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餘力:經濟走勢漫談

本文內容已被 [ 零點的火車 ] 在 2014-02-11 10:52:06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經濟走勢漫談

 


 

作者:酉餘力

 

 

時間:2014-01-31

 

 

轉帖:ws

 


 

 

發四張圖,先看頭兩張,2013年全年進出口重點商品。

 


 


 

 

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部件、電話機是進出口第一梯隊產品。

 


 

 

這裏要說明一下,在表中顯示電話機是出口單項——電話機應該主要指手機——對應的進口是多項,比如無線電話零件、集成電器、液晶板什麽的。

 

 


 

第一梯隊的進口和出口金額都很大,沒啥好說的,進料加工或者來料加工。真正值得關注的是把第一梯隊刨掉之後剩下來的東西。

 

 


 

 

2013年,我國機電產品出口1.27萬億美元,同比增長7.3%,占出口總值的比重為57.3%。同期,紡織品、服裝、箱包、鞋類、玩具、家具、塑料製品等7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4618.4億美元,增長10.3%,占出口總值的比重為20.9%

 


 

 

出口方麵,服裝也好,鞋帽也罷,紡織紗線等等,其實全是紡織品,這是除掉第一梯隊後的主力出口產品。

 


 

 

進口方麵,很明顯的三大塊,原油、煤、農產品、鐵礦砂、銅礦砂是大頭,也就是能源、農產品、礦產。

 


 

 

賬大家可以自己去算,結論我相信大家跟我得出的是一樣的,很不劃算。

 

 


 

紡織業是高能耗、重汙染的產業,產能這麽大,自己根本穿不過來,一直做下去,很沒意思。

 

 

 


 

所以從國家的層麵來看,紡織業是必須要轉移出去的。怎麽轉移?一個《新勞動法》基本就能解決問題。這個法是

08年出來的,效果嘛,去年開始凸顯,股市裏的紡織相關品種的表現說明了一切,李寧神馬的國產品牌頻頻上報也是大家都看得到的。當然,不光是一個《新勞動法》的功勞,還有最近幾年抓得比較狠的節能減排。多管齊下之後,大家現在買的衣服很多都是made in Malaysia……

 


 

 

 幹掉紡織業不是沒有後顧之憂,首當其衝的是就業,因為紡織業是勞動密集型產業。怎麽辦?隻能由服務業來填補,而且還不能是高端服務業,比如金融、通信神馬的,隻能是相對低端的,那就是生產性服務業,能吸收不少勞動力,能耗有限,汙染有限,比如物流。

 


 

這裏特別要加一句,高鐵大框架建起來之後,也為物流業的大發展提供了基礎,因為人客分流了,既有慢線走貨,也有高鐵走人。說句題外話,淘寶之所以能幹出來,跟紡織業的困境和物流的大發展有莫大的關聯,所謂時勢造英雄,早十年,晚十年,都不可能出現淘寶。

 

 


 

對比一下

20052013的進出口,有兩個大變化:一是雖然都在增長,但是機電、高新這塊的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了紡織業,而進口方麵的三大塊也是暴增暴漲。二是白電和黑電都已經從重點商品類別中剔除了。

 


 

 

按道理說,整個國家的生產活動從低附加值產業逐步轉移到相對高附加值產業,賺的錢應該是越來越多,可為什麽GDP增速開始下降了呢?

 

 


 

第一,外部因素,需求下降;第二,原材料價格暴漲,以鐵礦砂為例,

05年進口27526萬噸,金額是183.7億美元,每萬噸價格是0.00667億美元,13年進口81941萬噸,金額是1057.3億美元,每萬噸價格是0.0129億美元,翻了一倍。當然還要考慮一下匯率因素,這個問題比較複雜,一會再談,不過05年的美指和13相比,也就是半斤和八量的區別;第三,內部因素,生產效率不高,粗放、簡單,相對高的附加值讓高能耗和低功效衝銷了。

 


 

 

所以從這幾個表來看,也可以側麵看出來中央的思路是對頭的,要節能,要減排,要把低附加值產業轉移出去,同時把服務業提上來,但這隻能解決上麵提到的三大問題中的最後一個,也就是內部優化問題,其它兩個解決不了。腫麽辦?這個事,說來就話長了。

 


 

 

第一個問題,也就是歐美日的問題,這個說實話,中國解決不了,中國沒那麽大能耐,汽車和飛機都要進口,我們是發展中國家,怎麽可能解決得了他們的問題,所以這個事基本不需要想,想也是白想。剩下來就隻有第二個問題了,也就是原材料價格暴漲的問題。而這個問題就跟匯率有很大的關係。

 


 

 

先簡單說一下,貨幣是怎麽回事。再看圖:

 


 

 

上圖是一個最簡單的模型。衣、石、糧代表三種產出,而且互相之間隻有單向需求,所以交換起來很麻煩,因此出現了通存通兌的貨幣。簡而言之,貨幣之所以會出現,就是因為有許多需求是單邊的。

 


 

 

把一個國家的總出口理解成衣、石、糧中的一種,總進口是另一種,出口的對象給不了自己所需的進口產品,比如中國把襪子賣給美國,但是原油需要從中東進口,那必然需要一種通存通兌的國際貨幣,這就是美元的生存空間。美元是國際硬通貨這個局麵,本來是比較穩定的,但是自從中國加進來之後,一切就都變了。

 

 


 

 中國改開之後,主要貿易對象就是日美,日元在美元的盤子裏,基本上可以算成一家。實際上,在最初階段,RMBUSD的匯率根本就不是問題,就兩家之間的生意,匯率無論是多少都沒關係,完全可以用價格來調整,因為在那個階段,能源和礦產都是中國自己出。所以那個時候,匯率是死的,表麵上看中國在用美元結算,其實沒有進入美元的圈子,很簡單,以賺為主,用得少(沒地方用——想買的東西買不到,也沒有需要——那會自己還有礦可挖,我這裏談的是宏觀)。這一局麵隨著中國的不斷發展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其中之一是後來中國的廠子越開越大,消耗的原材料越來越多,中國需要用手裏的美元去中東、非洲、澳洲、拉丁美洲以及東南亞去采購各種原材料。到這個階段,中國才真正的加入到美元的圈子裏來。那麽在匯率上表現出來的就是,從81放開,一直升到現在61

 


 

 

前麵說過,貨幣形成的根本性原因是進口和出口不對稱,貨幣最大的功效是降低交易成本,而如果這兩個要素都不存在,貨幣就沒有了用武之地。站在全球的角度來看,產業劃分無非就是高中低三檔,中國在中間,歐美日在高檔,剩下的在低檔,顯而易見,中東、非洲、澳洲、拉丁美洲以及東南亞和歐美日隔得太遠——指需求,隻有中國才有能力或者說有巨大的產能滿足他們的所需,在這個圈子裏,可以用美元,也可以不用美元,沒啥區別,因此,在這個圈子裏,美元的生存空間就要打上一個大問號了。另一方麵,大宗商品的定價權長期由歐美日把持,投機資本猖獗而瘋狂,而真正的買家和賣家卻沒有發言權,這毫無疑問的會增加交易的成本,因此,在上述的那個圈子裏,美元不僅沒有用,而且有害。兩個方麵的因素加起來,就會形成一種共識,美元應該出局。所以,中國非常順利的簽定了一係列的貨幣互換協議。貨幣互換協議的實質是什麽呢?簡單點說,就是以物易物,回到了最原始的交易方式。我可以舉一個例子來說明一下,比如中國要去非洲某國買礦,而此國需要興建基礎設施,如果以美元為中介,大家都需要先繞一圈才能把生意做成,但是現在很簡單,中國的施工隊直接開進去,我給你蓋多少所學校,你就給我多少噸礦,壓根沒有美元什麽事。

 

 


 

所以說,從根本性上來講,之所以會出現金融危機、歐債危機,就是美元、歐元這兩個高大上的富人貨幣被中國的大發展和第三世界國家(以非洲為代表)的振興給擠出來了。有一句話叫高處不勝寒,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如果你要簡單從黑白、好壞來講,站在美國的立場說中國是壞人,站在中國的立場說美國是壞人,這個話題就聊不下去了,因為最後的結論就隻能是兵戎相見。我以為,完全可以換一個角度來看待問題。比如說,能簡單的怪中國發展得太快嗎?如果不是美國IT產業大爆發,那麽多製造業能轉移到中國來嗎?可是美國會怪自己太高端了嗎?這其實就是個曆史階段問題。當初設計的美元已經不適應現有及未來的發展需求了,部分的出局是曆史的必然,是發展的需要。有些人不死心,無非是如此一來就不能像以前那樣靠投機大賺特賺了,而這種人被曆史的車輪壓成肉泥,難道不合乎天理麽?

 


 

 

所以說,可以預見的未來是,在中低端圈子裏,中國會扮演一個類似於又不完全相同於美國的角色——通存通兌,大部分商品都可以以RMB為中介進行流通,如此一來,高高在上的原材料價格就會逐步趨向於合理,而中國最終能達到一個收支平衡。美元也不會消失,沒有所謂的被人民幣幹掉這碼事,美元一方麵會留在高大上的圈子裏,另一方麵全球的貿易活動還有相當一部分是需要美元的。但整體而言會形成三個圈子,一個是高大上圈子,美元主導(也許是歐元),一個是矮挫窮圈子,人民幣(也許有可能是其它貨幣,但目前來看人民幣最有可能)主導,然後美元和人民幣有一個關聯,做為兩個圈子互通的通道,最終形成一個最大的圈子。當然,這有可能是我的一廂情願,如果政客和商人們足夠愚蠢的話,他們會先打一仗再說。

 


 

 

其實,美國的命運捏在美國自己手裏,美國能不能認清曆史的潮流,是否舍得幹掉那些投機家,願不願意回到發展最終要靠生產這條路上來,完全由美國人自己決定。

 


 

 

如果美國非要對著幹,那隻能說,亢龍有悔,亢龍必悔。這事,中國人說了不算,中國人最多也就隻能勸一勸。這才是當下最大的變數。但過於曆史來說,無論怎麽變,那都是過程,結果都是定數。

 


 

 

說幾點預測:

 


 

 

1.動蕩是少不了的。美國有一部分人靠搞金融投機倒把賺錢已經搞習慣了,想通過聊人生、談理想這種方式來轉變他們的思維,那是非常不靠譜的。中國人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的肌肉練發達些,讓他們掂量掂量翻臉要所需要付出的代價有多大。另一方麵,美國國內自然會出現分歧,我相信,還是有一部分美國人能看得清曆史的潮流的,他們不會容忍投機家們繼續胡作非為。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來自於歐洲,歐美並不是一體,寶座隻有一個,爭來奪去那是避免不了的。總體來說,動蕩主要來自於高大上這個圈子。

 


 

 

2.中國的經濟增速不大可能在短時間內又能恢複到以前的水平,中國的目標是做到收支平衡,而且不能像美國那樣通過霸權來維持美元的地位——否則就會重走美國的老路,負債累累,無奈之下隻能鋌而走險。

 


 

 

3.中國的內部調整能否成功還是一個未知數。從本屆的動作來看,大方向是對頭的,但要把握好火候才是關鍵。一方麵是機不可失,一方麵是欲速則不達,這個平衡點很難掌握。是機會,就有風險,是危機,就有機會。我個人以為,屁民能做的事就是少折騰,少添亂,想多了沒用,這事咱們真的說了不算。

 


 

 

4.有能力、有條件、有闖勁的人不妨多出去轉轉,學小語種的人沒準能找到大空間。

 


 

 

再聊點話外題。

 


 

 

人有時候看問題,就得多換幾個角度,否則很容易一根筋,走進死胡同。中美關係是互相依存的關係,發展到現在,誰離不開誰,對著搞,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損人不利己的招,沒意思。現在看好像火藥味比較重,但在我來看,政治秀而已,嘴炮罷了。真幹,誰有這個膽子去試試?

 


 

 

正確認識到自己的發展空間,就能找準自己的位置。美國之前走的路成本很高,現在體現出來了,所以表現出來美國在下降。那麽中國的路子是不是就走得特別好呢?也有代價高昂的問題,不過中國人的基數太大,均攤下來沒多少。這個世界說來說去還是比人,我就不信,都是兩隻眼睛一張嘴,美國人的智商能高過中國人的5倍。美國的發展空間,相較於中國是比較小的,中國的路,隻要自己不亂搞,還長得很。

 

 


 

說說霧霾。都說霧霾不好,但我覺得也有好處。我鬥膽說一句,這麽大範圍的霧霾天氣之下,

PLA的秘密行動美國人再也看不到了吧。可能有人跳出來罵,你這個五毛,想方設法顛倒黑白,可是我想說的話是,也許軍方能從這裏得到啟發,沒準今後就有人專門研究如何製造出人工霧霾,讓天上的衛星抓瞎去吧。

 

 


 

 要談樓市的問題,一定要有一個正確的出發點,那就是在中國,國家利益高於一切,脫離了這個基本麵,你就會覺得自己很苦逼。大家都是人,我不想給自己戴高帽子,搞得自己很灑脫的樣子,談宏觀可以洋洋灑灑,談微觀就很容易得罪人,屁股決定腦袋,這句話是真理。所以我要把這個立足點先抬出來,抬出來,吃透了,再往下聊就會覺得,怎麽說呢,人嘛,就是被曆史的洪流裹挾著前進,個人的命運有很大的隨機性。

 


 

 

樓市的問題,一句話,國家需要資金,債務屁民來背,房子是工具。

 


 

 

我把時間往回倒一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搞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國企改革,這個事背後有一個重大國際事件,大家應該都很清楚,那就是老毛子倒了。回過頭來看房價,要說起來,真正漲得凶的(相比收入增幅),發生在什麽時間?09年以後吧,08年發生了什麽事?金融危機。這兩個時間節點有什麽共性嗎?有,太有了,都是某大哥出了問題,經濟層麵而言,這就意味著國際市場出現了真空期。國企改革的結果大家都看到了,但不同的人感受不一樣,比如東北的兄弟一想起來可能就要罵娘,但就全國總量來看,是增還是減?中國這個世界大工廠是怎麽蓋起來的?沒錯,就是犧牲了一部分人的利益。對於個人而言,趕上了,沒得說。房價也是一樣,國家需要資金出海,而且還要得很多——國企改革的結果是蓋起世界大工廠,人民幣國際化的結果是要蓋起世界巨型物流集散地——誰來出錢?美國人嗎?不可能的,隻能是中國的屁民。

 


 

 

房價的問題搞到今天,基本上目的已經達到了,很簡單,國家隊騰出了手,可以去海外大幹一場了。我在前麵說,矮挫窮這個圈子,人民幣主導的可能性最大,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我們是在用國家隊跟人家搶市場,說一個普通的企業,或者哪怕說一家全鏈條的大集團,怎麽可能幹得出我給你蓋學校,你給我礦石的買賣?這種買賣放眼全球,也隻有中國才能幹得出來。

 


 

 

那麽民資怎麽活呢?去年的各種文件想必大家已經看到了,一句話總結,國內市場留給民資,這樣一來,政府就不用像以前那樣赤膊上場當運動員了,以後的角色就是裁判。理由很簡單的,國家隊不在國內玩了,自然就沒有必要自己來當運動員來了。當然,我這些說的都是宏觀角度,微觀層麵上必然還是有一些交集的。

 

 


 

聊點寬慰人的話。

 

 

 


 

中國這個土地上,總的來說,民都是屁,國才是家。舉個例子講吧,漢武帝,牛逼吧,無數人心目中的有才皇帝吧,可是佩服的人卻沒有看到,漢武帝背後的東西。漢武帝時期有個人,叫桑弘羊,聽說過吧,相當於現在的總理。可以說,沒有桑弘羊,就不可能有漢武帝的功績。如果我們有能力回到那個年代,真不知道罵桑弘羊的多,還是讚的多,我猜,罵的多,因為桑弘羊是一個搞經濟的好手,一方麵他能把經濟盤活,但更關鍵的一方麵他非常善於聚財,那會的有錢人,沒有一個人不恨桑弘羊的。這就是中國的曆史,也可以說,這就是中國的特色,雖然過了幾千年,一點也沒變。

 

 

 


 

經濟方麵有個鐵律,凡屬市場化,就說明沒賺頭了,真正賺錢的時機都是壟斷,壟斷才是無敵的賺錢法寶。公知之所以使勁嚷嚷市場化,無非就是他們自認為自己的搶錢能力比屁民要高,對此,我隻能說,嗬嗬。真正賺錢的人,從來不提市場化。

 

 

 


 

的確是處在相對靜止的狀態。

IT浪潮剛剛興起(就人類的曆史而言),目前還在擴散,在這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不大可能出現可以類比農業革命、工業革命那樣高度的革命性的技術革新。至於您問的,中國可以幹什麽?報表裏很清楚,機電產品的順差翻了若幹倍。另外還可以看到,中國在出口船舶,8年前,這一項還列不進重要商品。手機方麵也可以看到,是大步向前進。中國的名字起得很好,的確就是中國,位於世界的中部,是腰,承前啟後,南北互通的樞紐。

 

 


 

前麵說過,貨幣形成的根本性原因是進口和出口不對稱,貨幣最大的功效是降低交易成本,而如果這兩個要素都不存在,貨幣就沒有了用武之地。站在全球的角度來看,產業劃分無非就是高中低三檔,中國在中間,歐美日在高檔,剩下的在低檔,顯而易見,中東、非洲、澳洲、拉丁美洲以及東南亞和歐美日隔得太遠

——指需求,隻有中國才有能力或者說有巨大的產能滿足他們的所需,在這個圈子裏,可以用美元,也可以不用美元,沒啥區別,因......

 

 


 

的確是處在相對靜止的狀態。

IT浪潮剛剛興起(就人類的曆史而言),目前還在擴散,在這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不大可能出現可以類比農業革命、工業革命那樣高度的革命性的技術革新。至於您問的,中國可以幹什麽?報表裏很清楚,機電產品的順差翻了若幹倍。另外還可以看到,中國在出口船舶,8年前,這一項還列不進重要商品。手機方麵也可以看到,是大步向前進。中國的名字起得很好,的確就是中國,位於世界的中部,......

 

 


 

中國的角色,不是前鋒,而是中場,這恐怕會保持很長一段時間。憑心而論,中國想要追趕上美國,是非常有難度的。但中國要成為像美國一樣對世界有巨大影響力的國家,那麽現在中國就是,而且可以做得更好。中國以後的生意是兩頭做,高對高,低對低。我們不生產

F35,但是我們可以賣紅旗導彈,中檔級別的生意,歐美日是搶不走的,他們的人工成本已經上去了,下來就是民變、政變,吃草的國家也搶不走,因為他們沒有中國這樣的技術、這樣的係統。

 

 


 

 中國不能急的,卡住了位,搶到了球,這已經是很大的勝利了。

 

 


 

中國的路子其實異常清晰。

 

 

 


 

第一步,請跟外國人借錢,所謂啟動資金,把肚子先填飽。

 

 

 


 

幹到一定程度,其實有點迷茫了,可巧,機會來了,毛子倒了。

 

 

 


 

於是進入到第二步,趕緊跟屁民借錢,所謂國企改革,說白了就債務大轉移,國企輕裝上陣,於是世界大工廠拔地而起。

 

 

 


 

幹著幹著又有點迷茫了,可巧,機會又來了,歐美出事了。

 

 

 


 

於是進入到第三步,所謂房地產大開發,國企再次重裝上陣,轉戰國際市場,於是世界大宗商品集散地指日可待。

 

 


 

 

錢,就是一個工具,最終還是要落實到提升軟實力上麵來。

 


 

 

至於戰爭是否一定會到來,這個很難講。以人類的曆史來看,戰爭隻不過是插曲,發展是主旋律,路有很多種走法,差別無非是時間換空間,空間換時間,這個事站在今天沒法判斷,變數很大,我以為屬於隨機事件。

 


 

文章來自天涯社區

圖片也可參考 轉載文章 http://www.cooboys.com/?p=3441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