘、水庫、溪流,夏天的時候我們在那裏盡情地遊泳、捉魚蝦、摸螺螄,那是多麽自由美好!現在一切都隻成為了回憶,水庫幹涸了,池塘和溪流都被汙染了,魚蝦沒有了,我失去了多少自由阿?蒙古族牧民們,原本在廣袤的草原上縱馬放牧,任意東西,多麽愜意!現在很多被迫進行了生態移民,居住在一個狹小的地方,整天為生計發愁,又失去了多少自由?看看人家美國歐洲,住的是大房子,有花園農場,好幾輛車,沒事還可以出去打個野雞什麽的。這在中國可能發生嗎?甚至每家擁有一輛車也是不可能的,因為沒有那麽多地方來停,即使現在各大城市也已經夠擁擠了,你有車,但是卻總被堵在路上動不了,這時你感覺到自由嗎?更別說石油和鐵礦都是有限資源、空氣汙染和那麽多的交通事故。別奢望太多了,除非中國人口能降到美國那個水平。所以說完全的生育自由或者說敞開肚子生在中國現階段是不現實的,就像在饑荒年代每個人的食物量都要受到控製一樣。

10
,曆史的經驗教訓

  縱觀中國的曆史,是封建王朝更替的曆史。至於王朝更替的原因,有很多,我不是專家,但有一個原因是肯定與人口有關。每當一個王朝立朝的時候,往往是大亂初定,人口較少的時期,這時候朝廷會安撫百姓,實行耕者有其田的製度,從而經濟逐漸恢複,國力興盛,人口也隨之增長。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必然伴隨著一些不平衡發展,也就是貧富差距擴大,並演變為少部分人占有大量田地,社會的不安定因素也就增加了。如果這個時候出現一個昏庸殘暴的皇帝或者外敵入侵,則有可能會發生社會動亂了。在動亂過程中,由於戰爭、饑荒、瘟疫等,人口被大量消滅,新的王朝又成立了,循環又開始了。但當然技術是在積累和進步的,所以不是單純的循環,而是螺旋式上升。為什麽中國古代一直領先於世界,卻沒有率先完成資本主義革命,最後衰落演變為西方殖民地?這又是一個眾說紛紜的話題,但在我看,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還是在於人口。明朝中後期中國已經出現資本主義萌芽,但是內部矛盾也很大,主要是人口過多了,一旦發生天災鬧饑荒,就產生了大量流民。他們聚眾起義,給朝廷以重大打擊,並最終滅亡了明朝。在這個過程中,滿清得到機會入關建立了統治。而歐洲,則因為地理大發現,把不安定的富餘人口轉移到了美洲,並且還能帶回大量財富。

11
,結論

  在古代地廣人稀,可以憑武力征服和殖民,並且戰鬥和生產主要依靠人力的年代,人多確實是優勢,大國不滅的說法也是有道理的。但古代同樣有兵法雲:兵在精,不在多。曆史上這樣的例子太多了,中國多次被人數很少的民族打敗和統治,近代則擁有4億人口更是受盡列強的宰割,極其屈辱。何況現在形勢早已不同了,提高人口素質才是關鍵,到今天中國還沒出個諾貝爾獎得主呢,何其悲哀阿。老毛當初提出人多力量大的口號,實在是誤國不淺。我們現在是亡羊補牢,但願為時未晚。中國正處於轉型期,各種矛盾重重,其中最為危險的就是爆發大的生態危機,現在已經有很多跡象了。隻要這一危險能夠避免,相信中國能夠最終順利完成轉型,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和進入發達國家的行列。計劃生育政策絕對不能鬆動,而且必須要嚴格執行,這是中國最後的機會了

所有跟帖: 

計劃生育政策是要有所該變。比如說,每對夫婦倆個,沒有民族差別。 -老骨董- 給 老骨董 發送悄悄話 老骨董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2/14/2014 postreply 19:38:25

全世界也隻有中國有能力實行計劃生育。從七十年代初開始的計劃生育,到今天 -Lynn123- 給 Lynn123 發送悄悄話 (47 bytes) () 02/15/2014 postreply 10:18:19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