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酉餘力
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部件、電話機是進出口第一梯隊產品。
第一梯隊的進口和出口金額都很大,沒啥好說的,進料加工或者來料加工。真正值得關注的是把第一梯隊刨掉之後剩下來的東西。
紡織業是高能耗、重汙染的產業,產能這麽大,自己根本穿不過來,一直做下去,很沒意思。
所以從國家的層麵來看,紡織業是必須要轉移出去的。怎麽轉移?一個《新勞動法》基本就能解決問題。這個法是
08年出來的,效果嘛,去年開始凸顯,股市裏的紡織相關品種的表現說明了一切,李寧神馬的國產品牌頻頻上報也是大家都看得到的。當然,不光是一個《新勞動法》的“功勞”,還有最近幾年抓得比較狠的節能減排。多管齊下之後,大家現在買的衣服很多都是made in Malaysia……
這裏特別要加一句,高鐵大框架建起來之後,也為物流業的大發展提供了基礎,因為人客分流了,既有慢線走貨,也有高鐵走人。說句題外話,淘寶之所以能幹出來,跟紡織業的困境和物流的大發展有莫大的關聯,所謂時勢造英雄,早十年,晚十年,都不可能出現淘寶。
對比一下
2005和2013的進出口,有兩個大變化:一是雖然都在增長,但是機電、高新這塊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了紡織業,而進口方麵的三大塊也是暴增暴漲。二是白電和黑電都已經從重點商品類別中剔除了。
第一,外部因素,需求下降;第二,原材料價格暴漲,以鐵礦砂為例,
05年進口27526萬噸,金額是183.7億美元,每萬噸價格是0.00667億美元,13年進口81941萬噸,金額是1057.3億美元,每萬噸價格是0.0129億美元,翻了一倍。當然還要考慮一下匯率因素,這個問題比較複雜,一會再談,不過05年的美指和13相比,也就是半斤和八量的區別;第三,內部因素,生產效率不高,粗放、簡單,相對高的附加值讓高能耗和低功效衝銷了。
中國改開之後,主要貿易對象就是日美,日元在美元的盤子裏,基本上可以算成一家。實際上,在最初階段,RMB和USD的匯率根本就不是問題,就兩家之間的生意,匯率無論是多少都沒關係,完全可以用價格來調整,因為在那個階段,能源和礦產都是中國自己出。所以那個時候,匯率是死的,表麵上看中國在用美元結算,其實沒有進入美元的圈子,很簡單,以賺為主,用得少(沒地方用——想買的東西買不到,也沒有需要——那會自己還有礦可挖,我這裏談的是宏觀)。這一局麵隨著中國的不斷發展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中之一是後來中國的廠子越開越大,消耗的原材料越來越多,中國需要用手裏的美元去中東、非洲、澳洲、拉丁美洲以及東南亞去采購各種原材料。到這個階段,中國才真正的加入到美元的圈子裏來。那麽在匯率上表現出來的就是,從8:1放開,一直升到現在6:1。
所以說,從根本性上來講,之所以會出現金融危機、歐債危機,就是美元、歐元這兩個高大上的富人貨幣被中國的大發展和第三世界國家(以非洲為代表)的振興給擠出來了。有一句話叫高處不勝寒,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說說霧霾。都說霧霾不好,但我覺得也有好處。我鬥膽說一句,這麽大範圍的霧霾天氣之下,
PLA的秘密行動美國人再也看不到了吧。可能有人跳出來罵,你這個五毛,想方設法顛倒黑白,可是我想說的話是,也許軍方能從這裏得到啟發,沒準今後就有人專門研究如何製造出人工霧霾,讓天上的衛星抓瞎去吧。
要談樓市的問題,一定要有一個正確的出發點,那就是在中國,國家利益高於一切,脫離了這個基本麵,你就會覺得自己很苦逼。大家都是人,我不想給自己戴高帽子,搞得自己很灑脫的樣子,談宏觀可以洋洋灑灑,談微觀就很容易得罪人,屁股決定腦袋,這句話是真理。所以我要把這個立足點先抬出來,抬出來,吃透了,再往下聊就會覺得,怎麽說呢,人嘛,就是被曆史的洪流裹挾著前進,個人的命運有很大的隨機性。
聊點寬慰人的話。
中國這個土地上,總的來說,民都是屁,國才是家。舉個例子講吧,漢武帝,牛逼吧,無數人心目中的有才皇帝吧,可是佩服的人卻沒有看到,漢武帝背後的東西。漢武帝時期有個人,叫桑弘羊,聽說過吧,相當於現在的總理。可以說,沒有桑弘羊,就不可能有漢武帝的功績。如果我們有能力回到那個年代,真不知道罵桑弘羊的多,還是讚的多,我猜,罵的多,因為桑弘羊是一個搞經濟的好手,一方麵他能把經濟盤活,但更關鍵的一方麵他非常善於聚財,那會的有錢人,沒有一個人不恨桑弘羊的。這就是中國的曆史,也可以說,這就是中國的特色,雖然過了幾千年,一點也沒變。
經濟方麵有個鐵律,凡屬市場化,就說明沒賺頭了,真正賺錢的時機都是壟斷,壟斷才是無敵的賺錢法寶。公知之所以使勁嚷嚷市場化,無非就是他們自認為自己的搶錢能力比屁民要高,對此,我隻能說,嗬嗬。真正賺錢的人,從來不提市場化。
的確是處在相對靜止的狀態。
IT浪潮剛剛興起(就人類的曆史而言),目前還在擴散,在這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不大可能出現可以類比農業革命、工業革命那樣高度的革命性的技術革新。至於您問的,中國可以幹什麽?報表裏很清楚,機電產品的順差翻了若幹倍。另外還可以看到,中國在出口船舶,8年前,這一項還列不進重要商品。手機方麵也可以看到,是大步向前進。中國的名字起得很好,的確就是中國,位於世界的中部,是腰,承前啟後,南北互通的樞紐。
前麵說過,貨幣形成的根本性原因是進口和出口不對稱,貨幣最大的功效是降低交易成本,而如果這兩個要素都不存在,貨幣就沒有了用武之地。站在全球的角度來看,產業劃分無非就是高中低三檔,中國在中間,歐美日在高檔,剩下的在低檔,顯而易見,中東、非洲、澳洲、拉丁美洲以及東南亞和歐美日隔得太遠
——指需求,隻有中國才有能力或者說有巨大的產能滿足他們的所需,在這個圈子裏,可以用美元,也可以不用美元,沒啥區別,因......
的確是處在相對靜止的狀態。
IT浪潮剛剛興起(就人類的曆史而言),目前還在擴散,在這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不大可能出現可以類比農業革命、工業革命那樣高度的革命性的技術革新。至於您問的,中國可以幹什麽?報表裏很清楚,機電產品的順差翻了若幹倍。另外還可以看到,中國在出口船舶,8年前,這一項還列不進重要商品。手機方麵也可以看到,是大步向前進。中國的名字起得很好,的確就是中國,位於世界的中部,......
中國的角色,不是前鋒,而是中場,這恐怕會保持很長一段時間。憑心而論,中國想要追趕上美國,是非常有難度的。但中國要成為像美國一樣對世界有巨大影響力的國家,那麽現在中國就是,而且可以做得更好。中國以後的生意是兩頭做,高對高,低對低。我們不生產
F35,但是我們可以賣紅旗導彈,中檔級別的生意,歐美日是搶不走的,他們的人工成本已經上去了,下來就是民變、政變,吃草的國家也搶不走,因為他們沒有中國這樣的技術、這樣的係統。
中國不能急的,卡住了位,搶到了球,這已經是很大的勝利了。
中國的路子其實異常清晰。
第一步,請跟外國人借錢,所謂啟動資金,把肚子先填飽。
幹到一定程度,其實有點迷茫了,可巧,機會來了,毛子倒了。
於是進入到第二步,趕緊跟屁民借錢,所謂國企改革,說白了就債務大轉移,國企輕裝上陣,於是世界大工廠拔地而起。
幹著幹著又有點迷茫了,可巧,機會又來了,歐美出事了。
於是進入到第三步,所謂房地產大開發,國企再次重裝上陣,轉戰國際市場,於是世界大宗商品集散地指日可待。
文章來自天涯社區
圖片也可參考 轉載文章 http://www.cooboys.com/?p=34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