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時代變了,六七十年代的傳統不能變

來源: wwxx 2014-02-11 04:52:27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556 bytes)

核心提要:聯想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領導幹部特別是縣鄉幹部大多時間都蹲在鄉間,整日與老百姓打交道,一起下地幹活,一起拉呱吃飯,親密無間。時代變了,傳統不能變。

《 人民日報 》( 2014年02月11日   17 版)

  原標題:祛“四風”需沐民風 

  第二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已經啟動,“四風”問題能否真正解決,作風建 設能否取信於民,製度和紀律的硬性約束是一方麵,更重要的方麵則在於黨員幹部思想觀念的根本轉變。幹部隻有多沐鄉風、浴民風,才能真正祛“四風”、轉作 風,成為思想認同和行動自覺,真正內化於心外化於形,經得住群眾的長期檢驗。

 

  祛“四風”,需要經常敞開門“換氣”,走出去“采風”。風形於上,俗成於 下。黨風政風與社風民風緊密相連,相互影響,互相作用。政風影響鄉風,鄉風也影響“四風”。荀子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隻有經 常置身樸實的基層環境,才能養成淳樸的觀念和純淨的品質,遠離“四風”。如若幹部下不到基層,“四風”問題就得不到現實的對照和衝擊,自然很難從根本上改 變。檢驗黨風政風抓得如何,人民群眾是麵鏡子,能照出行為美醜;實踐是麵鏡子,能照出真假虛實。因此,祛“四風”,要在做好各項“規定動作”的同時,多去 鄉間巷裏沐沐鄉風,多到田間地頭吸吸民風,祛除心中的“官氣”,洗滌“四風”的邪氣。如此,“四風”才能祛得自然,去得徹底。

 

  祛“四風”,就應多深入基層“接地氣”,走進群眾“聽民聲”。毛澤東 1955年在《五律·看山》一詩中曾寫道“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指的是他3次登上北高峰,遠望杭州城卻不見老百姓,表達了對警衛工作使他脫離群眾的 批評和不滿。作為領導幹部,自己離群眾越近,“四風”就會離自己越遠。現在一些領導幹部下基層,也往往受諸多因素影響,走了“規定路線”,看了“虛假布 景”,聽了“過濾語言”,普通群眾近不了身、說不上話。這樣下來,何談充分聽取民意,踐行群眾路線?開國少將甘祖昌的夫人、有6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龔全珍 之所以受人敬重,就在於她始終堅守共產黨人一心為民的高尚情懷,始終活躍在老百姓中間,以服務和奉獻為榮為樂,有一分光發一分熱,這種由內而外散發出的人 格魅力和樸實之風,撲麵而來,直抵心靈。因此,祛“四風”除了要挖根源、深剖析,還要主動下到基層,與群眾聊家常事,問百姓冷暖情,用實效取信於民。

 

  祛“四風”,必須拆掉“隔心牆”,架起“連心橋”。祛“四風”,是否與群 眾心貼心,同甘共苦至關重要。如果幹部群眾之間始終隔著“心牆”,打著“心結”,幹部那邊搞得再怎麽熱鬧,群眾這裏也不會買賬。一些幹部作出的努力之所以 得不到群眾的理解認同,主要原因就在於不清楚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對群眾關切的問題半遮半掩、應付了事,搞了“兩張皮”,唱了“獨角戲”。聯想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領導幹部特別是縣鄉幹部大多時間都蹲在鄉間,整日與老百姓打交道,一起下地幹活,一起拉呱吃飯,親密無間。時代變了,傳統不能變。領導幹部隻有直接聯係和服務群眾“結親連心”,通過真入戶、常聯係,真幫扶、實關心,解決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困難和問題,才能鞏固、改善黨群幹群關係。 

  明代學者呂坤說:“變民風易,變士風難;變士風易,變仕風難;仕風變,天下治矣!”祛“四風”既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隻有腳立泥土大地,置身群眾中間,才能沐身鄉風民風,吹落陳舊“四風”,讓群眾感受到一身清風正氣,才能凝民心、聚民力。 

所有跟帖: 

lead by example -淪喪- 給 淪喪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11/2014 postreply 06:28:32

人民日報在作中國夢啊!醒醒吧!別作夢了。 -asiancarp- 給 asiancarp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2/11/2014 postreply 06:48:17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